《华夏两千年》第37期:探寻被掩盖的历史,白登之围真相

汉七年(公元200年),匈奴围攻韩王信都城马邑(韩王信被刘邦迁至代地),韩王信逐投降匈奴叛汉,与匈奴合兵南下。汉高祖亲率大军前往代地讨伐,却遭遇了白登之围的耻辱。

对于这段历史《史记•高祖本纪》、《汉书•高帝纪》记载极为简略,《前汉纪•高祖皇帝纪》较为详细,但仅叙述了大致过程,仍未像记载其他战役那般详细记载。且均将刘邦被迫和谈的原因归结于天气寒冷,士兵多被冻伤,缺兵少粮,避免大量伤亡。

事实果真如此吗?看过史书关于这段的记载,难道不奇怪一代匈奴大单于冒顿,竟然会因为女人的枕边风,错过杀死刘邦攻取汉朝的好机会吗?。

《华夏两千年》第37期:探寻被掩盖的历史,白登之围真相

白登之围

历史背景

《华夏两千年》第37期:探寻被掩盖的历史,白登之围真相

,冒顿单于

匈奴一方:此时的匈奴早已不是秦朝时期的那个匈奴,在华夏大地上演楚汉争霸好戏的同时,匈奴也诞生了一位伟大的领袖——冒顿单于,他一统匈奴各部,此时正是兵强马壮,野心勃勃。于是在韩王信投降之后,他对汉朝的军队有了初步了解,于是他决定以韩王信为诱饵,与汉朝这个新生国家较量一番,胜则南下夺取天下,败则利用骑兵优势退回大漠,这简直就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华夏两千年》第37期:探寻被掩盖的历史,白登之围真相

刘邦

汉朝一方:此时刘邦已经先后剿灭了臧荼、利几的叛乱,楚王韩信也已经被抓回来当了闲散侯爷。刘邦已经决定剪除异姓王,面对韩王信的叛乱,他选择了亲自率兵平叛。原因有二:一是在楚汉争霸中屡战屡败的刘邦想要树立军威,毕竟以此时汉朝的军队击败韩王信的叛军简直易如反掌,同时对匈奴战力有所低估(鉴于秦始皇时期蒙恬率军大败匈奴),为后续剪除异姓王打下基础。二是从刘邦出征前邀请韩信观战的做法来看,刘邦可能在和韩信较劲,因为在此之前他和韩信聊天时,韩信说出了“刘邦带兵不过十万,自己则多多益善”的话语。

到底是指挥失误还是被动中计

史书认为刘邦是轻敌冒进,属于主动的指挥失误。但从双方交战过程来看,我认为刘邦极有可能是从一开始就中计了。

应该是在双方试探性的交手中,冒顿单于发现汉军实力较强的情况下,为了避免伤亡,果断采取了隐藏实力,诱敌深入的计策。否则冒顿不可能在首战失利、韩王信主力被歼的情况下,在自己手中足有40万大军的情况下,只派2万人配合韩王信的残兵败将设立防线,并试图以此挡住刘邦的32万大军的北进。更不会在屡战屡败的情况下不派出主力,而选择驻军等候刘邦的上钩,毕竟他不可能料到在两军交战的情况下刘邦还会派出使者。

《华夏两千年》第37期:探寻被掩盖的历史,白登之围真相

冒顿单于

正是由于对敌方战力的估计不足,在接连取胜的情况下刘邦犯了轻敌冒进的错误,为了消灭匈奴的主力部队,刘邦亲率精锐先头部队追击匈奴骑兵,导致与后续部队拉开了数天的路程,甚至将劝阻的娄敬关了起来。

脱离大军的刘邦在到达平城后发现后路被断,这才意识到中计了,刘邦此时应该是发动了突围,但是失败了,无奈之下选择了在对方完成合围之前撤向白登山固守待援。

冒顿为何不趁机消灭刘邦

在发现被围的人里面有汉朝皇帝后,冒顿肯定是想消灭刘邦的,从有效的史料中分析,我分析应该是由于伤亡太大放弃了。

退守白登山算是明智之举,要知道汉军主要是以步兵为主,守山较为有利,而要仰攻的匈奴骑兵只能弃马登山步战,这样一来匈奴一方便失去了优势。再加上刘邦率领的肯定是汉军中的绝对精锐,在这种情况下拼死一战,冒顿的军队必然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华夏两千年》第37期:探寻被掩盖的历史,白登之围真相

冒顿单于

巨大的伤亡代价肯定是冒顿不能接受的,我们知道此时的匈奴只是部落联盟,冒顿只是这个联盟的首领罢了,对于各个部落的指挥肯定不如皇帝那般如臂使指。付出大量伤亡消灭汉朝皇帝冒顿肯定愿意,但是这不代表他手下那些部落首领愿意。在攻山受阻、伤亡过大的情况下,那些部落首领肯定是满腹怨言的,而冒顿这个首领也不敢逼之过甚。

这恐怕才是冒顿最终没能消灭刘邦的原因,恐怕也正是在见识到汉军的真实战力之后,匈奴在之后的数十年时间里再也没有大规模南下。

冒顿为什么放刘邦安然离开

按照史书中的记载,冒顿之所以放刘邦离开,是因为刘邦按照陈平的计策买通了单于的妻妾阏氏。可是我们想想看,双方正在交战,刘邦的人携带大量金银财宝竟然能够跑到层层设防的冒顿大军中央去收买对方的老婆,这简直也太天方夜谭了吧。更何况,冒顿这个一代雄主难道真的会因为女人的话就放弃消灭刘邦的机会吗?就算攻山困难,困死对方总能做得到吧。

我想双方之所以最后能和解,很大原因来自于交战七天后,双方都陷入了困境。

《华夏两千年》第37期:探寻被掩盖的历史,白登之围真相

冒顿单于

匈奴一方:没错,匈奴此时处在优势,虽然攻山困难,但是围而不攻、防止对方突围还是做得到的。困境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粮草问题。40万大军的粮草可不是好解决的,就算在附近劫掠,也维持不了几天。二是汉朝援军。

7天时间,汉朝援军随时会到来,面对刘邦的先头部队冒顿还能占据兵力上的绝对优势,可是汉朝援军一到,他的兵力可就不占优势了,而汉朝一方则形成了里应外合之势。

《华夏两千年》第37期:探寻被掩盖的历史,白登之围真相

刘邦

汉朝一方:冒顿头疼,刘邦更是头疼,虽然守山守得住,但同样面临以下几方面困境:第一同样是粮草问题。

此时汉军的粮食应该是消耗的差不多了 ,甚至已经开始断粮了,刘邦的先头部队最少也有几万人,一座白登山实在是不够吃的。第二同样是援军问题。与冒顿的担心不同,刘邦怕的是援军将领存了其他心思根本不想救自己,更怕的是援军将领为了救自己心急之下主力军队被匈奴击败。第三则是害怕汉朝内部生乱。皇帝如果被长时间围困,很难说朝廷内部会不会生乱,更何况在外还有几个异姓诸侯,一旦出现叛乱,此时的汉朝可是很危险的。

在双方都陷入困境的情况下,刘邦一方表示要谈判,冒顿自然是同意了,不过冒顿对于嘴边的肉吃不掉肯定很恼火,自己一方又占据主动,为了弥补损失肯定是要讨些好处的。

只有在双方展开谈判的情况下,刘邦一方的人马才能顺利出入对方大营,才能有机会收买冒顿的妻妾。而冒顿在得到足够的好处之后,自然也是松了口气,在目的达到的情况下,卖自己女人一个面子自然也就没什么了。

更重要的是,双方都不知道对方的窘境,所以很快便达成了协议。

《华夏两千年》第37期:探寻被掩盖的历史,白登之围真相

西汉公主远嫁塞外

刘邦被困七天之后,终于脱困,让樊哙留下平定代地,封哥哥刘仲为代王,自己则率兵返回长安,匆匆结束了这屈辱的一战。从此汉朝和匈奴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和亲岁月,数十年间,多少公主为了国家从此远嫁塞外,再也没能回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