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白登之围”,为何安然无恙?陈平用计是其次

前言

在中国历史上,汉民族与北方的游牧民族一直处于斗争的状态,相安无事的阶段基本上比较少见,一般来讲,只存在汉民族同化游牧民族,或者是游牧民族统治汉民族,比如说元朝和清朝就是如此。

很多皇帝在登基以后,都会与游牧民族发生冲突,比如,汉高祖刘邦,刘邦在即位之初就与北方的匈奴干过一架,但是意想不到是居然干输了,最后还是让自己孙子辈的汉武帝替自己找回了面子。

公元前202年,刘邦登上皇帝位,考虑到有几个人大臣的军事势力比较大,所以就封他们为诸侯,在这些诸侯里面,刘邦除了担心韩信以外,也很担心韩王信,于是就把韩王信的封地迁移到了太原郡,也就是今天的山西地区。

与匈奴接壤,其目的就是为了坐山观虎斗,消磨韩王信的军事实力,但是,刘邦也没有想到此举给他带来了一场灾难。


刘邦“白登之围”,为何安然无恙?陈平用计是其次

刘邦“白登之围”的经过

刘邦与韩王信这一批人都是经历过楚汉相争的,能够存活下来走到最后的,都不是一般角色,所以韩王信对刘邦的想法也是心知肚明,并且对刘邦这样的做法也是心有怨恨。

在面对匈奴进攻的时候,韩王信起初并没有认真的组织对抗,想的是做足样子就可以了,但是没想到的是自己压根都不是匈奴的对手,所以这个时候,韩王信可以说是前有匈奴压境,后有刘邦虎视眈眈,进退两难。

面临这种情况,韩王信就干了一件意料之中的事情,果断地投降匈奴,与匈奴一起合作反攻刘邦。没多久就打到了太原境内的晋阳城下,太原在秦汉时期的时候,可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屏障,所以刘邦这一下子就急眼了,选择了御驾亲征。


刘邦“白登之围”,为何安然无恙?陈平用计是其次

刚开始的时候,刘邦交手的军队是韩王信的部队,但是没多久,韩王信就开始撤军,随后交手的就是匈奴冒顿的部队了,其实,一开始的时候,刘邦的汉军真的是战斗力很强,毕竟经历了灭秦战争,楚汉相争等多场战役。

之前也是韩信这种“兵仙”级别人物统领,所以草原上的匈奴真不是对手。刘邦逐渐也产生了骄傲的心态,就与后来三国中刘备八百里连营一样,产生了盲目自大的心理,于是就加速了行军,妄图一口吃掉冒顿的兵马。

之后,事情就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由于天降大雪,刘邦的军队又难以适应这种寒冷天气,所以战斗力开始下降,匈奴也不好受,于是就双双屯兵,刘邦屯兵晋阳,冒顿屯兵在代谷,也就是今天的大同。

考虑到长期拖着对士气有影响,所以刘邦就率军进攻冒顿,而且刘邦还当了先锋官,先行打进了代谷,没想到中了匈奴的埋伏,冒顿用了四十万骑兵将刘邦和他的先头部队围的水泄不通,刘邦无奈之下只有登上了白登上,利用地形与冒顿周旋,史称“白登之围”。

刘邦平安无事,并得以逃脱的原因

刘邦虽然被围困在白登山上,但是后来却平安无事,而且还与匈奴单于冒顿签订了条约,可以说是十分的戏剧化了,那么救刘邦于水火的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刘邦“白登之围”,为何安然无恙?陈平用计是其次

第一:表面原因

从史书中了解,这一切从表面上看都是因为刘邦手下有一个智慧过人的陈平,陈平这个时候让随军的画工画了一幅美女的画像,自己带着很贵重的礼物去找冒顿的妻子阏氏,对阏氏一番吹捧以后,就说汉朝皇帝在战败以后,会送一位这样美丽的女子给冒顿作为妾室。

而阏氏作为女人,首先考虑的不是自己丈夫的军事胜利,而是自己的地位,如果真的有这么一位美女的话,也许自己就会失宠,在封建时期,后宫女性一旦失宠将面临灭顶之灾。所以阏氏就不断地给冒顿吹风,主要目的就是让冒顿放了刘邦。而冒顿也很听从自己妻子阏氏的枕边话,就放了刘邦,因此,刘邦平安无事。

第二:深层次原因

我们理性的想一下,就算是在后世汉元帝时期,王昭君出塞嫁给了匈奴呼韩邪单于,但是等呼韩邪单于死了以后,王昭君不得不嫁给自己的儿子,因为这是匈奴的风俗,可想而知匈奴其实对女性并不是十分的尊重,那么作为女人的阏氏能对冒顿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吗?

这就好比,在商朝时期,商纣王昏庸无道,但是后世却说是妲己的罪过一样。其实,刘邦之所以能平安逃脱,这与阏氏的关系不大,有三个深层次的原因影响了单于冒顿。

Part1:汉高祖刘邦带领的汉军战力颇强。

虽然刘邦这个人不会打仗,在楚汉相争的时候,几乎没有什么大战役是靠刘邦的指挥打赢的,连韩信都说刘邦带兵不能超过10万,而自己多多益善,道理就在这。

但是刘邦欠缺军事指挥能力,并不代表汉军就弱小,要知道汉朝刚刚建国,刘邦手下的将军和士兵都是经历过战火的洗礼,所以汉军的战斗能力一点都不差,所以在一开始的时候,匈奴真的干不过汉军而节节败退。


刘邦“白登之围”,为何安然无恙?陈平用计是其次

Part1:匈奴周围存在不可小视的军事势力。

汉朝刚建国的时候,周围有不少的异族势力,对于匈奴也是一样的,冒顿单于出生公元前209年,他首次统一了北方草原,建立起庞大强盛的匈奴帝国,可以说在匈奴人眼里,冒顿是一个十分了不起的人物。

在刘邦与项羽逐鹿中原的时候,冒顿也带领自己的军队南征北战,先后征服了月氏、楼烦、浑庚、屈射、丁零、鬲昆、薪犁等一些小国。

但是这些国家就如同秦灭了六国,但是六国贵族心中不服一样,如果在白登之围战役中,汉军与冒顿死磕起来,匈奴一样会损失惨重,这个时候被冒顿征服的国家贵族肯定会兴兵作乱,那么对于冒顿而言,称霸草原就是一场梦了。


刘邦“白登之围”,为何安然无恙?陈平用计是其次

刘邦在白登之围中的表现

首先,刘邦在白登之围之前,也就是率军进攻冒顿的时候,在这个阶段,我们不难看出刘邦这个人是一个胆大心细的角色,因为,刘邦担心冒顿故意兵败而诱惑自己孤军深入,所以,刘邦先后派遣了十几批使者去匈奴那边打探,试一试虚实,最后还不放心,就派了刘敬去打探消息,无奈刘敬回来的比较晚,大军已经开拔了,所以没办法停下,这其实能反映刘邦为人还是很谨慎的。

其次,在白登之围过程中,刘邦被冒顿大军团团围困的时候,并没有慌乱,而是迅速制定了驻军白登山上,等待援军到来的正确策略,这样里应外合,反而给冒顿增加了不少的压力,如果汉军来援的比较快的话,刘邦从中间杀出去,也许结果真的不一样了,毕竟对匈奴而言是腹背受敌。

最后,白登之围结束以后,刘邦能够与冒顿签订合约,并且采取“和亲”政策笼络匈奴、维护边境安宁,回去以后还奖赏了刘敬,可以发现刘邦为人是识大体、顾大局,能够忍受短暂的屈辱,及时的总结自己的不足,并且赏罚分明。这些也是在楚汉相争的时候,项羽没有能做到的,但是刘邦都做的很好。


刘邦“白登之围”,为何安然无恙?陈平用计是其次


刘邦“白登之围”的现实意义

读史是为了明智,刘邦在“白登之围”中的表现及事情的解决可以为我们现在很多公司职员提供很好的借鉴价值。

Part1:分析原因

我们在公司上班时一定要注意分析每一件事情背后的原因,比如人事调整、薪资变化等,因为,每一件看似偶然的事情都有着必然的原因,这种必然的原因就是深层次的逻辑,看懂了这些才会明白公司需要什么我们做什么以及自己的努力方向。

Part2:遇事不要慌

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自己要镇定,不能慌更不能乱,尤其是在比较关键的时期,刘邦如果在被匈奴围困后十分的慌乱,也许根本就撑不到冒顿放他走的时候,我们在公司也许会遇见挫折和困难,但是在这种时刻更要稳定心神,以不变应万变。

Part3:切莫意气用事

少讲点意气用事,多讲点实际问题,我们有时候会遇见别人刻意的针对,有的时候会遇见工作的不顺,也许有的人会火冒三丈,但是刘邦的“白登之围”告诉我们不要意气用事,皇帝被困可以说是莫大的侮辱了,但是刘邦依旧能采取“和亲”的办法维护边界稳定,换取了汉朝来之不易的休养生息,最终武帝打败了匈奴,封狼居胥。

所以,我们面对他人恶意的羞辱挑战,最好的办法就是视而不见,安心做自己的工作,等工作有了成绩后,自然会有人替我们主持公道,因为,公司不是江湖,讲的是绩效不是意气用事。

结语:

刘邦在历史上上演了一出“白登之围”,仔细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刘邦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正因为刘邦拥有项羽没有的品质,才可以笼络初汉三杰为他效力,最终坐拥大汉江山,我们作为现代人,更应该学习刘邦的品质,不断锤炼自己,走向更好的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