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秋初话“攒肚”

“张老师,您好,我家宝宝从前天开始已经三天没有拉大便了,是不是便秘了?”贺贺(化名)妈妈一脸着急地抱着宝宝。

我接过宝宝,摸了摸肚子,没有肚胀,凭借临床经验,我认为宝宝可能是“攒肚”了吧。

“不排便闹不闹?精神状态怎么样?放屁了没有?吃的怎么样?”我的问题让贺贺妈妈一脸茫然。“攒肚”是满月后的婴儿常见的胃肠道情况,但是妈妈们又知道多少呢?

什么是“攒肚”?

“攒肚”是指宝宝在满月后,由于胃肠道对母乳的消化、吸收能力提升,从而导致产生的食物残渣很少,不足以刺激直肠形成排便,导致3天至5天,甚至一周及以上的时间没有排便的一种情况。

“攒肚”伴随症状?

1、一般没有痛苦的表现。

2、满月宝宝经常出现2至3天甚至半个月不大便。

3、拉出的便便是正常的黄色或者金黄色糊糊状的便便。

“攒肚”持续到宝宝多大?

通常来讲,“攒肚”出现在满月之后,持续到添加辅食前期。添加辅食之后宝宝的便便会增加,由原来的几天一次,变化为一天几次等情况。当然,“攒肚”情况也会因人而异,每一个宝宝发育情况不同,体质及受到的护理程度不同,持续时间也会有差异。相比较而言,体质好的宝宝,倘若护理得当,“攒肚”现象会很快消失;体质差的宝宝,倘若护理不当,“攒肚”的时间很可能持续很长时间,甚至发展为便秘。

“攒肚”好不好?

观点一:“攒肚”的宝宝体重增长快,“攒肚”好。

观点二:“攒肚”了,大便不能及时排出,体内的排泄物被重复吸收,会导致便秘,“攒肚”不好。

其实,宝宝“攒肚”,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妈妈不必紧张,“攒肚”的宝宝,多见于母乳喂养儿。只要给宝宝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平时结合儿童保健门诊学习的婴儿保健操,按摩腹部,每天做2~3次,每次10~15分钟,如此一来,可以给胃肠道一个适当的刺激,不仅有利于肠胃蠕动,而且有利于排便,对于“攒肚”大有益处,家长可以长期坚持给宝宝做。

宝宝出现“攒肚”,妈妈怎么办?

第一,多喝水。在两顿奶之间喂白开水,润滑肠道。

第二,顺时针按摩腹部。中医有“顺为泻,逆为补”的说法。因此,顺着肠道蠕动的方向,顺时针按摩可以增加肠蠕动,对于宝宝顺畅排便有很大帮助。按摩方法:手掌紧贴宝宝腹部,以肚脐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摩孩子的脐周,边揉边推,如此反复。每次按摩时间持续10~15分钟,每日按摩2~3次,直至“攒肚”好转后,再坚持1~-2周,可以巩固效果。

第三,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满月以后训练孩子定时大便,让孩子很早就形成良好的排便习惯,能缓解“攒肚”现象。

第四,增加喂奶量。如果孩子大便减少,体重增加不理想,很可能是因为母乳不足引起的,那么可以及时给孩子增加一些配方奶;如果宝宝已经满6个月了,还可以逐渐添加一点辅食,能较好地改善大便的状况。

出现异常情况时怎么办?

如果出现腹胀、食欲减退,或精神状态不好等现象,最好及时到医院检查,这可能不是单纯的“攒肚”,如果是肛肠疾病,如肛裂、先天性巨结肠、肛门狭窄等,要及时治疗,以免威胁宝宝的生命健康。

如何正确区分“攒肚”和便秘?

攒肚:

发生时间:满月宝宝

原因:消化能力逐渐提高后对母乳能充分地消化、

大便性状及排便状态:吸收大便是正常的黄色软便,排便时无痛苦表现

便秘

发生时间::护理不当或者患有其他疾病时都会发生

原因:并没有特定某个时间喂养不足或母乳中蛋白质含量过高;奶粉喂养的宝宝肠道功能失常、喝奶粉上火;其他疾病引起婴儿便秘。

大便性状及排便状态:大便硬结、干燥、排出困难。粪便坚硬甚至会擦伤肠粘膜,还会在粪便表面粘有血丝或黏液,大而硬的粪块还会造成肛裂、肛门疼痛,宝宝出现食欲减退、腹胀、有时左下腹可触及粪块。

注意事项

“攒肚”是宝宝生长发育阶段的正常表现,不会给宝宝带来痛苦的感觉,所以父母不必担心宝宝会因此而“受罪”。宝宝的喂养、睡眠,一切如常即可。很多父母看着宝宝好几天不便便,内心会非常焦虑。实际上,真正了解过之后,妈妈们大可不必过于焦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