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醫患關係,是時候上一個保險了

醫生每天救死扶傷,難免會出現意外醫療事故,而一旦出事就要承擔責任。為了減輕醫生的經濟壓力,能讓醫生更安心執業,被稱為醫療“交強險”的醫師執業責任保險(以下簡稱“醫師責任險”)今年在深圳落地,該險種由深圳市醫師協會聯合商業保險機構推出。當發生醫患糾紛時,醫生個人所應承擔的責任損害賠償,將由第三方保險公司負責,這將大大降低醫生的執業風險。

與一些公立醫院購買的醫療責任險不同,此次推出的“深圳版”醫師責任險是為醫生個人的責任“埋單”,包括醫院對醫生的內部追責,理賠的主體不是醫院,而是個人。醫生每年只需花720元到2700元購買該險種,保險期內累計賠償額度最低30萬元,最高400萬元。

醫生個人為投保主體

目前,深圳一些醫療機構購買的均是醫療責任險。與醫師責任險不同的是,醫療責任險埋單和理賠的主體都是醫療機構,並非醫師個人。因此,在發生醫療糾紛後,對醫師的個人處罰更多的是以內部追責的形式進行,科室或個人要被罰款或者承擔部分賠償費用。

此次深圳推出的醫師責任險,醫生個人成為投保主體。該險種共分為4檔,基準保費分別為每年2700元、2250元、1800元和720元,累計賠償限額分別為400萬元、200萬元、100萬元和30萬元,其對應的單筆事故賠償限額分別為120萬元、80萬元、50萬元和10萬元。

不同的理賠金額可以供不同的醫師群體選擇。其中,理賠累計總額400萬元和200萬元的方案,對自由執業和多點執業的醫師更有吸引力,而理賠累計總額位30萬元的方案則主要針對醫師面對醫院內部追責時需要承擔的費用。深圳市醫師協會執行會長王天星告訴記者,“從目前來看,一般發生醫療糾紛時,內部追責的費用多在1萬元到8萬元之間。”

此外,在基準保費的計算上,深圳引進了“執業範圍調整因子”和“醫師職稱調整因子”兩個概念。其中“執業範圍調整因子”根據歷年來不同科室發生醫療糾紛的風險情況來評定相關係數,例如,產科、麻醉科、整形外科執業範圍調整因子最高,為2;而中醫、體檢科醫師、預防保健醫師、公共衛生醫師、康復科醫師、營養科醫師的執業範圍調整因子則最低,僅為0.8。此外,在“醫師職稱調整因子”上,主任醫師為1.2,副主任醫師為1.1,主治醫師為1,住院醫師為0.9,助理醫師為0.8。

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名從事產科的主任醫師購買第一檔保險,其對應的基準保費為2700元,執業範圍調整因子係數為2,醫師職稱調整因子係數為1.2,該醫師需要支付的費用為:2700×2×1.2=6480(元)

承保採用“期內發生制”

醫生每天救死扶傷,難免會出現意外醫療事故,而一旦出事就要承擔責任。醫院在承擔賠償責任之後,往往會啟動內部追責,讓涉事醫生分擔部分賠償金額。在發達國家,醫師責任險是醫師執業上崗的必備條件。

2017年1月1日起,《深圳經濟特區醫療條例》首次以法律的形式要求界定醫療機構和醫師責任,這也意味著,在醫療糾紛中,醫師需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早在2012年,在深圳市衛計委的指導下,深圳市醫師協會成立並開始調研醫師執業責任保險。2018年3月,深圳市醫師協會聯合商業保險機構推出醫師責任險。據悉,深圳是廣東省首個推出醫師責任險的城市,深圳醫師責任險不僅面向深圳的醫生,外地醫生也可在深圳市醫師協會的平臺購買該險種。

相較於此前市面上推出的醫師責任險,深圳版醫師責任險有什麼不同?深圳平安產險深圳分公司總經理尤程明介紹,“本次推出的深圳版醫師責任險在價格方面‘含金量’高。此前推出的醫師責任險每年保費高達3萬元,賠償金額最高為100萬元。新的醫師責任險面世後,基準保費最高為每年2700元,保險期內累計賠償額度最高可達400萬元,單筆最高可達120萬元。”

在制度設置上,“深圳版”醫師責任險也有自己的特色。比如,承保採用“期內發生制”,凡是承保期發生的醫療事故,即使患者在承保期後提出理賠,定責後醫生也可獲得賠付。舉個例子,醫師責任保險期限為2018年1月1日到2018年12月31日止,患者在2018年做手術,但在2019年才發現手術有問題,產生醫療損害。如果按“期內索賠制”,由於報告時間是2019年,故無法理賠,但由於採取了“期內發生制”,雖然醫療損害報告時間在保險期間以後,但患者仍然可以得到理賠。

發生醫療糾紛由第三方定責定損

尤程明介紹,“深圳版”醫師責任險創新引入了調賠結合的理賠機制。對於醫生而言,一旦發生醫患糾紛,解決賠償等問題往往會佔據醫生大部分的工作時間和精力,由於缺乏專業的法律知識,加上患者對醫院的不信任,問題往往難以解決。隨著醫師責任險的推出,如果發生醫患糾紛,購買該保險的醫師所應承擔的損害賠償責任將由第三方保險公司負責賠償事宜。

“醫師責任險實施後,通過引入第三方保險公司的定責定損,在醫生、患者雙方中間建立起一個‘緩衝帶’,通過第三方公開透明的鑑定,確保鑑定結果的客觀性和公信力,為解決醫患矛盾提供了一個渠道。”尤程明說。

專家認為,設立醫師責任險有助於解決醫療機構內部追責的經濟壓力,讓醫生對於疑難、危重病患的搶救治療更加放心。“醫師責任險不僅能減輕醫生的經濟壓力,讓醫生更安心執業,還能讓醫生更自由地在不同醫療機構之間行醫,提高醫生多點執業的積極性。”尤程明說。

專家意見

推行醫師責任險之後,醫療糾紛的處理將由第三方保險公司負責,這不論對醫生還是患者,都是一份保障。對醫生而言,一旦發生醫療糾紛,可以通過第三方定責定損,這將大大降低醫生的執業風險。

不過,保險專家提醒,就像機動車投保一樣,投保不意味著司機開車上路就可以橫行無忌,有了醫師責任險也不意味著醫生就可以無所顧忌。醫師責任險也如機動車保險一樣,在續保時會對保費進行動態調整,如果醫生在上年度曾經出險,保費就會上漲,“出險”越多,保費越貴。

“通過這樣的經濟槓桿,倒逼醫生提升自身醫療技術及敬業精神。在大數據時代,頻頻‘出險’的醫生更容易暴露,行業也應予以相應的懲治。”保險專家提醒,行業要能善用醫師責任險,讓醫師責任險發揮出對醫生保護、督促、激勵的多重作用,既保護醫生正當權益,又規範醫生執業行為。(原標題:醫生為自己“上保險”,每年最高可獲賠400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