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版研習|有人說活字印刷久坐冷板凳?


雕版研習|有人說活字印刷久坐冷板凳?



1008年成書的《夢溪筆談》中,北宋的科學家沈括在《活板》首次提到畢昇和膠泥活字印刷。

雕版研習|有人說活字印刷久坐冷板凳?


雕版研習|有人說活字印刷久坐冷板凳?


世界上發現最早的木活字印本,西夏佛經《吉祥遍至口合本續》共9冊約10餘萬字刻本,白麻紙精印,文字則是曾消失了數百年的“西夏文”。它將中國木活字的發明和使用時間從元代提早到宋代。

雕版研習|有人說活字印刷久坐冷板凳?


▲西夏佛經《吉祥遍至口合本續》

按沈括在《夢溪筆談》所記,畢昇是在北宋慶曆年間(1041—1048年)發明了活字印刷術。一日,他看到倆兒子玩過家家,用泥做成了桌椅板凳、豬、小人兒之類的模樣,擺來擺去的。看到這些,畢昇就來了靈感:印刷何不也來玩過家家?用泥刻成單字印章,不就可以隨意排列成文章了嗎?

雕版研習|有人說活字印刷久坐冷板凳?


畢昇先將細膩的膠泥製成小型方塊,一個個刻上凸面反手字,用火燒硬,按照韻母分別放在木格子裡。然後在一塊鐵板上鋪上粘合劑(松香、蠟和紙灰),按照字句段落將一個個字印依次排放,再在四周圍上鐵框,用火加熱。待粘合劑稍微冷卻時,用平板把版面壓平,完全冷卻後就可以印了。印完後,把印版用火一烘,粘合劑熔化,拆下一個個活字,留著下次排版再用。

雕版研習|有人說活字印刷久坐冷板凳?


畢昇和沈括都是宋人,也就是說,在北宋時期,活字印刷就已經有成熟的技術了,可是宋代卻是雕版印刷的黃金時代,甚至一直到了清朝,活字印刷都鮮有大面積使用的跡象。大家引以為傲的“四大發明”之一,比古登堡活字印刷不知道早了多少年的畢昇活字印刷術,為什麼被“打入冷宮”了呢?

雕版研習|有人說活字印刷久坐冷板凳?


要求高,用人難

High demand & staff

能夠成為古代活字印刷的員工,就必須要識字才行。

如《活板》一文中所述,因為要迅速完成挑揀和排版,工人除了要識字,識字還必須多且熟練。“有奇字素無備者,旋刻之,以草火燒,瞬息可成”,如果遇到了沒有的活字,就可以即刻動手刻出來,立刻就能夠用,聽起來簡單嗎?但是,這需要會寫字,而且要寫一手好字的印刷工人。

雕版研習|有人說活字印刷久坐冷板凳?


能識字是一個層次,能寫字是一個層次,能寫一手好字的又是另外一個層次了,這樣的團隊,要求太高!古代能識文斷字的,都去當了讀書人,怎麼會當印刷工匠呢?

雕版研習|有人說活字印刷久坐冷板凳?


雕版印刷就不需要工人識字了嗎?還真不強求!雕版是在薄紙上寫好字之後上版雕刻,兩道工序甚至可以完全分開來做。雕版刻好之後可以長期保存,隨時需要都可以找出來印刷,只要會刷墨鋪紙就可以勝任。

雕版研習|有人說活字印刷久坐冷板凳?


僱傭一個會寫字的工人成本可不低,書商們當然不會去追求這個“高成本”的技術啦,活字印刷走進冷宮的第一步,就是組建團隊成本太高,用人條件尷尬。

雕版研習|有人說活字印刷久坐冷板凳?


損耗快,不耐久

Material loss problem

可以注意到,畢昇所用的是膠泥活字,可以即刻即燒,後期也出現了木活字,但是金屬活字就是清朝時期的事情了。泥製品和木製品,即使保養得當,也會很快出現損耗,活字體積小便於歸類存放,也便於重新制作,但同時,體積小又強度不高,同樣易於破壞。

雕版研習|有人說活字印刷久坐冷板凳?


古登堡製造活字的時候,用的是澆鑄手法,首先在硬金屬上陽文雕刻大量字模,其後用軟金屬覆蓋在字模上反覆敲打得到澆鑄模具,之後就可以用熔點較低的金屬進行澆鑄,可以得到大量的相同字粒,陰陽倒模手法意味著無論哪個字損壞,都可以迅速製作一個相同的新字粒,從而獲得較高的印刷效率,降低成本。而中國古代始終是人工刻字,沒有使用過金屬倒模,原因在於中國古代用的是水墨,而不是古登堡印刷時期的油墨,水墨和宣紙無法適應金屬印版。

雕版研習|有人說活字印刷久坐冷板凳?


損耗快直接導致了印刷效率低下,畢昇的假設是:印兩三本不划算,印幾百幾千本是非常方便的。需要大規模印刷的經史子集往往千篇一律,使用傳統的雕版印刷更加方便。只要雕版保存得當,使用兩三代人都不在話下,從商業上講,書商們沒有必須引進新技術培養新團隊的理由。

雕版研習|有人說活字印刷久坐冷板凳?


Level不夠,文人Say No

Level problem

接上文所述,中國古代的活字沒有辦法做到陰陽倒模配套生產,因此當不同字粒使用的頻率不同時,同期生產出來的一套活字中會出現先後壞掉的情況。重新補齊的活字無論是大小、材質還是最重要的字體,都不可能與原字完全相同,這就導致一本活字印刷而成的書籍中文字參差不齊,缺乏一定的欣賞價值。

雕版研習|有人說活字印刷久坐冷板凳?


美學價值這件事,古代的士大夫階層一直看的很重。

中國書法注重運筆藝術和書寫的連貫性,一篇文字不僅有文學價值更是藝術品。雕版印刷可以保留文字的藝術品屬性,讓購買書籍的士大夫階層在讀書的同時進行美學鑑賞。故而,當活字印刷品出現文字風格參差不齊時文人消費者自然會產生一定的拒絕心理。

雕版研習|有人說活字印刷久坐冷板凳?


無疑的是,活字印刷的發明是對雕版印刷術的改良並位列“四大發明”之一,是印刷史上一次偉大的技術革命,是中華的一份驕傲。然而由於綜上所述原因,造成了在活字印刷術發明的宋代,雕版印刷依然是市場的主流並創造了雕版印刷的黃金時代。甚至直至清朝,雕版印刷還依舊是書商和消費者們的寵兒。

雕版研習|有人說活字印刷久坐冷板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