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游泳池綠波漣漪下的隱隱殺氣……

警惕!游泳池綠波漣漪下的隱隱殺氣……

夏日正以其固有的節奏進入火爐模式,你正無比熱切地期待時刻投入水的懷抱……可是,你作好準備了嗎?

你會說:游泳,不就是準備好游泳衣、游泳鏡、游泳帽就行了嗎?

頂多,再準備一個游泳圈!夠了吧?

對不起,你又錯了!游泳,作為最不容易受傷的運動方式,其實又是一項危機四伏的運動項目!

那水光瀲灩中,那柔美的綠波漣漪下,隱含著各種你繞不開的安全隱患,需要你小心又小心。

搞不好,不僅達不到鍛鍊的目的,還會危害健康。更有甚者,還會變休閒運動為奪命殺手!

這,絕不是危言聳聽。渤銳游泳國際俱樂部,就幫你逐一掰一掰……

眼:眼睛的保護為重中之重

首先是眼睛,游泳的時候不注意眼睛的保護,會嚴重影響到眼睛的健康。

由於游泳時,眼睛通常都會與泳池內的水有直接的接觸,水中存在著大量的細菌和異物而導致引起急性結膜炎(即紅眼病)等。

還有戴著隱形眼鏡的游泳者,角膜上皮細胞會缺氧,鏡片的移動損害角膜上皮,造成細胞死亡脫落,這樣病菌就會侵入傷口,造成發炎。

所以,游泳時應當帶上游泳鏡,近視眼最好不要佩戴隱形眼鏡,而是配一副專業近視游泳鏡。

游泳時儘可能不用手搓揉眼睛,患有高度近視者最好不要頭朝下跳水,以免引發視網膜脫離。

游泳後,應及時用乾淨水洗臉、洗澡,也可以點滴抗生素眼藥水一次。

夏季游泳,因受到漂白粉消毒劑的輕度刺激而引起的結膜炎,常常是在出水以後眼睛有輕微發紅,數分鐘至數小時以後,就會自行消失,一般不必到醫院治療。

但如果症狀有加重趨勢,感染了急性結膜炎,不要擅自點滴眼藥水,以防感染加重,最好到正規醫院及時就醫。

心:必須用心呵護你心臟的耐受度

劇烈運動大量出汗後,不能馬上游泳。

劇烈運動後如果馬上游泳,會使心臟加重負擔。因為體溫的急劇下降,會使身體抵抗力減弱,輕則引起感冒、咽喉炎等,重則造成心臟病發作,引發不可預計的後果。

還有游泳時應該及時補充能量。

很多愛好游泳的人們都有一種感覺,那就是游泳上岸之後,都會感覺飢腸轆轆,渾身乏力。這是因為游泳是一項重體力運動項目,四肢肌肉活動的幅度大,會消耗人體大量的能量、熱量。

在空腹時去游泳,由於身體血糖低,特別容易在水中出現肌肉顫抖、頭暈眼花、虛脫、昏迷,甚至可能直接溺水而亡。因此,游泳者在游泳之前,應適量補充一些水果、牛奶、糖果之類的食物,再下水游泳。

皮膚:夏天尤其要注意防曬

看見歐美人以曬出古銅色為美,你也羨慕有加,卻不能盲目模仿,而有許多注意事項。

長時間曝曬會產生曬斑,或引起急性皮炎,亦稱日光灼傷。

更嚴重的,如果長期不注意防曬,還會增加患皮膚癌的風險。兒童和青少年皮膚更為嬌嫩,需要格外注意。

為防止曬斑的發生,在露天泳池、江河湖海里游泳時,一定要定時塗抹高倍防護的防水防曬霜。

即使這樣,每次爆曬,絕不能超過一個小時,應該定期去陰涼處休息。

上岸後最好用傘遮陽,或到有樹陰的地方休息,或用浴巾、圍巾披在身上保護皮膚。

溺水:必須糾正對於溺水的最大誤區

每年都會有一些孩子去游泳時,並不是下河下海,而是由家長帶著去救生設備和救生員員齊備的游泳池,但依然會溺亡的詭異事件。

最近騰訊新聞裡,一位成年男子也在眾目睽睽之下,悄無聲息地溺水身亡。

是時候糾正一下大家對於溺水的巨大誤區了!否則水裡還會有更多的冤魂。

為什麼會這樣?就是因為大家對於“溺水”全部認知都是從電影上學來的。

電影裡看見一個人要被淹死了,會手腳撲騰,大喊大叫,呼喊著叫“救命”。然後大家就紛紛見義勇為,把人給救上來。

好吧,誤區害死人!

大多數真實的溺水事件監控回放,都是那個人很安靜,僅僅漂浮在水裡。

尤其是孩子。他們不會呼救,他們不會使勁撲騰,他們也不會揮手。在周邊人看來,處於溺水狀態的孩子,並沒有什麼異常。他們會站立,頭微微仰著,雙手在水裡划動,就像在潛水玩一樣。

孩子戲水一定會發出開心的笑聲,只要孩子突然安靜下來,大概率是出現了問題。

孩子在溺水時,有兩個過程,第一個過程是嗆水,第二個過程才是溺水。

嗆水過程中,孩子會撲騰,會在水裡起伏。這個過程很短暫,但並非沒有。父母如果細心,觀察到了,就應該迅速把孩子救上來。

嗆水過程後,孩子慢慢下沉,肺部進了一些水。這個時候,呼吸系統會控制人體。孩子會拼命仰著頭,把頭伸出水面外,以求能呼吸到氧氣。

這個時候,孩子進入“無聲溺水”階段。

他們不會呼喊,不會叫,不會撲騰。你看著像是在玩水,其實正在下沉,慢慢死去。

處於“無聲溺水”階段的孩子,非常危險,一旦肺部進水過多,造成不可逆的損傷,後果非常嚴重。

所以,再次提醒大家,當發現周圍有人尤其是孩子安靜地站在那裡,應該提高警惕,最好立即行動,向救生員求救。

乾式溺水:小眾而特別的危險信號

聽說過“游泳回來,孩子淹死在床上”這樣的新聞嗎?

這就是“乾性溺水”。

雖然不常見,但是萬一孩子遇上,對於一個家庭來說,就是百分百的災禍。

是時候發一個掃盲貼了。

美國一個10歲的小男孩,有一天和媽媽在泳池玩了一個下午。之後,兩個人走路回家。

回到家之後,小男孩洗了個澡,說困了,就躺在床上午睡。

1個小時後,媽媽看小男孩臉上被海綿一樣的白色泡沫覆蓋著,已經完全沒有反應。

孩子送到醫院,已經死亡了,是溺死的。對,你沒有看錯,溺死的。

另一個小男孩和父母去游泳,晚上回家之後,說自己肚子疼,上吐下瀉,肩膀也疼。

到了晚上,終於被送進醫院,搶救無效死亡,也是溺死的。

這都是被醫學界稱之為“乾性溺水”的典型事例。

“乾性溺水”比較專業的解釋是:受到強烈刺激,例如水或者是驚嚇,過度緊張,導致喉頭痙攣,結果聲門關閉不能正常呼吸,窒息而亡。

小孩在游泳池裡嗆水了,刺激到了喉部機頭,回家之後,喉頭肌肉發生痙攣,導致呼吸道關閉。於是窒息了。

雖然概率小,但“乾性溺水”一樣需要父母們重視:

游泳時家長要時刻盯著孩子,發生嗆水時,尤其要小心,因為嗆水,容易引發喉部痙攣。

游泳結束後,不要掉以輕心,如果孩子有呼吸困難、嗜睡、痙攣等症狀發生,必須及時送去醫院。

好了,看了以上種種事件,有家長會覺得游泳池裡太危險了,還是躲開為上。

誰說不是呢?我不反對你這麼選擇。但是,但是!孩子們能抵禦得了夏季去游泳池和海邊的誘惑嗎?

說一千道一萬,還是要提高孩子和大人們在水裡的自救能力。

熟悉水性,提高體質,避免嗆水。

所以,什麼是最好的預防術?家長們都心理有數了吧?

來渤銳游泳國際俱樂部練游泳吧!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