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銅胎掐絲琺瑯香爐、象牙化石、齊白石款篆書一幅賞析!

清康熙銅胎掐絲琺琅香爐、象牙化石、齊白石款篆書一幅賞析!

象牙化石 長:66cm重:6.3kg

象牙狹義地說是雄性的象的獠牙,廣義地也可以指其它動物(比如猛獁象、河馬、野豬、海象、鯨等動物)的獠牙或骨頭。象牙往往被加工成藝術品、首飾或珠寶,此外它還被加工為檯球球和鋼琴鍵,是一種非常昂貴的原材料。象牙所有哺乳動物的牙齒或獠牙的化學組成是相同的,因此來自不同動物的“象牙”材料基本上也是相同的。不同動物的象牙的顏色可能稍許有些不同。 牙齒和獠牙本來是同樣的物質。牙齒是特別的、用來咀嚼的結構。獠牙是伸長的,伸出嘴唇的牙齒,它們從牙齒演化出來,一般作為防禦武器。

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遺體或遺蹟,最常見的是骸骨和貝殼等。 研究化石可以瞭解生物的演化並能幫助確定地層的年代。保存在地殼的岩石中的古動物或古植物的遺體或表明有遺體存在的證據都謂之化石。

清康熙銅胎掐絲琺琅香爐、象牙化石、齊白石款篆書一幅賞析!

清康熙銅胎掐絲琺琅香爐、象牙化石、齊白石款篆書一幅賞析!

清康熙銅胎掐絲琺琅香爐 口徑:12.8cm 高:11.6cm

掐絲琺琅,又名景泰藍,中國的著名特種工藝品之一。景泰藍與雕漆、玉器、象牙被稱為北京工藝品的四大名旦,她是工藝美術世界裡一顆璀 璨的明珠。景泰藍以其悠久的歷史、典雅優美的造型、鮮豔奪目的色彩、華麗多姿的圖案、繁多的品種造型讓人讚歎她那無可比擬的藝術魅力和光彩奪目的藝術形象。

清初宮內設立琺琅作,專門研發琺琅器。康熙時期掐絲琺琅的風格,沿襲明代規範,掐絲細密釉色不及。當時的琺琅器製作一般參考瓷器,造型、紋飾多效法瓷器。由於康熙把目光轉移到畫琺琅的新技術上,以致於忽略掐絲琺琅的製作,故當時掐絲琺琅數量並不多,而且品種單調,以小型器物為主,而且質量不佳。這種狀況一直延續至雍正時期,雖然雍正朝的琺琅作曾重新研製掐絲琺琅技術,但效果不佳,因此,掐絲琺琅的生產一直未能全面恢復。目前落雍正款的掐絲琺琅器,僅有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一件仿古豆形器。

只有到了乾隆時期,掐絲琺琅工藝才全面興盛,並正式達到巔峰,並形成了內府造辦處、廣州、揚州、蘇州等幾個工藝中心。乾隆朝除了繼續仿製前朝的各種器皿外,還從事仿古銅器和宗教儀典方面所用的佛像、佛龕、佛塔、滿達、七珍八寶等供具之製作,更另闢蹊徑,燒製各種動物造型的實用兼陳設的器皿。一般日常生活用具,例如飲食用器、文房用具、日用的花瓶、花盆、轎瓶、香薰、臉盆、渾天儀、暖手爐、渣鬥、鏡子、掛屏、燈座、帽架、魚缸、如意、齋戒牌、鼻菸壺、鐘錶、及翎管、班指、指甲套、髮簪等裝飾品等,不勝枚舉。其裝飾繁縟,紋樣採用傳統的螭龍、獸面、吉祥紋飾、蓮塘、山水、番蓮及蓮瓣、菊瓣和各種西洋式花朵。而且乾隆常把古代書畫名跡巧妙地運用到掐絲琺琅的紋飾中,以追求繪畫藝術與琺琅工藝的完美結合。掐絲的技術更為嫻熟,粗細均勻而流暢,色釉種類多樣,釉色豔麗、潔淨,但大多數缺透明溫潤的質感。同時結合鏨胎和畫琺琅之製作技巧於一體,使掐絲琺琅工藝之發展臻於極境。

乾隆以後,由於國勢逐漸衰落,掐絲琺琅的製作也開始沒落,傳世的作品不多。清晚期的掐絲琺琅器造型以瓶為主,式樣多有變化,但比例不是很協調。由於多借助於機械成型,故器物胎體輕薄,掐絲線條流暢,但藝術品位明顯遜於乾隆琺琅器。

清康熙銅胎掐絲琺琅香爐、象牙化石、齊白石款篆書一幅賞析!

齊白石款篆書一幅 長:133.5cm 寬:65.5

齊白石生於湖南長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人。原名純芝,字渭青,號蘭亭。後改名璜,字瀕生,號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餓叟、借山吟館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是近現代中國繪畫大師,世界文化名人。早年曾為木工,後以賣畫為生,五十七歲後定居北京。擅畫花鳥、蟲魚、山水、人物,筆墨雄渾滋潤,色彩濃豔明快,造型簡練生動,意境淳厚朴實。所作魚蝦蟲蟹,天趣橫生。齊白石書工篆隸,取法於秦漢碑版,行書饒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寫詩文。曾任中央美術學院名譽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等職。代表作有《蛙聲十里出山泉》《墨蝦》等。著有《白石詩草》《白石老人自述》等。

濃厚的鄉土氣息,純樸的農民意識和天真浪漫的童心,富有餘味的詩意,是齊白石藝術的內在生命,而那熱烈明快的色彩,墨與色的強烈對比,渾樸稚拙的造型和筆法,工與寫的極端合成,平正見奇的構成,作為齊白石獨特的藝術語言和視覺形狀,相對而言則是齊白石藝術的外在生命。現實的情感要求與之相適應的形式,而這形式又強化了情感的表現,兩者相互需求、相互生髮、相互依存,共同構成了齊白石的藝術生命,即齊白石藝術的總體風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