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聖孫武差點滅掉楚國,最後爲何又失敗了?

wiuyo


吳楚之戰,吳軍攻下郢都,但楚軍最終把吳軍趕出楚國。為什麼擁有兵聖孫武的吳軍會反勝為敗呢?有以下幾個原因:

1、吳軍犯了一個嚴重的戰略失誤。

楚國丟失首都後,楚昭王逃到隨國,公子期召集各地部隊,準備反擊吳軍。楚昭王的另一個哥哥子西也收編了柏舉之戰後潰敗的楚軍殘餘,扯起抗戰的旗幟。

佔領郢都後,吳軍並沒有乘勝進擊,擴大戰果。當各地楚軍開始團結在公子期與子西的周圍,堅持抗戰時,伍子胥卻提出北上攻略鄭國。當年伍子胥與太子熊建逃亡到鄭國時,熊建被鄭國人所殺,伍子胥被迫出逃吳國。這對伍子胥來說,也是一大深仇,非報不可。

不過,伍子胥攻打鄭國時,卻出現戲劇性的一幕。當年伍子胥逃亡時,曾為一位鄭國梢公所救,梢公的兒子懇求伍子胥保全鄭國。伍子胥這個人,恩怨分明,有怨必報,有恩也必報,他沒想到在這裡竟然遇到恩公的兒子,百感交集,感嘆地說:“當年要不是你父親的救命之恩,我哪有今天。蒼天在上,我豈敢忘了此恩情呢?”於是他

率軍撤走了。

回到郢都後,伍子胥便準備集中力量打擊楚國殘餘部隊,然而,良機錯失了。楚國搬來了救兵,秦國軍隊開始增援楚國了!

2、秦國捲入戰爭

秦國捲入吳楚戰爭,這都是申包胥之功。

吳軍破郢後,申包胥逃出郢都。他思前想後,能拯救楚國的,只有秦國了。他晝夜馳行,一路奔向秦國。起初秦哀公對申包胥借兵的請求無動於衷,懶得理睬。申包胥想了一招:哭。這一哭,不得了,哭了七天七夜,不僅哭,還絕食,飯也不吃,覺也不睡。

秦哀公最後受不了,他又出來見申包胥。申包胥說道:“吳國乃是夷邦,貪婪無度,如果與貴國為鄰,勢必成為大患。趁現在吳國還未完全佔領楚國,貴國若能出兵拯救,楚國將世代事奉秦君。”

曾幾何時,楚國還是超級強國,如今卻只能低聲下氣地向秦國求援。秦哀公被申包胥說動了,決定發兵援楚。

秦國派遣大將子蒲、子虎率五百輛戰車馳援楚國。

秦軍入楚後,與公子期的抵抗力量會師,進攻吳國人控制的沂地。沂地的吳軍指揮便是在柏舉之役中立下赫赫戰功的夫概。

秦國人不願意打頭陣,便對公子期說:“我們不瞭解吳國人的戰法。”公子期明白,秦國人把硬仗先留給楚國人,但他沒有怨言,畢竟這裡是楚國,楚國人理所當然要為國家而浴血奮戰。

公子期的軍隊率先對吳軍發起進攻,夫概率軍迎戰,兩支軍隊正殺得難解難分時,秦軍參戰了!以兇猛剽悍著稱的秦國軍隊,突然出現在吳軍的側翼,五百輛戰車掀起漫天塵埃,夫概大驚失色,這時吳軍頂不住了,開始後撤。

秦、楚聯軍乘勝追擊,大獲全勝。

3、吳國後院起火

對吳王闔閭來說,壞消息一個接一個地傳來。

越國乘吳軍主力在楚,突然出兵進攻吳國本土,後方吃緊,這對前線作戰的吳國軍隊十分不利。在楚國戰場上,夫概戰敗後,子西率領的另一支楚國抵抗力量在軍祥一帶大敗吳軍。緊接著,秦、楚聯軍奔襲唐國。唐國是吳國的盟友,小國寡民,焉能抵擋得住虎狼之師,很快便被滅掉了。這樣一來,吳國失去了一條臂膀。

可是還有更壞的消息。

吃了敗仗後,吳王的弟弟夫概偷偷地溜回國內,趁王兄以及重臣都在楚國,他居然自立為吳王。這個消息傳到郢城後,闔閭大為震驚,本來戰場上的節節失利就讓他很煩惱了,沒想到給自己致命一擊的,竟然是自己的弟弟。

夫概怎麼突然想稱王呢?柏舉之戰的勝利,他是大功臣,這也使他沾沾自喜,自認為才能不在其兄之下,王者之位,能者居之,既然闔閭能從吳王僚手中奪得王位,我夫概又怎麼不行呢?利令智昏,遂鋌而走險,控制國都,自立為王。

冷酷無情的闔閭沒有絲毫遲疑,他將楚國的戰事託付給伍子胥、孫武、伯嚭等人,自己率一部分精兵殺回吳國,吳國的內戰爆發,兄弟變成仇人的故事再度發生。

夫概高估了自己的實力,他的這支軍隊在楚國吃了敗仗後,士氣凋落,再加上吳人大多心向闔閭,很快,戰爭成了一邊倒的格局。夫概戰敗了,吳王闔閭鐵石心腸,非置他於死地不可,無奈之下,夫概選擇了逃命,他逃到楚國,向楚昭王投降。

4、楚軍火攻吳國兵營

吳、楚兩軍在雍澨一線對峙。楚軍統帥子期是一位名將,在打仗上有一套本領,他詳細偵察吳軍的陣地,制訂了一個火攻的戰術。

子期的作戰計劃遭到了另一位楚軍將領子西的反對。子西認為,楚軍剛吃了敗仗,戰場上的戰士屍體還沒有收斂埋葬,他們為國家戰死荒野,如今用火攻戰術打擊吳軍,勢必要把這些死難將士的屍骨也一同焚燒,這樣做,很不人道。

可是子期並不這樣認為,他對子西說:“國家要是完蛋了,大家都難逃一死,不能因為愛惜死者,就犧牲了生者。死者若是地下有知,肯定會支持我們打擊侵略者,死者要是沒有任何知覺,我們又何必要愛惜這些屍骨,而放棄打敗吳國的機會呢?”

子西聽後,無言可對,於是楚軍縱火,火借風勢,向吳兵營蔓延,同時楚國士兵英勇地發起衝鋒,吳國人又一次被打敗了。

5、吳軍放棄郢城,退回吳國

再往後退,就是楚都郢城了,是固守郢城,還是放棄呢?伍子胥與孫武、伯嚭三人一起討論,伍子胥說:“楚國人雖然打敗了我們,可是我實力並非受到重創。”言外之意,就是還能繼續打下去。這時孫武站起來說:“我們西破強楚,逐楚王,掘平王墓,割戮其屍,這已經足夠了。”

在孫武看來,吳國已經給了楚國致命一擊,自從楚國雄霸南方以來,從未遭此重創。雖然要滅掉楚國已經不太可能,但其偉大的勳績,足以寫進歷史。

伍子胥點點頭道:“自有霸業以來,從來沒有哪個臣子能夠這樣報仇雪恨,我們可以走了,沒有什麼遺憾了。”

於是吳軍放棄固守郢城,伍子胥與孫武率領剩餘的吳國士兵,返回國內。

這是春秋末期最重要的戰爭之一,雖然吳國未能全勝,但總的來說,仍然是了不起的成就。這也使吳王闔閭成為春秋時代的霸主之一,後世也有人將其列入“春秋五霸”,他是當之無愧的。自楚武王奠基楚國以來,已經過了兩百年,而吳國則興起不到八十年,便一舉打敗了老牌霸國,奠定東南霸主的地位,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蹟。


君山話史


孫武,是中國歷史上的著名軍事家,他編寫的《孫子兵法》是歷史上最早的軍事著作,影響著無數代的軍事家,他也被尊稱為“兵聖”。不過孫武並不是百戰百勝,他也有受挫折的時候。

公元前506年,吳軍採取孫武的“就糧於敵”的策略,在孫武、伍子胥的直接指揮下,吳軍經過五次大戰,只用了十幾天時間,就攻入了楚都郢,楚王也被迫出逃別地保命,楚國瀕臨滅亡的邊緣。但天無絕人之路,楚國的一位大臣拯救了楚國,他就是申包胥,申包胥一看吳軍來勢洶洶,自己的國家可能要完蛋,就主動請纓前往秦國借兵,剛開始秦軍不太樂意借兵,秦哀公就說“秦僻在西陲,兵微將寡,自保不暇,安能為人”,但申包胥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他就在秦國哭了七天七夜,秦哀公就被申包胥的行為感動了,答應出兵支援楚國,還寫了那首著名的《無衣》:“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在秦軍與楚軍的聯合下,吳軍在稷地遭遇大敗,而吳國內部也不安定,闔閭的弟弟夫概趁機逃回吳國自立為吳王,闔閭為了確保自己的地位,只好撤軍回國攻打夫概,而吳軍留在楚地的兵力無法抵抗住秦楚聯軍,楚國因此得救。


楚國得救最要感謝的人就是申包胥,要不是他在秦國積極斡旋,可能秦軍就不會出兵支援,要是沒有秦軍的幫助,楚國亡國是必然的,這可以說是一人救了一個國家。


歷史百家爭鳴團隊成員:小木


歷史百家爭鳴


關鍵是楚國太強大了,輻員廣闊,兵員百萬戰車萬剩,吳國根本無法完全佔有楚地。吳國相對太若小了,聯合唐國和蔡國軍隊在武子胥和孫武指揮下一路打敗囊瓦和申引述領導的楚軍攻入楚國的都城郢,。這個時候吳軍的勢力已成強駑之末了,再向外發展已經很難發展。楚王逃到隨國,其他宗室子弟開始號召楚地軍民反擊。吳國和唐蔡聯軍孤軍深入楚地有後方補給線被截斷,歸路被堵的危險。另一方面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吳國後邊還有個越國一直在臥薪償膽惦記著報仇呢,最最重要的是吳王的兄弟夫蓋領著本部人馬逃回國都姑蘇城當王吳去了。吳王老窩都被兄弟夫蓋給佔了這個仗還打個什麼勁呀,奪回王位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吳國軍隊是長驅直入佔領了楚都郢,武子胥鞭屍楚王報了仇,孫武實現了軍事夢想又不得不狼狽的退出楚國。/


關東俠客


孫武輔佐吳王闔閭伐楚僅僅只是擊潰了楚軍的主力和佔領了郢都,楚昭王逃跑了,僅此而已,離滅亡楚國還差的遠哪。吳軍僅僅3萬人,想佔領滅亡楚國這些軍隊不過杯水車薪,佔領郢都後,吳軍基本上停止了軍事行動,闔閭忙著享受“楚宮細腰”,文武大臣忙著洗劫發財,伍子胥把仇人已經去世多年的楚平王掘墓鞭屍了……都沒人去認真操心追擊楚昭王。楚國人對吳軍的強盜行徑只會反感厭惡不會支持吳國的,吳國根本取代不了楚國。至於有名的“申包胥哭秦廷”秦國出兵擊敗了吳軍,申包胥哭不哭秦國都要出兵的,因為吳軍攻破大國楚國的首都已是天下震動,挨著吳國楚國的大小國家都感到了威脅,為了自身的安全和決不能讓楚國落到吳國手裡,吳國真吞併了楚國就具備了挑戰天下的實力,其他諸侯國的麻煩只會更大。所以秦國必須出兵挫掉吳國的鋒芒銳氣。吳軍沒能擋住秦軍,加上闔閭的弟弟夫蓋擅自在吳國稱王,後方不穩,吳軍只能撤軍離開楚國回去對付夫蓋了


立志成蟲


吳國攻入楚國,完全是楚內戰的結果,雖然秦軍介入,也是推波助瀾而已。孫武根本沒有介入這場戰爭,吳國軍隊的指揮是伍子胥,後勤是伯噽。吳國在申公巫臣的兒子的教導下訓練軍隊,吳國叛楚,是附庸吳國在晉的申公巫臣的唆使下,才形成戰鬥力。孫武在齊國就寫好了十三篇,覲見吳王時,獻出孫武兵法。晉楚爭霸,吳國拖住楚國,完全是一幫楚人打另一幫楚人的結果。


救舅


滅掉楚國還差的遠呢!只是攻破楚國都城。伍子胥鞭屍,激起民憤。當時是春秋末期,還是講究的。戰略上深入敵後,伍子胥不聽孫武,孫武散財而去。申包胥哭秦,搬救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