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没有疫苗如何预防疾病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有精辟论述:“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中医经典对治未病的认识是何等深刻。

古代没有疫苗如何预防疾病

可见民间习俗与疾病的预防在古代就十分盛行,认识到治未发之病的积极意义。最早疾病预防应是每年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据史料记载,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在端午插艾草,悬菖蒲,燃点艾蒿和松柏枝等,使其熏香驱蚊避疫,为夏日驱病防病,促进人们身体健康。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夏季毒虫及有毒动物活动十分频繁,古人视蛇、蜈蚣、全蝎、壁虎、蟾蜍为侵袭人的害虫毒物,有“五毒”之说。为了避“五毒”在房前屋角有洒雄黄酒的习俗;并将雄黄酒泡独蒜涂搽小孩头额、手脚部位,使毒虫不会近身,远离时疫及恶疮等。

古代没有疫苗如何预防疾病

古代传染病流行肆虐,故在五月购回以辛香类中药如:公丁香、甘松、良姜、肉桂、冰片、雄黄、菖蒲、艾绒、白芷等药共为细末,做成香囊,给小孩佩戴。香囊香气扑鼻,小孩十分喜爱,故做得很精致,其实是为了避疫,减少传染病的侵袭,因为这些药都具有杀菌作用。

在夏季为了提高身体素质,人们开展了一系列体育比赛活动,如划龙船、比武、击球、荡秋千、摔跤、登山、游泳等项目,也是一种增强体质;防御疾病的好习惯。

古代没有疫苗如何预防疾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