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二戰打虎行動:戰場上這樣打虎式坦克,老虎才沒脾氣!

從10月12日開始,【軍史解密】頭條號將陸續發佈關於解讀二戰虎式坦克的文章,和您一起探尋虎式坦克秘密,歡迎大家及時關注!

《二戰打虎行動:虎落平陽被犬欺,這樣打虎式坦克,老虎才沒脾氣!》

1942年9月虎式坦克投入作戰並未給世人留下什麼印象。但是,不久蘇聯紅軍就發現在正常情況下沒有什麼辦法來扼制這種新式武器。於是在盟軍研製出防禦武器前,德軍加緊給部隊大量裝備虎式坦克……

由第502重型坦克營1連的4輛最新裝備的虎式坦克組成的分隊於1942年8月的最後一個星期離開了位於漢諾威與漢堡之間的兵站,開始了他們先向東,後向北,朝列寧格勒地區去與北方集團軍群會合的漫長旅行。自從大約15個月前開始的巴巴羅薩的作戰行動以來,這個集團軍群未能單獨對圍繞蘇聯這座第二大城市的防禦圈形成任何壓力。

虎式坦克分隊一開始出發就不順利。一輛新式坦克還未裝上火車,動力裝置就出現故障。但是,它還是被運走了,在蘇聯進行了修復。另外還有2輛坦克在8月29日到達目的地不久便發生了同樣的問題。不論如何,這個坦克連增加了4輛PzKpfw Ⅲ(75)S型坦克,擴展為兩個排。到9月16日就要投入戰鬥,去攻擊蘇聯準備就緒的步兵和炮兵防禦陣地,這是一次小規模較量,所有4輛虎式坦克安全返回。坦克兵們對這種新式武器優良的防衛和攻擊能力比以前更有信心了。然而,這種信心很快發生了動搖。

解密二戰打虎行動:戰場上這樣打虎式坦克,老虎才沒脾氣!

虎式坦克連第二次參戰是在9月21日。坦克兵很快發現自己處於困難的境地,幼樹密佈的沼澤地這種糟糕的地形環境極大地限制了他們的機動能力。結果,4輛坦克中有3輛被反坦克火炮擊中,它們的主要軍械裝置失去了戰鬥力。其中一輛起火燃燒,更嚴重的是,陷在泥潭裡不能挪動。(後來儘管多次設法挽救,還是癱在原地無濟於事,一直到1943年1月17日德軍被迫從這個地區撤離時將它炸掉以免落入敵軍手中。)這次戰鬥惟一慶幸的是蘇軍反坦克炮未能擊穿虎式坦克的裝甲。

在這以後的一個星期裡,這個坦克連的其餘大部分人員都到了。他們帶來的坦克有3輛虎式坦克,5輛PzKpfw Ⅲ(75)型和9輛配備有L/60口徑50毫米炮的PzKpfw Ⅲ(75)型。而在作戰中未受打擊的該營第2連的2輛虎式坦克後來轉移走了,到9月中旬才重新返回。

1943年1月他們第三次投入戰鬥,卻是第一次攻擊蘇軍的坦克集結地,結果喜憂參半。一方面從1月12日到3月31日先後採取的3次作戰行動中,這個連損失了9輛虎式坦克和13輛PzKpfw Ⅲ型坦克。共有三分之一的中型坦克和一半的虎式坦克在與敵軍交戰中遭到損失,其餘的由於機械故障而癱瘓。另一方面,第502坦克營第一連摧毀了大約160輛蘇軍坦克。這是一個鮮明的輸贏對比。

猛虎被擒,虎式坦克落入敵手

然而,這些數字隱含著更為嚴重的失敗苗頭。損失的坦克中甚至有一輛是連長乘坐的指揮坦克。它在1月16日駛入沼澤地後被蘇軍完好無損地俘獲。俄羅斯工程師設法把它從泥潭中拉出來,並很快將其向東部轉移。到了5月,蘇聯紅軍對虎式坦克的優勢和弱點都已經瞭如指掌。

早在1941年11月在檢查一輛繳獲的蘇軍T-34型坦克時,德軍就發現他們所掌握的許多關於裝甲戰車的材料已經過時。現在蘇軍與德軍一樣也意識到了這點。不過,他們作出的反應更為恰當。他們將火力更強的85毫米口徑的火炮安裝到已服役的KV-1重型坦克寬敞的炮塔內和T-34型坦克的車體內。這樣,T-34/85型坦克可能就是當時性能最好的坦克。儘管這種坦克還不能在各方面比得上虎式坦克,但它能以每秒800米的初速發射的9.36公斤重的裝有穿甲帽的炮彈在1000米的距離上穿透100毫米厚的裝甲,這當然使德軍對其坦克可能還具有優越性估計一掃而光。

解密二戰打虎行動:戰場上這樣打虎式坦克,老虎才沒脾氣!

與此同時,原使用波爾舍公司生產的虎式坦克的第501重型坦克營正在加緊換裝訓練,把裝備改為由亨舍爾公司生產的坦克。第一批的2輛坦克於1942年9月到達,接下來的8輛也於10月抵達。11月2日,由於英國和英聯邦軍隊在阿拉曼取得勝利,這個營奉命調往北非,作為第10裝甲師的一部分加入來的第5坦克軍。然而,這個部隊在接到命令後直至出發前的這段時間裡,形勢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盟軍在以“火炬”為代號的作戰行動中在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登陸,插入德軍的後方。

虎式坦克來到突尼斯,加速敗北

希特勒對此很快作出了反應,他命令佔領1940年6月以來德國有效控制的但尚未佔領的所謂的維希法國,以加強軸心國軍隊在北非的力量。奉調的一支坦克分隊是第501重型坦克營第2連,它是在1942年底出發的。以後有20輛坦克分批於1942年11月至1943年1月24日之間先後到達比塞大和突尼斯。這樣,整個坦克營到1943年1月末才集結起來。

這些坦克原來的意圖是增援那些設法阻止英國人向西推進通過利比亞的軍隊,實際上恰好與按照“火炬”作戰計劃登陸的八萬五千人的盟軍部隊相遇。他們動員了本營的所有作戰力量,再與其它的輕型坦克營一道組織起來於12月1日作好了戰鬥準備。從這時候起到5月13日這個營的殘餘部隊投降為止再也沒有出現過14輛虎式坦克同時參加戰鬥的情況。

到3月底,在北非參戰的坦克就只有這些。不過,在4月份,擴充的部隊有營司令部、司令部連,以及第504重型坦克營的第1連。這個營是在1月組建的,共有11輛重型坦克和一些PzKpfw Ⅲ型坦克(該營第2連駐在西西里後方)。到這時為止,第501營已經損失了9輛虎式坦克而沒有及時得到任何補充,所以這兩個缺編營合在一起的全部有效實力只不過是22輛重型坦克。實際上可投入戰鬥的坦克只有在4月初的一次達到了兩位數。

統計數據清楚表明,自1942年末到1943年初,虎式坦克在德軍企圖守住他們在非洲最後一塊陣地時發揮了雖然不是決定性的但卻是非常重要的作用。為了充分利用坦克,他們在戰區內有必要頻繁地調動它們。然而,高低不平的多山地形,糟糕的路況以及潮溼的冬季天氣使重型坦克的動力裝置磨損嚴重。也正是這個原因,而不是敵軍的炮火,使大量坦克不能同時投入戰鬥。剛剛到達的虎式坦克往往需要在車間停留至少一個星期,有時兩個星期,來排除機械故障,而這種故障在行駛了數百公里後才會顯現出來。就這樣,在1月25日第1輛坦克出現了嚴重故障後,第2輛坦克的損壞不久也接踵而來。

在突尼斯的幾次會戰稱得上是虎式坦克與英、美坦克的首次交鋒。總的來說,德軍已經在埃及和利比亞獲得了一些重要經驗。美軍的M2輕型坦克和M3“格蘭特”等中型坦克與英軍的“丘吉爾”、“十字軍”、“範倫泰”坦克一起部署可隨時接受英軍指揮。美軍這些坦克從來就被證明不是德軍PzKpfw Ⅲ和Ⅳ型虎式坦克的對。1942年9月,改進的M4“謝爾曼”坦克加入進來,正好參加起到轉折作用的阿拉曼戰役。

美軍這種新式坦克的第一次任務是11月末在摩洛哥由第13裝甲團第2營執行的。從戰後美軍針對德軍記錄的報告看,謝爾曼坦克與虎式坦克首次交戰發生在12月6日。當時有5輛謝爾曼坦克在數十分鐘內遭到德軍第10裝甲師的3輛虎式坦克和4輛PzKpfw Ⅲ型坦克的圍攻而被擊毀。然而,儘管虎式坦克佔有很大的優勢,但它們並未將其足夠地發揮而佔上風。結果,隨著盟軍坦克數量的增加,德軍的防禦能力逐步削弱了。

解密二戰打虎行動:戰場上這樣打虎式坦克,老虎才沒脾氣!

接著,到了2月,盟軍的攻擊漸漸缺乏銳氣,德軍發動了一系列反攻。其中一次行動是從聖瓦倫丁節這一天開始的,揭開了聞名的卡塞林隘口之戰的序幕。德軍第10裝甲師從北面進攻位於摩洛哥中部的敵軍集結地域,而隸屬隆美爾非洲裝甲軍的第21裝甲師在趕在有序推進的英軍之前從南面襲擊這些敵軍。這天處於良好狀態的11輛虎式坦克在相當平坦的地面上展開了在戰場上第一次沒有阻擋的機動。戰鬥打響的第一天,美軍第1裝甲團第3營參戰的50輛M4謝爾曼坦克損失了44輛,其中15輛是被德軍第501重型坦克營擊毀的。第二天,儘管第501營原地待命,美軍這個團的第2營還是損失了46輛謝爾曼坦克和1輛M3中型坦克。美軍的中型坦克,即使配備了改進的M3口徑為75毫米的火炮,證明還是遠遠落後於德軍坦克。

“牛頭”作戰行動,虎式遭群毆,寡不敵眾

接下來德軍第501重型坦克營投入了以“牛頭”為代號的作戰行動。該營臨時改名為第7裝甲團第3營第7、8連,增加了15輛帶有口徑75毫米KwK 40 L/30火炮的PzKpfw ⅣAusf G型坦克,也叫做PzKpfw ⅣLg型坦克。

這次作戰行動的目的是要取得對貝賈附近幾個山坳的控制權。這一次是在更為困難的地面展開的,交戰的結果大不相同。戰鬥在2月26日6時開始,有報告說當時14輛虎式,12輛PzKpfw ⅣLg和15輛PzKpfw ⅢKz坦克處於良好狀態。到了3月1日傍晚,所有14輛虎式坦克、11輛PzKpfw ⅣLg和4輛PzKpfw Ⅲ不能使用了,其中許多坦克要麼損壞嚴重不能修復,要麼留在前沿處於難以脫身的處境中。

當晚有報告說損失的坦克中沒有一輛是出於機械或者設計上的缺陷,而是天氣和地形)迫使他們的坦克彙集到一條非常狹窄的前沿陣地,很快闖入到雷區。接著,敵軍的地面炮和坦克炮猛烈開火,而敵步兵又牽制住德軍地面部隊不讓其靠近。報告沒有提及盟軍坦克的作戰行動。結果,僅這一天德軍就損失了7輛虎式坦克,這真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現在第501重型坦克營實力已減為一個連,但依然沿用原來的番號。四月中旬,它與第504坦克營合併實施統一指揮,還能對佔優勢的敵人發動攻擊。例如從4月20日至24日他們擊毀盟軍坦克75輛以上。但是,這時候,單輛坦克無論火力多強,都明顯不能對付眾多的敵手。到了5月4日,最後一篇關於北非戰場的坦克實力的報告說只有一輛坦克能夠使用。

失去的虎式坦克中有1輛屬第504營1連2排的,它在幾乎完好無損地落入英軍手中後比在服役時更出名。在被“丘吉爾”坦克一枚6磅重的主炮擊中而失去戰鬥力的後很快就撤離了戰場。從此幾度成為展示和試驗對象,最終移至“英軍坦克博物館”。

“老虎”在非洲銷聲匿跡

德軍第501和504坦克營的殘部連同軸心國在突尼斯剩餘部隊一起,於1943年5月13日投降,北非戰役結束。就這樣,德軍的虎式坦克在非洲經過了一段短暫而又輝煌的歷程後銷聲匿跡。

正當第一批虎式坦克在北非投入戰鬥時,斯大林格勒及周圍的軍事態勢發生了劇變,使包圍該城的鮑盧斯第6集團軍難於對付。為了打破僵局壓制蘇軍的反擊,德軍重型裝甲部隊緊急東調。首批奉調的部隊是第503重型坦克營和歸屬於它的第502重型坦克營第2連,共計有29輛虎式坦克和35輛PzKpfw ⅢKz型坦克。1943年元旦,這個加強營的先頭分隊到達目的地,到1月6日部隊調動結束。不過前一天該營的20輛坦克已經參戰。截止到1月6日晚,戰果是擊毀蘇軍坦克18輛(其中14輛為T-34型坦克)。德軍一輛虎式被擊毀,另有10輛坦克或被擊中或因機械故障而暫時失去戰鬥力。在戰鬥中虎式坦克表現相對較差,這是由於坦克官兵缺乏東部前線的作戰經驗和對坦克性能瞭解和掌握得不夠所致。如同第501坦克營一樣,第503營過去一直對波爾舍公司製造的坦克進行訓練,而對亨舍爾公司生產的坦克只花了很短的時間來適應。

儘管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從戰術角度來看,這次行動還是成功的。強大的蘇軍裝甲部隊遭到了遏止,未能突破攻入德軍的火車終點站。在這裡,第502重型坦克營2連經過8天的旅行正在下火車。這個連在行軍了107公里後,於1月8日與第17裝甲師一起參加戰鬥。1月12日,它與第503營合編。2月12日,它改番號為第3連。同時,第503重型坦克營遭到了重創——兩輛虎式坦克被擊毀,還有3輛毀壞嚴重無法在前線修復被送回德國,只有兩輛在拼搏。

鑑於這種情況,這個營於1月22日撤退下來調到羅斯托夫進行休整,休息是短暫的,向前推進的紅軍這時已形成了高昂的士氣。2月2日下達了撤離羅斯托夫的命令。6輛虎式坦克(和15輛中型坦克)在這天之前已經修復,而剩下的10輛坦克與3輛PzKpfw Ⅲ裝上火車繼續西撤。第一連尚能使用的坦克分給了第2連和第502營第2連。這樣,這兩個連分別有9輛虎式,8輛PzKpfwⅢ和8輛虎式,8輛中型坦克。

解密二戰打虎行動:戰場上這樣打虎式坦克,老虎才沒脾氣!

2月8日上午,紅軍進入羅斯托夫,奮力搏殺,企圖奪取重要鐵路樞紐。德軍重型坦克在這集結起來,卻面臨著極為糟糕的地勢——街道狹小,到處都有反坦克溝渠,上面覆蓋著白雪難以辨別。還有,在這嚴寒的冬天裡到處都結著冰。對坦克兵來說更為嚴重的是,座艙的加熱器必須拆掉,因為它們會使車內急劇升溫,使發動機過熱。只要發動機能轉動起來,所有這些情況還是可以忍受的;否則,他們就要倒黴了。

俄羅斯告捷

這一天,這個極為繁重的戰鬥任務落到該營輕型坦克連的頭上。重型坦克連則重新部署,轉戰在羅斯托夫的西部,目的在於打通與在羅斯托夫南部活動的戰鬥群的聯繫,以便這兩個戰鬥群可以轉向東面去重新建立這條戰線。不過,主要障礙將是這條頓河。其實,不久就明白,重型坦克就連通向這條大河的那些冰雪覆蓋的街道也難以通過,市區的地貌使坦克幾乎不可能以戰術隊形前進和實施有效的指揮。更為困難的是,配合坦克的步兵畏縮在一起,並不情願脫離坦克的保護去分頭執行任務。這樣,在接下去的4天中,進攻不可避免地停頓下來。不過,蘇軍也遇到同樣的嚴重困難,他們卻堅守陣地沒有丟失。

在這一個月中,第503坦克營是在東線惟一參戰的重型坦克部隊。到2月下旬,有2個虎式坦克裝備的武裝坦克師與大帝國裝甲師一起被派往東部,每個師都裝備1個重型坦克連。這4個師都投入到哈爾科夫周圍地區的戰鬥,遏制了蘇聯人的反擊,穩定的局勢一直到盛夏甚至還要長一些。

決定性的勝利

德軍在哈爾科夫坦克戰鬥中的優勢可以從統計資料中推斷出來。3月7日至20日,大帝國裝甲師擊毀了250輛T-34型、16輛T-60/T-70型和3輛KV-1型坦克,而自己僅損失了1輛PzKpfw Ⅲ,12輛PzKpfw Ⅳ和1輛PzKpfw Ⅵ型坦克。這些數字表明,PzKpfw Ⅳ型坦克在作戰中首當其衝。不過造成這種坦克的損失是可以理解的,從數量來看,這種坦克佔了總數的70%,擊毀蘇軍坦克共計達188輛,而虎式坦克只有30輛。在哈爾科夫一仗結束後平靜的階段裡,德軍又派遣一支陸軍虎式坦克部隊到東線,這是由HQ營,HQ連以及2月12日組建的第505重型坦克營第1、2連組成,有1000餘輛其它型號的坦克。他們到達後沒有立即接受作戰任務,而是在集結地域繼續進行訓練,準備在庫爾斯克發動一次“堡壘”作戰行動。

解密二戰打虎行動:戰場上這樣打虎式坦克,老虎才沒脾氣!

紅軍向西反擊,已經建立起大體以庫爾斯克為中心,直徑為150公里(93俄裡)的半圓形突出部。而德軍在北起基洛夫南至別爾哥羅德的前沿“S”形地段上堅守著庫爾斯克北面奧廖爾市,並以該市為中心建立起突出部。德軍“堡壘”作戰計劃是從南北夾擊庫爾斯克的紅軍突出部。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在春季裡他們調集了差不多37個師,其中包括17個裝甲師,有指揮坦克在內的各種坦克2475輛。

庫爾斯克之戰

德軍在7月5日拂曉戰鬥打響時差不多出動了1700輛坦克,其中PzKpfw Ⅵ型虎式坦克123輛。第3天,第505坦克營第3連到達戰區,又投入了14輛虎式坦克,另外還有35輛坦克替換在作戰中損失的黨衛隊“阿道夫•希特勒”師的坦克,當時總計生產出來的虎式坦克為310輛,所以投入庫爾斯克戰役的虎式坦克並不少。第503坦克營在斯大林格勒遭到重創後獲得重建,成為惟一的一支滿編的坦克部隊,按編制標準應當有45輛虎式坦克。儘管古德里安提出這個部隊應當完整地在一起作戰,它的3個連隊還是被拆開,分別配屬給第6、7和19裝甲師。這樣,這個營的所有重型坦克都編入南方集團軍群,這個集團軍群要在貝爾格萊德地域從南面發動進攻,而坦克部隊分割為一個連的兵力。

從實戰結果來看,“堡壘”作戰行動是德國人的一場災難。整個春季,俄羅斯人在紅軍最傑出的統帥朱可夫和馬利諾夫斯基的指揮下把大約50萬個車廂的軍事裝備送往到突出部,把它變成一個龐大而堅固的支撐點。他們之所以有時間這樣做主要是由於“元首的消防隊員”——指揮德軍重兵的陸軍元帥霍特•莫德爾。他說服希特勒不要按原計劃在5月發動“堡壘”作戰攻勢,而是等到7月他的部隊集結後再開始。他不像生性好疑膽小謹慎的英國陸軍元帥蒙哥馬利,在這個問題上判斷失誤,當時,蘇軍的坦克在數量上超過陸軍,而且是在有反坦克炮和地雷掩護的陣地上部署的。

解密二戰打虎行動:戰場上這樣打虎式坦克,老虎才沒脾氣!

在這次戰役中,虎式坦克通常顯示出良好的性能,只是由於集中的數量不夠而未能發揮明顯的作用,甚至在它們理應取得突破的時候卻因為過於分散而捱打。總的來說,在整個戰役中據說有13輛坦克報廢,實際數可能還不止這些。與德軍在整個7月裡共計損失563輛坦克相比,13輛並不算什麼。在庫爾斯克戰役中德軍損失的這個總數通常是被誇大了的,以布拉塞戰役為例,估計損失2900輛,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因為德軍在整個戰場上也沒有那麼多坦克。

決定性的坦克戰在7月12日開始的。這一天,德國黨衛隊第2裝甲軍越過蘇聯在普羅霍洛夫卡最後一道有戰壕的防線,立即遭到蘇聯近衛坦克的反擊。不久,1200輛坦克投入戰鬥,共中四分之三是蘇聯的,這成為1991年海灣戰爭前最大的一次坦克戰。海灣戰爭是否真正稱作為一次坦克戰則另當別論。德軍坦克部隊的表現比原來估計的要英勇頑強,但由於數量懸殊太大,這發揮不了多大作用。

解密二戰打虎行動:戰場上這樣打虎式坦克,老虎才沒脾氣!

就在第二天希特勒下令停止進攻。這時,中央集團軍群在40公里寬的正面僅僅深入戰場大約15公里,南方集團軍群在同樣的寬的前線上向南深入50公里。然而,事情並沒有結束。紅軍不久便發動了決定性的反攻。又一次佔領了它一度失去的地方,還重新奪回了別爾哥羅德、奧廖爾和哈爾科夫。這一仗表明了希特勒在俄羅斯冒險的結束。從此德國軍隊節節敗退,一步步縮回到它自己的邊界,直至它最後滅亡。

離開非洲

正當庫爾斯克的大戰處於最為劇烈的時候,最終把軸心國軍隊驅逐出非洲的盟軍準備橫渡西西里海峽,開始他們那漫長而又艱難的征服意大利的戰役。早在四月中旬,德軍清楚地知道他們在非洲站不住腳了。柏林命令說無論何時在西西里至少要部署6輛坦克。第504重型坦克營第2連正在向突尼斯這個營的餘部會合的途中,便在那裡停止了前進。在西西里共有17輛虎式坦克:其中9輛從504營來的坦克還未完到達目的地,很快,就與另外6輛坦克會合。另外2輛原501營的替補坦克也留了下來。分遣隊的那段日子是短暫的,卻是悲傷的。

原來以為是第215坦克營的這個混編單位於1943年7月9日重建為一個標準連,有3輛坦克,很快歸屬於赫爾曼裝甲師。在次日拂曉,盟軍開始了對西西里的進攻。

敗走西西里,虎落平陽被犬欺

這個加強虎式坦克連隸屬於亨萊斯坦克軍團,然而這個團的指揮官對於如何部署重型坦克幾乎一無所知。更糟的是,他拒絕聽取連隊指揮官的建議,致使坦克連遭到很大的,也許是十分不必要的損失。在戰鬥的前三天,至少有10輛坦克受損,它們不是受地形影響陷入泥中無法及時找到,就是因為機械上出了毛病。在戰場上,步兵力量相當薄弱,同時沒有一輛坦克能得到修復。只要有可能,這些坦克被炸燬不致完好落入敵人的手中。又有3輛坦克在第二個星期裡遭到了同樣的命運。那時,更多的虎式坦克乘員不再做他們曾受過訓練的本職工作,而是被作為步兵來抵禦敵人的空襲(這真是一個可笑的兵力浪費)。7月27日,軍隊聽從希特勒的決定從島上撤退。4輛坦克中有3輛出現故障,他們也只得把它們炸燬以防落入敵手。最終,原有的17輛虎式坦克只剩下1輛,它通過墨西拿海峽運回到內陸。

德軍在8月11日晚開始從西西里撤退,到8月17日才完全撤離。在這之前,上級命令組建一支半獨立的由兩個排組成的部隊,稱為邁耶虎式坦克部隊。這支部隊的8輛坦克於7月28日乘上火車離開了帕德博恩附近的軍用器械車間。邁耶虎式坦克部隊和搜索坦克營一起作戰,他們於1944年3月被編入第508重型坦克營。

邁耶虎式坦克部隊

這支小部隊起初是為了阻止從薩萊諾海岸向北朝那不勒斯進發的盟軍,制止他們沿古斯塔夫防線進發,並將其牽制在安齊奧的陣地上。在此期間,沒有一輛坦克遭到損失。除了上兩星期,所有的虎式坦克都暫時不能被調用外,大多數時候,他們都能調動至少5輛裝甲車。這與他們合編前的作戰記錄形成鮮明對比。以前,他們在1944年2月至1945年2月在意大利損失的坦克多達76輛,最後被迫撤離這個國家。

解密二戰打虎行動:戰場上這樣打虎式坦克,老虎才沒脾氣!

在西西里行將陷落時,另一支裝備有虎式坦克的部隊從東部前線趕赴意大利。阿道夫•希特勒黨衛隊的兩個武裝坦克連,配備有58輛中型坦克和71輛PzKpfw Ⅴ豹式坦克,在庫爾斯克會戰中即將失利時調離東線。他們部署在意大利北部的山區,目的是解除投降了的意人利軍隊的武器,並守衛與奧地利接壤的邊境和意大利的工業中心。在此期間27輛重型坦克沒有1輛與敵交火。直到7月中旬,阿道夫•希特勒裝甲師從意大利撤出,再次派往東線。

卡其諾戰役後的重創

突尼斯淪陷時,第8坦克團大部分投降了。殘部於1943年9月25日擴建為第508重型坦克營。1944年2月,這個營開赴意大利,其間逐漸增強了實力,儘管第3連的2輛坦克遭到毀壞:一輛是因為部件故障造成燃料滲漏,又被丟棄的菸頭引起燃燒;另一輛被多發反坦克炮的炮彈擊中。除此之外,第508營一切正常。直到5月底,這個營的54輛坦克(由於邁耶虎式坦克部隊的加入,實力有所加強)投入戰鬥來鉗制安齊奧陣地敵軍的突圍,第3連的坦克再次首當其衝,在40小時內,這個軍隊的16輛虎式坦克丟失了15輛。

災難性的機械故障

這些坦克損失的報告如同一道令人費解的數學題。連隊將坦克車體隱蔽在墨索里尼運河附近的鐵路路堤後面,並用烈性炸藥來對付衝過來的盟軍步兵。他們取得了一些成功,後來越過鐵路路堤,只有3輛坦克落在後面:一輛是因為傳動裝置有問題,另一輛坦克的履帶卡住在鏈輪上而不能動彈,其它的13輛坦克在下坡時把高懸的炮口插入地裡。不用說,坦克乘員沒能吸取別人的教訓。坦克手不得不來清除障礙,他們在開闊地上必然遭到攻擊。

到了5月24日清晨,5輛坦克失去戰鬥力。其中1輛坦克被反坦克火炮擊中仍設法艱難地開回在科林的匯集點。餘下的11輛坦克中有5輛繼續阻止敵人的進攻。事實上,盟軍在這段戰線上遭到反擊後退了3千米,損失了計多謝爾曼坦克,雖然沒有記錄可查。11輛坦克中的另外6輛坦克去拖拉受傷更為嚴重的3輛坦克。它們中有4輛,原來的3輛坦克與另1輛餘下不能動彈的坦克被命令原地銷燬。在戰鬥中的5輛坦克中的2輛撤退下來,另外2輛在戰鬥間歇期間去拖拉剛剛遭到破壞的4輛坦克。所有這8輛坦克都回到科林,但那時,4輛牽引坦克中只有1輛是好的,發揮著4輛坦克應有的作用。其中有3輛坦克失去了戰鬥力——1輛被反坦克火炮擊中,另外2輛坦克的傳動裝置遭到破壞——這次輪到它們炸燬了。與此同時,最後1輛作戰的坦克也停止了轉動,儘管後來被2輛俘虜的謝爾曼坦克拖拉回來。這2輛坦克是從離羅馬西北方50公里遠的地方派來的。第3連的餘部——也是原來增援軍的主力,他們在裝備的演練上下了很大的功夫——退出了戰線,將其它的虎式坦克卻留在了戰場。

有限的改良

盟軍的工程師於8月5日對遠離前線的科林及周圍地區僅剩的12輛坦克進行了檢修。他們對虎式坦克下的結論是:“還不是能完全經得起長途跋涉的機器。在撤退的過程中,這些問題(坦克傳動裝置中所存在的)便會頻繁出現,成為德軍保養部門和坦克拖拉隊難以對付的嚴重問題。這個判斷在今天看來也是站得住腳的。

正如我們所提到過的,德軍並未打算去改進虎式坦克的傳動裝置上存在的問題,就是對於虎式坦克後來的衍生代——虎王式坦克也沒有進行改進。不過,在將坦克原先的Ausf H設計改成Ausf E時,作了一些修改。其中包括,提高炮塔頂的防護性能,將炮手的雙筒瞄準具改為單筒瞄準具,在經過改進的指揮塔上裝置高射機槍架,並用鋼質輪胎代替橡膠輪胎。也許1943年在蘇聯進行的改進是坦克外觀上改變最大的一次。當時,在坦克裝甲的表層塗上一種加填了大量木屑的膠漿,塗料足有10毫米厚,目的在於防止磁性地雷吸附在上面。波紋刮膠機和這種膠漿的結合使用使坦克外表呈波紋狀,因此很容易被識別。

第508重型坦克營在5月和7月裡共失去了40輛虎式坦克,其間共計補充了33輛坦克。另外,本已接到命令的向東進軍的重新組建的第504營由於有了古德里安的干涉,才改變了行軍方向。他們在羅馬失陷後,在6月的第一星期到達了意大利。他們打得同樣糟糕,在一個月內失去了近一半的坦克。在7月裡先後有12輛坦克充實部隊。1945年2月,當第508營撤回重整時,留給兄弟連隊能用的坦克只有15輛,第504坦克營又損失14輛,此後雖然這個營留在意大利,直到戰爭結束,但再也沒有恢復原先滿編的實力。

盟軍進入法國

就在羅馬幾乎被馬克•克拉克率領的美軍攻陷時,大多數德國人一直擔憂的戰爭行動——盟軍諾曼底登陸——終於發生了。盟軍能夠成功登陸的主要原因是,他們故意製造的假情報使希特勒本人相信入侵戰爭將發生在加來海峽。盟軍憑藉其強大的空中火力優勢,使得德軍頗費了一些時間才得以將配備虎式坦克的有實力的抵抗部隊調遣到戰區。

在盟軍大舉進攻時,駐紮在諾曼底的德軍只有3輛虎式坦克,另外還有第一批剛從卡塞爾工廠的生產線上出來的5輛虎王式坦克,但它們的可靠性並不強,結果只好運回德國以免落入敵軍之手。這些虎式坦克編制屬輕型裝甲師所轄的第130輕型坦克團作為“萊赫”黨衛隊坦克師無線電操縱部隊的一部分。6月10日,這些坦克與剛從東線返回的“阿道夫•希特勒”黨衛隊裝甲兵師下轄的第101重型坦克營的先遣部隊合併。

第101重型坦克營

連續的長途跋涉使得黨衛隊第101重型坦克營有45輛坦克出現故障,幸好該營有足夠的坦克可供戰鬥調遣。就在三天後的6月13日上午8時左右,邁克爾•惠特曼率領黨衛軍在維勒村外幾乎將英軍的第22裝甲旅的2個營完全摧毀,其中的一個是裝甲營,另一個是步兵裝甲營。這個營在兩週內有15輛坦克受損,剩下的裝備都因需要維修而無法參戰。7月8日,該營餘下的30輛坦克中的21輛再次投入戰鬥,當天又損失2輛坦克。到8月中旬德軍已經被迫向東撤回渡過塞納河,並向南退到盧瓦爾。這一期間,黨衛隊第101重型坦克營再也沒有在戰場上顯示出甚至是它過去一半的實力。

緊接著到達的兩支重型坦克部隊至少在名義上是滿編的。一支是裝備33輛虎式坦克和12輛虎王式坦克的第503重型坦克營;另一支是擁有45輛虎式坦克的黨衛隊第102重型坦克營。黨衛隊的虎式坦克是通過鐵路運來的,而它所屬的“帝國”師的其他部隊則從圖盧茲地區向北長途跋涉而來,期間還捲入到一起臭名昭著的大屠殺中。第102營的重型坦克共需10列火車來裝運,其中7列火車上的坦克於6月27日在巴黎西部卸下,但全部裝備直到7月2日才運達,但這些坦克還需要裝備標準履帶行進很長一段路才能到達戰場。第一批裝備進入戰區已是7月10日了。直至10天后,仍有10輛虎式坦克沒有到達前線。那時,已經有6輛虎式坦克遭損,但其中的3輛隨後就被拖救而且還能進行修復。

第503重型坦克營被調往巴黎西部,第一批列車於6月29日到達,最後一列火車於7月6日抵達。到達前線後即被編入第21裝甲師,該營的先頭部隊於7月11日投入戰鬥。

在一直延續到7月底的遏制諾爾曼盟軍的整個戰鬥中,德軍總計損失23輛虎式坦克,其中8輛被俘。不僅如此,更為嚴重的是盟軍突破了防線,並開始擊退德軍。到8月20日,在西部的其餘虎式坦克都被完全摧毀,其中大多數是在法萊斯一帶遭到了戰鬥轟炸機的襲擊。各裝備14輛虎王式坦克的第503重型坦克營1連和黨衛隊第101重型坦克營1連在早期就遭到最為猛烈的攻擊,只好撤離戰場,只有這兩個連設法把坦克撤回到了塞納河一線。盟軍工程師對這3周內捕獲的28輛虎式坦克的分析研究表明,德軍的大多數坦克(28輛中的20輛)在發生這樣或那樣的機械故障後,就被坦克乘員有意摧毀了。

在諾曼底附近村莊的戰鬥決不同幹在非洲、俄羅斯和意大利的戰鬥。在這裡,對手可以隨時從任何一個角落裡出現,動用了所有他們用得上的力量,正如圖中這輛毀壞的後期生產的坦克所展示的那樣。

西線盟軍與德國虎式坦克接下來的一次交戰發生在阿納姆,當時西線盟軍試圖奪取一個萊茵河汊口,英國和波蘭的空降部隊不幸遭遇到德軍第506重型坦克營。該營在帕德博恩重新整編,裝備了倉促建成的霍梅爾坦克連的14輛虎式坦克以及新編入的虎王式坦克,當時正在這個地區接受訓練。盟軍的這個空降旅沒有裝備比迫擊炮更有效的武器,所以根本無法與德軍的重型坦克較量,也不可能給他們任何持久的打擊。

虎式坦克產量本來已經非常稀少的卡塞爾工廠到9月底時完全停產。1944年10月1日後只配置了44輛PzKpfw ⅥAusf E坦克,其中大多數給了第507重型坦克營和“大日耳曼”師的坦克團。亨舍爾公司越來越有限的資源現在都集中用於生產虎王式坦克,485輛虎王式坦克中的183輛在1944年的最後四個月中生產出來,這種更笨重、更威猛、更堅固的坦克越來越顯示出重要的作用。但是一些在戰場上嚴重受損而仍能修復的虎式坦克還是被送回卡塞爾工廠去進行修整。

從兩個戰場被逐出

到萊茵河畔的阿登大反攻在12月16日開始時,西線只有35輛虎式坦克可以參戰,其中27輛屬於剛從俄羅斯撤回的第301坦克營的無線電操縱部隊,8輛屬於第506重型坦克營。在這一戰區的另一支重型坦克部隊是黨衛隊第501重型坦克營,當時裝備的全是虎王式坦克;第503重型坦克營現在也配備虎王式坦克,已於10月調往匈牙利。總計有123輛各種類型的德軍重型坦克集結起來,其中8輛是裝備了口徑380毫米迫擊炮的虎式突擊坦克。但是隻有79輛坦克能夠參加戰鬥。當反擊戰以失敗告終時,坦克總數只剩下116輛,可用於作戰的則只有58輛。當黨衛隊第501重型坦克營於1945年2月調往東線時,坦克總數進一步減少。

盟軍以其強大的數量優勢攻破了在諾曼底的灘頭陣地,接著開始了他們先向北再向南的挺進。圖中M4謝爾曼坦克正在經過那輛癱瘓在路旁的虎式坦克。這種坦克在數量上也超過了對手,但仍要對付面臨的阻擊。

到3月15日時,正規陸軍部隊只有15輛坦克可用於對付準備橫渡萊茵河的盟軍,其中2輛是虎王式坦克。實際上,當天只有4輛坦克可調用。另外還有13輛虎王式坦克前來增援第506重型坦克營。還有一些增援部隊也即將出發:有裝編21輛虎王式坦克的第507重型坦克營,還有配備25輛坦克的從第510和第511營中抽調的連隊,除了從訓練基地匆匆召集的小規模戰鬥部隊的坦克以外,這是西線部隊最後一批可調用的虎式坦克。

最後一批虎式坦克

現在離戰爭結束不到2個月時間了,德軍處於四面楚歌的境地。西部和南部邊境危在旦夕,但是比美軍、英軍及聯邦軍隊的進攻更為可怕的是蘇軍的步步進逼。所以,所有剩餘的可投入戰鬥的重型坦克都集中在了東部。自從“堡壘”作戰計劃失利後,在蘇聯的德軍就一直處於守勢,進行的基本是漫長的守衛戰,這對於虎式坦克來說應該是個優勢,因為它們不可能被很快擊退。只要有時間組織起來,它們就能在精心選擇的防禦陣地發揮特別顯著的作用。然而,虎式坦克又一次因為勢單力薄而無法在戰場上扭轉乾坤。

解密二戰打虎行動:戰場上這樣打虎式坦克,老虎才沒脾氣!

1943年下半年“堡壘”作戰行動之後,德軍的許多重型坦克都被調往東部,七個整編營或缺編營的共計238輛虎式坦克在年底抵達。但這些坦克從不集中在一個地方,而是分散在3個集團軍群中,因為在任何時間蘇軍都可能在多達十幾個地方的一處或多處發起進攻。在1944年到1945年其間,在東線總計有9個營在作戰,但是並不一定在同一時間出現在戰線上。最後裝備PzKpfw ⅥAusf E虎式坦克同時也是最後一個組建的第501重型坦克營在1944年7月最終也被調遣。

1945年初虎式坦克正通過受創的德國城鎮。在1944~1945年間,先後共有9個虎式坦克營被派去與蘇聯作戰。而到了歐洲戰場的最後一個月,東部前線能動用的各種重型坦克不足50輛。

這之後一個月內,原虎式坦克的生產線關閉,而同時第一批虎王式坦克出現在東部戰線上。此後,很少有新的或修復的虎式坦克發往東線,總計不到20輛。另外還有第29坦克團的11輛舊坦克,這些坦克是作為增援從訓練分隊中調集來的,於1945年3月抵達前線。那時,由於紅軍不屈不撓的進攻,德軍被迫快要退出波蘭,撤回到自己的國界。坦克的損失極為慘重,超過了卡塞爾工廠的坦克產量。重型坦克營的實力正確確實實地逐漸損耗殆盡。到戰爭結束的最後一個月時,在東線的各種能參戰的重型坦克不足50輛。

德軍的末日

戰鬥自始至終都非常殘酷,但在某些階段更加觸目驚心。有名的第501、505和506重型坦克營在1944年的俄羅斯夏季攻擊戰中被消滅,後來又重新組建。曾在7天的戰鬥中損失了45輛新的虎王式坦克的第506營在重新組建後,沒有返回到東線,而是留在了西線。但第501和505營回到了東線,第501營在那裡再次被消滅;第505營在戰爭結束的最後一個月裡被迫退回到德國,它原有的45輛坦克只剩下不到12輛。

到5月的第一個星期,德軍的防禦重心轉向柏林,隨著補給的漸漸耗盡,虎式坦克的威力蕩然無存。然而,在短短兩年半的戰鬥歲月裡,儘管參戰的虎式坦克數量不多,其聲譽還是首屈一指,成為德軍軍事力量的象徵。從許多方面看,虎式坦克成了以後主戰坦克仿效的對象,它充分證明只有裝甲最厚、火力最強的坦克才能在現代戰場上立於不敗之地。當然,坦克也要符合其他的重要標準,並且獲得充分的支援。

總結

然而,虎式坦克在某些次要方面確實有不足之處,足以導致它的滅亡。過重的引擎和傳動裝置使坦克顯得極為笨重,經常發生涉及到壓力問題的機械故障。坦克的燃料消耗十分厲害,行程有限。大部分傳動齒輪過於複雜,在戰場環境中幾乎得不到妥善的保養。炮塔即使在液壓裝置驅動下轉動也很慢;手動操作時,更是慢得讓人難以忍受,很難捕捉移動目標。主炮的不穩定使得只有在靜止狀態下才能精確瞄準目標開火。然而,撇開這些看起來一大堆的缺陷,實際上虎式坦克的防護能力堪稱一流,其主炮無疑也是當時同類火炮中最好的。這兩個重要因素結合起來使得虎式坦克成為當時戰場上最強大、最可怕的武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