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咸话|一个苏州

苏州咸话

苏州话是吴语的代表,也是中国最悠久的方言之一。早在商代泰伯奔吴的时候,苏州话的前身——上古吴语就已经形成了。苏州话发展有两个变动比较大的时期:晋代和明代。晋代时中原话和当时的古吴语结合形成中古吴语。明清两代是苏州话最辉煌的时期。

商代——形成期

一般认为,“吴”的概念自周朝泰伯奔吴、建立“句吴(勾吴)”起始。上古吴语就是这个时候形成的。当时,江南地区仍然是蛮夷之地。而泰伯奔吴,建立了吴国,古中原的发达文化与江南地区文化融合为吴文化。中原的语言和当时江南越人的语言结合,形成了上古吴语。

周代——发展期

随着周朝的建立,汉语在周朝开始分化。据《孟子》《吕氏春秋》等相关资料进行判断,先秦时代的汉语,分为夏、齐、楚、越四大方言。越方言,就是指的上古吴语,分布长江下游江南一带。据资料显示,当时吴越地区语言相通。上古吴语所使用的地区大致比今天的北部吴语区范围略大。当时最大的城市是吴国首都姑苏。

汉代——扩张期

汉代的时候,上古吴语流传到东南地区,形成闽语。吴县(今苏州)是当时东南地区的最大的城市,也是吴郡的郡治。因此,当时苏州的方言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苏州咸话|一个苏州

晋南朝——变革期

汉朝末年,中国北方出现大动荡,一直到隋朝才结束。西晋末年永嘉南渡,使得上古吴语受到中原话影响,形成了中古吴语。同时吴语也包围了当时的政治中心建康(今南京),成为士大夫必学的语言,并相互渗透。吴语的影响力也逐渐增大。

隋唐宋元——平稳发展期

隋朝建立之后的700年间,建康等大城市相继被摧毁或衰落。苏州是唐朝江南道的道治所在,苏州又再次成为江南最大的城市。苏州话在这700年间,一直在慢慢发展变化。在南宋的时候,也受到当时杭州话的影响。

明清近代——辉煌期

明代开始由于江南地区的发达,较多苏州人能够从劳动中解放出来,从事其他行业。其中读书是苏州人从事较多的行业。从唐代到清代,苏州地区的状元占有所有状元的很大的比例,明清一度达到五分之一。上层社会的精英中较多的也是苏州籍。苏白在明代从江南的流行语言成为士大夫的流行语言。越昆曲、评弹都以苏白为标准音,甚至一开始的京剧都曾使用过苏白。

古人云:“善操海内上下进退之权,苏人以为雅者,则四方随之而雅,俗者,则随而俗之。”上层社会,尤其是江南地区的上层人物大多以苏州话为荣。甚至不同地区的人交流也有使用苏州话的。

另外,当时戏剧业开始发展,苏州话成了四大白话之一:京白、韵白、苏白和粤白。姑苏城被大明士绅名流列为游学天下必得一游的五大都会之一,上至后妃宫眷、官宦妻女,下至民间匹妇乃至江湖艺女,更以穿着苏式服装,学说苏白,操唱吴歌,引为骄傲。尤其对各式妓女来说,衣必吴妆,话必苏白,擅长吴歌,成为必备之技能,非如此不足以自抬身价。苏州话在当时相当于江南民间的“普通话”。

清代开始出现了苏州话小说。《海上花列传》是最著名的吴语小说,作者江苏松江府人韩邦庆。全书由文言和苏白写成,对话皆用苏州方言是该书的鲜明特点,使用苏白也是19世纪兴起的吴语小说的共同特点。

到了民国时期,苏州话在上海的影响力最大。当时很多上海的有教养的人往往说苏州话,而不说上海话。民国很多小说也有大量的苏州话的痕迹。如金庸的武侠小说中有很多苏州话词汇。苏州话也是第一批拥有拉丁字母拼音方案的方言。

近现代——危机的产生与保护的开展

建国后,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和外来人口的涌入,苏州话使用没有往日频繁了。苏州话作为苏白,在历史上有极高的地位,可以说只有文人雅士或者有文化的高层诸公可以讲一口苏州话,是身份的象征。而今,普通话的推广使得地方方言尤其是吴语遭受前所未有的最低待遇。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国家推广普通话力度的增加和外来人口的压力,苏州话出现不同程度的式微。2011年,苏州城市商报对苏州的中小学生进行了调查,有些学生不使用苏州话甚至不会苏州话。苏州话面临断代危机。

2014年7月底,百度百科发生苏州话词条被篡改事件。该词条指出,苏州话属于北方方言,苏州口音的普通话应该作为新苏州话来看待,而老苏州话是通行于苏州偏僻农村的即将被淘汰的方言。并且进一步强调,苏州文化是“落后文化”,苏州文化对苏州的发展几乎没有贡献。此文一出,在网络上引发不小震动,激发了很多网友对苏州语言文化的关注。

今苏州话仍然在苏州市民的日常生活中占有主要地位。苏州人民应该将苏州话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

苏州咸话|一个苏州

接下来,就一起领略一下苏州话吧。

▊ 人称代词

苏州话的人称代词是:


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单数我/ŋəu/(奴/nəu/)乃/nᴇ/俚/li/唔倷/n̩nᴇ/(俚倷/linᴇ/)
复数 伲/ȵi/唔笃/n̩·toʔ俚笃/li·toʔ/

▊ 名词

宝货(无能的人)门腔(舌头)迷露(雾)
镬子(锅子)辰光(时候)朝饭(早饭)
霍显(闪电)凌唐(冰锥)夜饭(晚饭)
灶下间(厨房)墨坨坨(糊涂人)
好婆/媪婆(祖母)
物事(东西)老虫(老鼠)场化(地方)

▊ 代词

哀丈、该丈(这样)弯丈、归丈(那样)几化(多少)
俚笃(他们)啥个、啥物事(什么)俚(他)

▊ 动词

牵记(牵挂)钝卵(意气用事)勿碍(无碍无妨)
忽浴(洗澡)沰雨(淋雨)胡调(胡乱应付)
俏(胡搅捣乱)出道(成人立业)落雨(下雨)

▊ 形容词

一、特征词中的形容词

热络(亲热)老茄(少年老成)
洒气(可恶,不愉快)触气(令人不快的)
写意/适意(舒服)洋盘(不识货)
难板(难得)牌潮(粗俗/丢脸)
狼杠(大而笨重)豁燥(做事利索)
马前前(过分热心反坏事)木角(不灵敏,懵懂)
杀念(过瘾,有劲儿)搞花(纹丝状)

二、连缀形容词

甜:

甜稀稀(略带甜味)

甜味味(甜得淳正)

甜津津(甜得有回味)

酸:

酸济济(酸得不强)

酸溜溜(酸得微妙)

苦:

苦答答(苦得难过)

辣:

辣蓬蓬(辣得舒服)

辣豁豁(辣得微妙)

辣齐齐(略带辣味)

痒:

痒徐徐(缓慢袭来)

痒稀稀(痒得不畅快)

滑:

滑腻腻(滑得不爽)

滑塌塌(滑得留不住)

滑格思(滑中带涩)

硬:

硬帮帮(硬中有软)

硬桥桥(不服贴)

软:

软绵绵(柔软,柔和)

软冬冬(软得有弹性)

其他:

臭烘烘、香喷喷、白搭搭、青奇奇、黄芡芡、绿澄澄、笑嬉嬉、哭比比、暗出出、凶巴巴……

▊ 副词

纯光(仅仅)搭(和对跟)齐巧(恰巧)
赛过(好像)刚巧(刚才)本生(本来)
板要(偏要)特为(故意)…啷在…上

▊ 常用

顺倒可用的词

转弯—弯转
热闹—闹热要紧—紧要
道地—地道乳腐—腐乳气量—量气

单字词

做事行,棒
(音ka)如“呒介事”、“不搭介”即是“没有事”、“不相干”。
(音huai)抛弃。如扔东西,叫“甩脱末事”。
助词,如“困末困格呒脚床”、“着(穿)末着格破衣裳”。
不好称“丘”。如不好的人叫“丘人”。坏得很称“丘得来”。
发掘东西。瞎忙叫“扒肚肠”。
拥挤。如公园内很拥挤,说“公园里轧得来”。
即女孩,婴儿的爱称,也称囡圄。
即男孩。
浮在水面上,叫“氽”。
传染。如说传染给人叫“过人”。
洗涤。如洗衣服称“汏衣裳”。洗头称“汏头”。
和“太”字相同。
藏好。如叫人藏好东西,就说“亢格物事要亢得好点”。
愿望意起哄称“咋骨头”,或违拗人家好意,都称“咋”。如劝小孩不要取闹,就说“勿要咋”。
即“窥”。
按摩。如身上酸疼用手“撸撸”。
折断。如折断树枝,称:“拗断树桠枝”。死去青年人俗称“拗嫩头”。
①发语词,如叫“阿哥”、“阿姐”、“阿憨”等。②疑问词,如“阿是”、“阿曾”、“阿对”、“阿要”、“阿有介事”等。
给。如给人一册书,叫“拨俚一本书”。
和“哪”字同意,如问“哪处”叫“洛搭”;“哪里”叫“洛里”。
决定助词,用在语尾;如“晓得哉”、“来哉”。意思和“了”字相同。
他;又叫“俚奈”。他们叫“俚笃”。
硬卖。如“握拨奈”。
①(音葛)和“个”意同,如他有个儿子叫“俚有格伲子”。又同“的”,如我的母亲称“我格姆妈”。②(音割)与“这”同,如“格桩事体”、“格搭蛮好”。
和“上”字意同。如说天上叫“天浪”,山上叫“山浪”,水面上称“水浪”等。
有。如有财产叫“赅家当”。
移动。如把台子移过来叫“拿台子捅过来”。
躲藏。如说躲避叫“盘拢”。
用手撕。如“格张纸头搭我哼脱俚”。
用手将东西分裂开。如“把桔子一百二”。
①与“和”字意同,如“鱼和肉”称“鱼勒肉”等。②“在”字的意思,如“勒浪”、“勒笃”、“勒嗨”等。
许诺。如许给他一张戏票,叫做“嗨俚一张戏票”。
什么。如什么事叫“啥事体”。
开玩笑。如说“搂搂白相相”、“勿要搂白相”。
“在”。如问:“在哪里“,叫”登勒啥场化“。
“很”;也作“极其”。如“蛮好”、“蛮对”等。
①“同”的意思。如同人去玩,叫“搭俚去白相”。②助词,如那里叫“洛搭”。
把食物斜切成薄片叫批,如“批火腿”等。
转音为“刮”,打人称“掴”。如打人耳光,叫“掴耳光”。
爬。如叫人爬起来,就称“ 踣起来 ”。
起初的意思。如刚刚落难,称“暴落难”。
粘贴。又作“得”。如把标语贴贴牢,叫“拿个标语霍霍牢”。
①水溢。②物满。“粥锅浦哉”。
心思不大安定,情绪激动。

两字词

一径老是这样的意思。
一淘在一起的意思。
乃末相当于“那么”的前置词。如“那么弄僵了”,说“乃末弄僵哉”。
小开店主人的儿子。
天生本来,如:“俚倷天生丘脾气”。
实梗这样。如“这样漂亮”称“实梗标致”。
火冒
发怒,又作“光火”。
加二(二音ni)更加的意思;如“加二勿好”。
由性索性、愈加的意思。
老调①老一套。②死的别名。
众牲畜牲。
米糁饭粒,俗秒“米粞”。
热昏瞎三话四。做事越轨的人为“头脑热昏哉”。
壳张料到。没有料到,叫“勿壳张”。
作兴可能的意思。“勿作兴”又作“勿应该”。
扳要一定要这样,有绝对的意思。
乌糟身上不舒服。天热时,“身上乌糟来”。
定坚坚决的意思,又作“定归”。
赤佬鬼,是苏州人骂人的口头语。
结棍①形容身体结实。②形容厉害。
推扳较差。尚好叫“勿推扳”。
绕脚纠缠人家。
黄落答应的事落空。
着乖机灵,能见机行事。
喔空做事不实在的意思。
温暾①形容不冷不热,又称“温同同”。②称脾气不爽快的人,叫“温吞暾水”。
割裂无可挽回,有时加重语气,称“割割裂裂”。
腔调态度样式。不好的样子和态度为“啥格腔调”。
侧倒商品一起卖出或买进。
蹩脚喻人落魄穷苦。②喻物品质低劣。
腻脂肮脏,令人作呕。
缠夹误会和弄错的意思。如说:“格桩事体缠夹勒嗨哉”。
呒不没有

三字词

一眼眼很少的意思。又少又小,称“一米米”。
一歇歇形容时间短促,只有一会儿。
下巴涎不假思索地硬搬别人的说话,称:“拾仔人家格下巴涎”。
小娘圄对女孩子的一般俗称。
勿临盆不服气的意思。
勿连牵不行或不成样子的意思。
勿色头倒霉的意思。
勿灵光不好的意思。
勿来事不愿、不成、不行,又称“勿来三”。
半爿俏形容事情做得一半好。
夹手帐形容不是当面接头的事情。
呆板数预先可以料到。
呒青头形容不懂人事或不成人之意。
呒没用不中用的意思。
拆家败形容卖尽家产的人,又称“败家精”。
拆烂污不负责任。
偷屎乖形容偷巧学乖的人。
掉抢花弄虚作假。
做手脚从中作弊。
眼眼叫恰巧。
搭讪头和不相识的人不必要的攀谈。
窠里翻形容同道中人反目。
掮木梢误接困难多或行不通的事情。掮人家的木梢,即上了人家的当。
辣豁豁形容辣得比较厉害。通常以“极”、“甚”解,如痛极叫“痛得辣豁豁”。
横竖横破罐子破摔的意思。
鸭屎臭不光采。
险介乎
几几乎的意思。
触霉头遭遇不幸的事情。
偎灶猫指像在灶脚边取暖的懒猫一样,萎靡不振的人。
窝里反内部造反,今称之为“内耗”。
触浮尸把不好的事物推给别人 搧小扇子——煽动,挑拨
鸭屎臭鸭为水禽,爱洁,但食螺蛳等肉食,屎很臭。这里意为“出乎意料,说不过去,不好意思等。
嚼白蛆胡说八道
穷兵崩大闹
钉头货不好对付的人
豁翎子暗示,含蓄的提醒
夹篙撑横生枝节,增加麻烦

四字词

一塌刮子完全包括在内。
七勿搭八①语无伦次。②做事不对头。
刁钻促掐形容奸刁刻薄的样子。
三角六凑多种情况下的凑合。
汗毛凛凛形容受到惊吓的恐惧状态。
私弊夹帐作事有弊端。
寿头码子做事不知好坏的人,又称“寿头寿脑”。
呆头木息形容呆若木头的样子。
连裆码子 串通一气的人。
嘴花野味花言巧语。
占占上大得寸进尺之意。
实四实六光明磊落。
哭出拉呜满脸悲苦。
结葛缕兜形容多和乱的意思。
神咒胡嘴胡说八道,胡里胡涂。
偷来人生形容急性、做事鲁莽、冒失之人。
弹眼落睛怒目圆睁的样子。又形容非常刺目。
勒煞吊死形容拖泥带水或吝啬之意。
恶拉勿出形容心里说勿出的难过。
冤枉孽障遭受冤屈的意思。
暗毒老虎形容内心阴险恶毒的人。
舔嘴洛缩形容吃东西时的馋状。
翘嘴笃舌 形容内心的不愉快表情。
喷司闷劲单从自己角度考虑做事
一刮两响干脆,爽气
狗皮倒灶吝啬,小气
关门落闩不能再商量
勿着牢刀该说不说,该做不做,不该的反去说去做。
黑踢袜搭摸不透底细,黑洞洞
杀杀辣辣
干脆,厉害

▊ 短语

1. 你好 = 乃好

2. 大家好 = 大家好

3. 早上好 = 早阿

4. 吃饭了吗 = 饭阿吃勒

5. 吃过了 = 吃过哉

6. 还没吃呢 = 还朆吃勒

7. 不好意思 = 弗好意思

8. 麻烦你了 = 麻烦乃哉

9. 没关系 , 不要紧 = 弗碍个,弗要紧

10. 谢谢= 谢谢

11. 不用谢 = 覅谢得个

12. 有人吗 = 阿有人阿

13. 我走了 = 我走哉哦

14. 再见= 再会

15. 有空来玩 = 有空过来白相哦

16. 我来了 = 我来哉

17. 好久不见 = 长远弗见

18. 行不行啊 = 阿来赛阿/戛

19. 行的= 来赛个

20. 不知道=弗晓得

▊ 俗语

骂太平山门(指桑骂槐,不指名地骂人)

做花手心(暗里耍花招,使坏)

断链条活狲(坐立不稳,不安稳的人)

搞百叶结(胡搅蛮缠)

掐脱头葛苍蝇(遇事慌乱)

蚂蝗叮螺蛳(紧叮不放)

氽脱木排撩筅帚(丢西瓜拣芝麻)

门门勿落空(处处占便宜)

烂木头氽勒一浜里(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关亡讨口气(探人口风)

说嘴郎中呒好药

瓦爿部亦有翻身日

上歪一寸,下歪一尺

顺风背纤,逆风扯蓬

要保粘囡平安,常带三分饥寒

乌头风,白头雨

小暑热吼吼,大暑凉飕飕

破甏腌不出好咸菜

年轻苦,风吹过,老来苦,真正苦

金窠银窠,不及自家草窠(或“不及屋里狗窠”)

棉纱线扳倒石牌楼

又做师娘(指巫婆)又做鬼(音居)

蜓蚰吃百脚(蜈蚣),各自有一法

出头椽子先烂

小鸡踏勿碎瓦,泥鳅翻勿起浪

荷叶包不住沙角菱

灯草勿能做拐杖

快马勿用鞭摧,响鼓(锣)勿用重锤

靛缸里捞勿出白布

鸭吃砻糠鸡吃谷,各人自有各人福

俏眉眼做给瞎子看

吃素碰着月大

千年文书好合药

绣花枕头一包草

做一回憨大,学一回乖

顺风蓬勿要扯足

七石缸,门里大

屋请了个箍桶匠

炒虾等勿及红

老大多,打翻船

交人交心,浇树浇根

托人托仔皇伯伯

救仔田鸡饿仔蛇

新箍马桶三日香

摇仔半日船,缆绳也勿曾解

马夹呒不罩袖,说话呒不绕头

日里讲到夜里,菩萨还在庙里

含在嘴里怕烊,吐出来怕冷,咽下去怕鲠

伲子勿养爷,孙子啃阿爹

家里出仔绞家精,三缸清水六缸浑

上午皮包水,下午水包皮

商量北寺塔,兜转六城门

迷露开,晒得呆(迷露吴语指雾)

老伤酸痛,天要变动

春寒冻杀老黄牛

▊ 歇后语

先说前句,隐去后句,以示含蓄。例如:

汤罐里笃鸭——独出张嘴

台子底下打拳——出手勿高

郎中开棺材店——死活有进帐

老寿星插草标——卖老

麻将牌突勒河里——牌潮(下流、不知耻)

八仙桌浪第九位——轧不上

一粒米笃粥——米气也呒没

太湖里消(刷)马桶——野豁豁

老虫落勒书箱里——咬文嚼字

死人额骨头——推勿动

月亮里点灯——空挂名(明)

快刀切豆腐——两面光

自鸣钟断发条——金身勿活络

两个哑子困一横头——呒商量

阎罗王屋里贼偷——老鬼失匹

弄堂里拔木头—直出直进

淘箩里坐笆斗—笃定、稳妥

六月里穿棉鞋—日脚(日子)难过

棉花店里死老板—勿能弹(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