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urity Token那些事兒(二)政策篇

Security Token那些事兒(二)政策篇


上一篇提到,Security Token是區塊鏈從業者關注的重要趨勢,它將交易數字化從貨幣層面,擴大到了資產所有權層面。而如何將Security Token納入現有的金融監管體系,並制定新的監管政策,是各國政府需要面對的挑戰。

美國對Security Token的監管

美國一度將參與數字貨幣交易視作非法行為。並且,由於華爾街大鱷們的阻攔,美國證監會(SEC)對Security Token的監管也甚是苛刻。這一態度直到2016年後才有所轉變,可以說是市場倒逼了監管的優化。

2017年是ICO集中爆發的一年:伴隨著以太坊ERC20發幣的普及,2017年通過ICO方式募集的資金高達70億美元,相比2016年,融資金額暴漲了28倍。快速發展同時,ICO背後的諸多問題也一一顯現出來:募資金額不合理、資金使用不透明、中心化交易所安全漏洞致使投資者資產被盜失,等等。在這樣的背景下,2017年7月,美國證監會SEC提出,要對Security Token和 Utility Token進行監管,要求凡是具有證券屬性的Security Token都必須在相關部門註冊,涉及Security Token的交易所也需要進行註冊。同年11月份,SEC發表聲明:“現階段發行的大部分Token都具有證券屬性,需要接受SEC監管。”

SEC對Security Token的監管主要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監管證券的推廣渠道

SEC要求,所有證券不能在報紙、雜誌、公共網站、電視以及廣播等公共媒體上進行宣傳;同時,以廣告或者以宣傳目的展開的研討會也被禁止。這項規定從源頭上抑制了虛假誇大的宣傳,保障了投資人的利益,有利於整個行業生態的良性建設。

二、審核證券購買人的資質

SEC要求,證券購買者必須是合格投資者,並且發行者要對其合格投資者的身份與資質進行驗證。對購買人資質的審核雖然縮小了募資範圍,降低了項目參與度,但更有利於市場監管。合格投資者相比無經驗散戶,更具有理性的投資眼光和分辨能力,有利於市場的穩健發展。

三、主動披露項目信息

SEC要求,公司對擁有財產、項目業務目的、發行的證券,公司管理等進行介紹;同時要求獨立會計事務所對其金融報表進行審核。除了來自聯邦層面不同機構的監管外,美國各州對Security Token及其背後的區塊鏈技術也有不同的監管立場,並頒佈相關州條例。

綜上,美國政府關於通證經濟的監管制度有兩大特點:

一、從形式上看,既有聯邦法規,又有各州規則;

二、從內容來看,既注重對通證業務開展者的資質審核,又對交易流程進行了監管,同時輔以對投資者的風險教育和保護;

這些措施對於通證行業的起步、發展、和風險防範,都大有裨益。

中國政府對Security Token的監管

相對於美國已將Security Token納入現行證券監管體系,中國政府對數字貨幣的法制化監管格局還未定型。

中國在支持區塊鏈技術應用落地的同時,明令禁止數字貨幣ICO活動。2017年9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工商總局、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七部門聯合發佈了《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正式定性ICO是非法集資,並明確禁止任何代幣發行融資活動,國內不少數字貨幣交易所也被隨之勒令停止。

“9.4事件”導致幣圈泡沫突然瓦解,國內ICO活動停止後,部分交易所將業務轉到海外。但逐利熱度並未消失,比如,2018年第一季度ICO市場研究調查報告顯示,ICO行業總收入約61.8億美元,僅2018年一季度就有412個項目籌集到資金,合計金額高達33億美元。

之後,監管又深入到支付結算端。這點在主要互聯網公司的結算政策趨嚴上,可見一斑。據螞蟻金服透露,支付寶對於涉嫌虛擬貨幣交易的個人賬戶,會根據情節嚴重性採取限制賬戶收款功能,甚至永久限制收款等處理。2018年8月,騰訊表示,已清理所有虛擬幣交易的商戶號。此外百度也封禁了幣圈吧、數字貨幣吧、虛擬貨幣吧等貼吧。

各國對Token監管的態度不盡相同。澳大利亞等國家同美國類似,將數字貨幣納入現有的證券監管體系,延續了原有的證券監管模式。日本,馬耳他等國對數字貨幣持更積極監管的態度,承認數字貨幣在該地區的合法地位,並通過嚴格詳細的政策,對數字貨幣交易進行管理。

長遠來看,全球金融市場正在進入一個全新的數字時代,虛擬貨幣正逐漸改變傳統支付業務、財務流程以及個人/組織參與經濟活動的模式;因此必將置於各國政府的監管範疇之內。在此大背景下,我們有理由期待,針對Security Token的更成熟、更符合各國國情的監管體系將日趨完善,並推動區塊鏈和數字貨幣邁向良性發展的下一階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