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1995年GDP已經達到5萬多億美元,爲什麼現在才4萬多億美元?

蘭迪瑞兒


1995年4月,美元與日元的兌換比例,突破1美元兌80日元的大關,當年的平均匯率大約是1:94。而目前大約是1美元兌112日元。

1995年按當時匯率計價的日本GDP是5.3萬多億美元;2009年的時候美元兌日元的匯率也與1995年差不多,以當時匯率計價的日本GDP是5萬億美元出頭。而目前日本GDP則在4.9萬億美元左右。

按匯率計算的話,一國名義GDP的規模當然受匯率波動影響比較大。不過從日元本幣角度看,日本這二十多年的GDP總體還是有增長的,只是非常緩慢。這有兩大原因,一是日本泡沫經濟破裂後,始終找不到經濟恢復強勁增長的動能;二是日本人口減少,勞動力減少,老齡化嚴重。

不過日本這二十年在海外的投資還是有所恢復與增長的,有相當一部分日本跨國公司的財富其實並沒有被計算入日本GDP,這一部分不應被忽略。

總體來看,日本經濟並沒有衰退,僅僅只是增長相當緩慢而已,但大致來講還是能保住成果的。事實上,二十多年前的日本已經和現在的日本差不多發達了。

按照二戰後發達國家崛起的經驗,經濟要保持強勁動能,必須始終抓住新興科技發展的機遇,美國與歐洲是如此,日本也應是如此。事實上,日本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時的科技發明是層出不窮的。但是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後,日本在信息化與互聯網革命中,其實是逐步落伍了而沒有抓住機會。人類社會現在又面臨著人工智能與物聯網革命的新浪潮,這其實對於每一個國家都是機遇與挑戰;如果日本能抓住機會的話,還是有機會改變這二十幾年來連續舉而無力的局面的。


建章看世界


這的確是個奇怪的現象。二十年來,日本經濟不但沒增長,還倒退了,但去過日本的朋友都知道,日本國內經濟生活安定,看不到任何兵荒馬亂的跡象。這是怎麼回事呢?



按美元計算,日本經濟確實出現了倒退。匯率當然是造成這一現象的第一因素。1995年1美元兌換94日元,到了2017年,1美元兌換112日元,日元貶值了19%。安倍上臺後,加緊推行安倍經濟學,積極推動日元貶值。因此,從匯率角度看,同樣的GDP總量,二十年後折算成美元即縮水19%。



除此之外,二十年來,日本經濟增長動力不足,經濟萎靡,被稱為“失去的二十年”。日本深陷“流動性陷阱”不能自拔。此外,日本錯失了互聯網新經濟發展的浪潮,未能深入推動國家經濟轉型升級。1995年,日本名義GDP就已經達到了512.5萬億日元,而2017年日本名義GDP是545.8萬億日元,22年間僅增長了6.5%。

可是,日本GDP停滯甚至倒退,為什麼我們感受不到日本的衰敗,日本彷彿依然強大?因為,在分析日本經濟時,有一個因素常常被忽略。就是,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日本經濟的顯著特徵是,國內企業大量轉向對外投資,GDP增長轉向GNP增長。也就是說,GDP已經不能反映日本經濟俄全貌。

GDP統計的一大缺陷是,不計算國內企業在海外的投資。日本恰恰在二十年間,頗多海外資產佈局。2016年,日本海外企業超過 2萬家,日本企業海外建廠和併購金額超過1萬億美元,日本全產業海外銷售額超過300萬億日元。如果將這些海外企業的銷售額直接折算成GDP的話,可以達到3萬億美元,是日本國內的GDP的60%。

以我們最熟悉的日本軟銀為例。軟銀已穩步成為全球最積極的投資者之一。



簡言之,日本是發達國家中極少的GNP超過GDP的國家。長期以來,一直有所謂海外日本之說。這也是日本核心競爭力長盛不衰的奧秘。

…………………………………………………………………


史晨昱


感謝提問


日本問題還是由日本問題專家橋本來回答。


日本1995年GDP已經達到5萬多億美元,為什麼現在才4萬多億美元,這個問題很好回答,原因就是廣場協議,日本為何會一蹶不振,就是屈從於美國的壓力,對美國的貿易太過於依賴,就是一步錯,步步錯。

1980年代的美國,市場上到處都是日本產品,這就引發了美國民眾的反感,美國輿論要求美國政府針對日本產品提高關稅,以及要求日本放寬進口,這就是“打垮日本”的開始。在美國電影《虎膽龍威》中就有女主人公所在的公司就是一家日本公司,當是有人驚呼,美國要被日本買下來。所以美國輿論的針對就是日本。

面對美國的強大壓力,日本政府要求日本各大公司出口美國的家電,汽車數量要減少,儘量減少與美國的貿易摩擦。並且對駐札在美國的美軍經費上給與最大的預算保證,同時還大量購入美國國債,並且應美國要求,在金融,農產品進口方面開放,也就是對美國壓力的順從。但是,避免與美國硬碰硬的日本,結果美國的要求層層加碼,最終結果是1985年的美國逼迫日本簽訂了廣場協議。

廣場協議內容就是,美國,日本,法國,西德,英國5國的相互協助,介入外匯市場,改變美元偏高的局面。美元強勢就是美國進口強勢,而日元強勢對日本的出口不利。日元的強勢不但讓日本的進口消費品大量增加,並且日本國內的金融限制也逐步放寬,日本迎來了空前的經濟高漲局面。過熱的金融交易促使了經濟的泡沫化,到了1991年日本的泡沫經濟破滅。迎來了20年的低增長。日本公司不斷破產,房價大幅度下跌,股市也是被腰斬。日本經濟遭遇了大滑坡。每年的經濟是負增長,從GDP最高的5萬億美元,一下子滑到3萬多億美元,近些年因為日元貶值,日本出口重新增加,再加上外國遊客利用日元貶值進入日本,這樣日本的GDP好不容易回到了4萬億美元。


橋本看日本


GDP是可以反映經濟發展,但是GDP不等於經濟發展的全部。

儘管近二十年來,日本經濟一直被說成是失去的二十年,但是,事實上呢?日本依舊是排名靠前的發達國家,國內經濟文化社會生活各個方面也都呈現出非常和諧穩定的狀態。

日本經濟絕對不是陷入了蕭條狀態。

因為日本這幾十年來的就業率幾乎沒有超過5%過,按照凱恩斯經濟學的說法,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就是充分就業了。所以,日本的就業還是比較的充分的,與歐洲近年來長期高達兩位數的失業率對比不知好了多少。

那麼為什麼GDP數值一直沒有增長呢?

因為日本近幾十年來企業外遷較多,大量的發展海外經濟資產,擁有可觀的海外優良資產,而這些資產,並不包含在GDP的計算之中。

那麼資產在國外,國民如何受益呢?因為國內的國民個人金融資產也一直是上升的。也就是說,國民的錢也都是一直在穩步增長和上升的。

日本一方面提出日本衰敗論調,任憑國際社會上對日本經濟的“唱衰”,一方面積極的在海外發展,不斷在政治軍事上面進行發展。

所以說,我們真的不能被“兩個日本”給騙了,認為日本的發展並不好。事實上,現在的日本國民收入水平也是我國遠不及的。


劉輝律師


日本在1995年GDP已經達到5萬多億美元,現在才4萬多億美元,主要是匯率變動引起的。

我們簡單截取一個數據來比較。

1995年4月,日元兌美元達到80日元:1美元,這也是日元兌美元最高的歷史時期。簡單講,1995年時候,日元是最值錢的時候。這時候以美元計算,日本GDP當然高。1995年,用美元計算的話,日本GDP只比美國少兩萬億美元,那一年美國的GDP是7.28萬億美元。這也是日本最高峰、最輝煌的時候。

在2017年美元兌日元平均匯率為1:93.61。2017年12月21日,美元兌日元匯率是1:118.05。這之間差價就高達31日元,差不多下跌了38%左右。

但以美元計算,在過去日本GDP在過去22年時間,反而倒退了5.33-4.96=0.37萬億美元。

而且,在過去22年時間,日本經濟增長速度不高。期間日本國內經濟增長長期保持在2%左右,甚至有一些年份是負增長。1995年的時候,日本GDP是5.33萬億美元,用日元計算是426萬億日元。而2017年日本GDP是545萬億日元,按照日元計算,日本在這22年的GDP增加里119萬億日元,平均每年增加525千億日元。年均增長只有1.2%,只能算是略有增長。經濟增長速度追不上匯率貶值速度,日本GDP以美元計算,反而倒退就是必然的。

匯率下降38%,經濟增長速度長期萎靡不振,這是日本GDP用美元計算,反而倒退的核心因素。

日本經濟增長乏力,後勁不足,主要原因是日本經濟已經達到了一定高度,總量很高,這樣增速下降是必然的。

就像一個學生,平時考30分,提高到60分是很容易的。但一個平時考60分的學生,想考90分,卻是相當不容易的。

同時,美國早期對日本非常警惕,因為當時日本GDP已經非常逼近美國了,所以予以強勢打壓,這也是日本國內經濟持續萎靡不振的核心因素。而且日本本身資源匱乏,到了現在階段,很難有爆發力。

但日本在海外投資非常多,日本的海外資產,相當於再造一個日本,科技方面也是有自己的獨到優勢,這是非常可怕的。

所以也不要低估、小看日本。


波士財經


看看日本從1960年至今以美元計的GDP圖:

這個是季度數值。可以看出,日本在1995年有一個美元計GDP的尖峰,單季GDP高達1.5萬億美元(是當時中國的7倍)。當然由於季度的波動,全年並不是乘以4,而是5.33萬億美元。實際上歷史GDP最高峰並不是1995年,而是2012年的5.98萬億美元。但是到2017年,確實是比20多年前的高點還低了,全年只有4.34萬億美元了。

日本是全球罕見的GDP總量比20年前高點還低的國家。從數據上看主要原因是日元對美元匯率下降,但是世界大部分國家長期來說本幣對美元匯率都是下降的。日本真正與其它國家不一樣的,是以本幣計的GDP沒怎麼增長。發展中國家增長個10倍的很常見,發達國家也多少會增長一些。

這是日元對美元的歷史匯率走勢,可以看出從1970年代的350一直升到1995年的79日元換1美元。之後是在80-130之間波動,現在匯率110左右,相對1995年的高點貶值也不是太多。為什麼GDP卻下降了不少?這可以用一個日本全球最獨特的數據來解釋:GDP平減指數

這是美國1950年代以來的GDP平減指數,可以看出絕大部分年頭都是正的。這個指數類似於通脹率,它的作用是,實際GDP增長率(如2%),再加上GDP平減指數(如2.5%),就得到了以本幣計的名義GDP增長率(如4.5%)。所以,大部分國家雖然實際GDP增長率不高,但是GDP平減指數一直是正的,天長日久下來,名義GDP的增長會不小,翻倍很容易。例如美國名義GDP數值2017年是19萬億美元,比1999年翻倍了,雖然靠2-3%的實際增長率根本做不到,但是有GDP平減指數幫忙就可以了。

這是中國1994年至今的GDP平減指數。可以看出,中國有幾年是通縮(於是有負的平減指數),如1999年、2009年,但是主要還是正的平減指數(代表通脹),代表了物價上漲,而且峰值比美國大。所以中國以美元計GDP一年年的增長,是匯率升值、實際GDP增長率、GDP平減指數複合增長的結果(其實還有統計上調,把以前忽略的GDP加上)。

但是日本的GDP平減指數是如何的?

如上圖,從1995開始,日本大多數年頭的GDP平減指數是負的!也就是說,物價不斷下跌,不僅幫不上名義GDP的忙,反而拉了後腿。而日本的實際GDP增長本來就很低,只是正了一點點,被GDP平減指數再負一下,基本就是零增長了。所以,日本和其它國家不一樣的,就是持續長久的通縮,以至於名義GDP不增長。匯率再一跌,2017年GDP就比1995年還低不少了。

那麼日本這個通縮,或者說物價下跌,是好事麼?聽上去東西便宜了,也有好處。其實不是,日本就是再跌,因為原來物價太高了,所以跌了一些以後,仍然是高得嚇人!主要還是原來物價太高了。而這種通縮,就很要命,這代表需求縮減,老齡化的影響出來了,企業沒有足夠需求。

日本的GDP平減指數長年為負,在全球罕見。但是,根源還是以前經濟增長好的時候,物價升到極高的水平。這才導致2017年GDP不如1995年的奇景,全球主要國家就日本一個是這樣。


風雲學會陳經


國內學者談起日本經濟現象必提廣場協議與失去的十年,讀者再看到此現象就可以下結論:又是一位白天主席臺發行晚上酒會中熬夜只會引用不做研究的角了。因為廣場協議籤於1985年。雖然日元升值對日本產品出口有一定影響,但對促進日本海外投資卻是極大的推動。可以說廣場協議將日本變成了世界級大國。數據是最真實的:1995年日本GDP達到5.3萬億美元,接近美國70%一一這是蘇聯也未能達到的高度:


詭異的是日本GDP數據從此卻呈下降趨勢,1996年變為4.7萬億美元,至今雖有5010-2012年又處於5萬億之上,但很快又跌下來,2017年為4.2萬億。

日本經濟真的在持續萎縮?八大證據說不是:美債持有第二大國,規模過萬億;石油進口第二大國;石油消費第三大國;對美貿易逆差第二大國;對中對美貿易第二大國;安倍執政第一長,(第二長小泉也在“萎縮”期內);西方罷工、抗議最少國;二十多年來世界物價最穩定國。如果日本經濟停滯甚至持續萎縮,必然是國民財富持續減少,怎會出現如此穩定的社會局面?!

真相是日本為了不受美國再一次針對性壓制也不為美國的全球行動更多買單(海灣戰爭日本就被強制攤派四十多億美元),日本採取了一系列對策:

控制貨幣價值做小統計數據。日本執行多年零利率,堅持弱勢日元政策,安倍更直接操縱日元從比76兌一(美元)貶為114,人為減記GDP數據。

減少統計項目使GDP縮表。以當年房市泡沫破裂為契機,以福利支付替代固定投資,達到GDD縮表。

產業外移不記入GDP。日本企業海外資產與生產、貿易就地進入統計,不入日本產值目錄。學界公認日本在全世界至少維持了三倍的實力。日本的民族凝聚力很強的,與猶太人、華人相比毫不遜色。

持行低價政策,減小消費貢獻的GDP數據。高福利、低物價政策,既保證國民生活幸福指數,維持社會穩定,也不增大GDP數據。

日本通過這些措施,成功避開美國的關注。使世界大國競爭鎖定在美歐俄中印之間,減少了很多麻煩。連當下精明的特朗普也被瞞過了,不但沒成為貿易戰的主角一一第三大經濟體啊,還可能享漁翁之利!

但日本的經濟數據,也有其經濟真實的一面:

一、經濟結構不合理,優勢不在。日本經濟輝煌,是以電器、汽車、石油加工為標誌的時代,新的航空航天、網絡、新材料、人工智能為標誌的經濟,日本落後也是不爭的事實。當前格局是美國強勢、中國創新、印度軟件、俄軍工能源、歐洲追趕競逐舞臺,日本真沒多少戲分。

二、人口因素制約。日本是老齡化最嚴重國家,人口也當減少狀態。經濟最終要體現在勞動單位創造力上,日本確實處於發展的極限態了。

三、規模成本劣勢。日本製造以高精著稱,但隨中俄歐的發展,美國再工業化與世界平均掘起生化分化佈局加大,日本吃了規模小成本高的虧了。

“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紅樓夢經典語句描寫日本現狀也真恰如其分!韜光養晦何償不是安於現狀?日本為了一時之利,沒有強勢抗爭勇敢面對,錯過發展戰略期,漸漸顯露頹勢,也算自作自受了。



bashanlaike


戰後日本經濟迅速崛起,成為經濟大國。1968年日本經濟總量就已經超過西德位居資本主義國家第二。1979年日本經濟總量超過1萬億美元,1986年日本經濟總量超過2萬億美元,1990年超過3萬億美元,1993年超過4萬億美元,而到了1995年,日本以美元匯率計算的經濟總量達到頂峰,高達54548億美元,佔到了美國的71%。2017年日本經濟總量為48721億美元,還不如九十年代的一些年份,這又是為何呢?



其實這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就是過去二十多年日本的經濟發展確實很緩慢,我們從下圖就可以發現,九十年代之後,日本的經濟增速徘徊在0.8%附近,有些年份甚至是負增長的。我們以數據來看,早在1994年,日本的經濟總量就已經超過500萬億日元,達到了501.5萬億日元,而2017年日本的經濟總量是545.8萬億日元,23年間僅增長了8.8%,也難怪有人稱過去二十年是日本“失去的二十年”。


那麼,第二個原因主要是受到匯率的影響。1995年日本GDP超過5萬億美元,而當年日元兌美元的平均匯率是94左右。日本GDP能在1990年突破3萬億美元、1993年突破4萬億美元、1995年超過5萬億美元,日元升值功不可沒。而自2013年後,日元兌美元匯率出現了比較大幅度的貶值,從下圖就可以知道2012年日本的GDP仍然超過6萬億美元,之後的幾年就下降到了4~5萬億美元。目前日元兌美元匯率在110:1附近。

即使是這樣,日本仍然是一個經濟大國,2017年日本經濟總量為48721億美元,僅次於美國和中國,位居世界第三,而第四名的德國經濟總量為36848億美元,與日本的差距超過1萬億美元,所以短時間內日本的第三大經濟體地位仍然穩固。


錦繡中源


中國人一定要擺脫GDP數據綜合症。總數值是毫無意義而且欺騙性太大了。

一定要分析GDP總數值裡的分業內容,這就把GDP裡的泥沙和黃金區分出來了。

中國GDP總數值中的泥沙量太大,房地產以及和房地產相關的行業(粗鋼水泥玻璃五金等等),居然佔了46%!

分析一下日本GDP分業數據,再分析一下二十年前和二十年後的分業數據變化,一定會發現,高精尖技術以及產品的比重越來越高!

所以總數值基本不變,內容一定大變,更優化更精華了!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吹捧”日本GDP內容的目的,就是要喝醒傻乎乎的一部分國人(愛國賊張維為之輩除外),別在自欺欺人做世界第二的黃粱美夢了!


知未病


首先,日本政府發佈的GDP是以日元計價的,並不是美元。把日本GDP用美元計價的是國際金融機構。


1995年日本GDP是512.5萬億日元,到2017年增長到545.7萬億日元,22年的時間增長了6.5%。從這個增長幅度看,說日本失去了二十年並不為過。

再來看這段期間以美元計價的日本GDP變動情況。1995年,日元對美元平均匯率是93.96:1。依次計算,該年日本GDP是54548億美元。同年,全球最大經濟體美國的GDP是76640億美元,日本佔美國的比重達到了71%左右,比今天的中國(63%)佔美國比重還高。

從1995年開始,日元開始了貶值。從1995年的94貶值到今天的110,貶值幅度約為17%。而同期日本名義GDP增長率只有6%,全部被日元的貶值吃掉了。因此,2017年以美元的日本GDP是48675億美元,相比於1995年下滑了11%。

由於日本國內通貨緊縮,對外又出現了貶值,因此名義GDP和以美元計價的GDP都不能真實反映日本經濟實力增長情況。

1995-2017年,日本經濟實際增長了21.5%,相比於17%的美元GDP貶值幅度高了太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