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同治年间西北回乱那些事—西北回乱起因(二)

清朝同治年间西北回乱那些事—西北回乱起因(二)

同治年间爆发的陕甘回民叛乱又称“同治陕甘回变、同治回乱、陕甘回变、陕甘回乱、回回乱”等(英文:Shan Gan Muslim Rebellion),是1862至1873年间,发生在陕西、甘肃(此时的甘肃省包括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西宁市和海东市)两省的回民暴动、叛乱。清朝政府将这场大灾难命名为“陕甘回乱”,“回民”是指信仰伊斯兰教的民众,即穆斯林,建国后绝大部分被划定为回族。

清朝同治年间西北回乱那些事—西北回乱起因(二)

这场动乱极大地改变了陕甘两省的民族分布。在战争中,回汉两族在陕西、甘肃两省互相仇杀。战乱初期,回民在伊斯兰宗教领袖的带领下,趁晚清局势动荡,企图在中国建立一个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

引发这场惨绝人寰的大灾难的原因很复杂,但也不外乎利益冲突,主要是“地畔相争”。这在中国古代的农村社会很正常,兄弟之间都会有争产之争,同治年间广东出现过土客之间的仇杀。汉民和回民利益之争,因为杂有宗教的因素,便产生了更大的破坏力。诱发回汉之争的某个事件只是导火索,回汉之间的猜疑、不信任是动乱基础。当时的官府,歧视回民亦是历史事实,

清朝同治年间西北回乱那些事—西北回乱起因(二)

关于回民叛乱的起因一说是竹子引起的血案。晚清太平天国起事后,各地都兴起了团练,俗称乡勇。清代的勇与兵有严格区分,乡勇是团练即民兵,兵是正规军。咸丰末年,为了对付太平军,河南巡抚严树森曾招募了六百名陕西回勇去开封协防,完事后回陕西遣散,为陕西团练大臣张芾所留用。适逢太平天国扶王陈得才勾结捻党,在同治元年从河南经由武关入陕西,陕西大乱,这批被征的回勇乘乱走散。一批原籍同州、散伙归家的回勇走到华州(今陕西华县)圣山小张村,有个回勇看上了村边的竹子,与姓王的园主商定,每斤铜钱20枚购买。正在砍竹子时,主人的父亲来了。老头得知卖竹子的情况后,觉得价钱低了,想反悔。但是,老头不是责怪自己的儿子不会做买卖,而是诬陷砍竹子的回勇是偷竹子,双方发生了冲突。恐怕谁也没想到,这一冲突,竟然引发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大乱。

民间对“砍竹”也有另一种说法:白彦虎、马化龙等人暗中发动回民,“传帖杀人”。想要借太平天国在东南起事、陕甘清军调走之际,杀光汉人,在黄河以西建立一个纯粹的西北伊斯兰国家。叛乱前。他们秘密请铁匠打制刀具,并且杀掉铁匠以防泄秘。尽购街上的竹竿以充刀杆,然后开始暴乱。

清朝同治年间西北回乱那些事—西北回乱起因(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