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欧洲中国队可以当老师了

这一次,欧洲中国队可以当老师了

前几年的英格兰,因为大赛成绩不佳,被戏谑为“欧洲中国队”。虽是笑谈,英格兰球迷也颇不乐意,毕竟英格兰预选赛之王的战绩不知道比中国队要高到哪里去,但二者之间曾确有一个极大的共同之处:国家队的低迷与联赛的火爆严重不符。

英超联赛一向火爆,被公认商业化运作最好,即使是南安普顿对阵富勒姆的一场中下游球队之间的比拼也会吸引众多球迷观看。巅峰时代的英超,曾多次在欧冠上演“三英战吕布”的戏码。中超联赛在2010年之后开始进入烧钱时代,并从金元1.0进化为金元2.0,大牌外援接连引入,大量球迷回归,连天空体育也跑来搞转播。亚冠赛场上,中超球队一扫阴霾,扬眉吐气,携手并肩进入淘汰赛。与此同时,英格兰在世界大赛接连出局,直到双德退役、鲁尼离开国家队,英格兰都没能取得一点好成绩。而中国队更加凄惨,“泰国队输完输越南,再输缅甸”……

这一次,欧洲中国队可以当老师了

不过近两年,英格兰活了过来。2018年世界杯,年轻的三狮军团踢着“快乐足球”轻轻松松打进了世界杯四强。就在前两天进行的欧国联比赛中,一帮U25球员组成的英格兰狂灌斗牛士西班牙3球,拉莫斯被拉什福德和斯特林突的满地找牙深刻证明了“拳怕少壮”的朴素真理。而与此同时,中国U25的小伙子们正在某特种部队弥补着孙兴慜未能参军的遗憾。

这一次,欧洲中国队可以当老师了

英格兰和中国的职业顶级联赛,同样是“超级联赛”,同样是“土豪烧钱”,同样是“户口簿球员抢手”(斯特林4900万英镑VS张呈栋1.5亿人民币),甚至同样是成年国家队成绩不佳(程度不同),为什么英格兰的年轻球员可以脱颖而出?在这一点,英格兰的青训可以足够给中国当老师了。

首先,英超各大俱乐部在大肆烧钱引援的同时,也花大力气和大价钱来打造自己的青训体系。例如,英超土豪曼城除了“用钱砸人”,也花费了1.5亿英镑兴建了试图媲美拉玛西亚的伊蒂哈德训练营。此外,英超的中小俱乐部也十分重视青训,这些俱乐部没钱引入大牌外援,靠发掘年轻球员来维持生存。这些球员除了自家青训出品,也有从大俱乐部租借而来的。

这一次,欧洲中国队可以当老师了

当然,除了俱乐部的长远阳光,英足总的功劳也不容小觑。和中国的U23政策异曲同工,英格兰也有本土球员保护政策,英格兰的户口本政策已经实施了近十年,还在一步步完善中。

在英格兰折戟南非之后不久,英足总的议事大厅便出炉了精英球员养成计划,即“EPPP计划”。在此计划的引领下,英足总从组织、训练、竞赛、管理等各方面对原有的青训体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前后投入了数亿英镑。这次的改革十分细致,比如设立4级年龄段足球学院,把青训年龄段“5-21岁”细分为3个培养阶段;改革也是有的放矢,比如针对青训教练缺乏质量的问题,设置专门的培训课程并进行专业的资质考试。

不过几年时光,英格兰足球已然变了模样,而中国足球还是一片迷茫……

这一次,欧洲中国队可以当老师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