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一年級的學習建議」立足「零起點」教學 有理有據「思」數學

「给一年级的学习建议」立足“零起点”教学 有理有据“思”数学

親愛的家長朋友,含著期許的目光,伴隨孩子成長的腳步,您已經陪伴孩子開始一年級的學習生活了。小學的學習方式、學習習慣、學習內容等要求都與幼兒園有很大不同,家長除了幫助孩子做好心理、生活、學習上的準備,還應該瞭解一下一年級各學科有哪些學習目標和要求,減少入學後的焦慮,幫助孩子愉快適應一年級的學習生活。

「给一年级的学习建议」立足“零起点”教学 有理有据“思”数学

圖:動手操作學具

市北區嚴格落實省市“零起點”教學要求,明確對一年級數學教學要求,通過興趣激發、情境教學、思維訓練等方法,循序漸進引導小學生適應學校學習生活,在老師與家長的共同努力下,相信孩子會很快適應學習節奏,愛上數學。

「给一年级的学习建议」立足“零起点”教学 有理有据“思”数学

圖:分一分,擺一擺,認識數

幫助孩子保持學習的積極性、形成有品質的學習習慣,是學好數學的關鍵,有這樣幾點好的方法。

認識數量 聯繫生活

認數與數數,學齡前的兒童都有接觸,一個司空見慣的誤區是將數學思維等同於語文的積累,依賴背誦。例如,讓小孩依次背數,1、2、3、4、5……,每個數意味著什麼?不知道。對數的認識應該聯繫生活,讓兒童在生活中對看到的物品正確地數出數量,感受物與數的對應;用不同的方法數數,感受數的大小、順序、變化等。除了數的認識,兒童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一些常見的量,如鐘錶、錢幣、尺子、溫度計、容器刻度等,這些來源於生活的經驗可給孩子提供很多感知數、量及數量關係的機會,家長要讓小朋友感受生活的世界充滿了各種數學知識,嘗試著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用數學語言去表達、用數學思維去思考生活,感悟數學的生活價值。

「给一年级的学习建议」立足“零起点”教学 有理有据“思”数学

圖: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给一年级的学习建议」立足“零起点”教学 有理有据“思”数学

數的運算 解決問題

數的運算,是用數字符號表徵數量的變化關係,這是一個高度抽象的思維過程。上學後,有的兒童10以內的計算扳手指,家長髮現本能反應是“制止”,要求兒童背過結果,這是強迫孩子用記憶代替思維、代替理解。其實這是兒童處在動作思維階段的典型表現,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擺脫的。簡單制止不但於事無補,反而給孩子增加不必要的心理壓力,積聚討厭數學、害怕計算的情緒,教師與家長一起關注孩子,交給他方法,給他們一點時間,讓孩子把手放到身後去彎手指,或者握拳,想著數手指,同時通過擺小棒、圓片等學具,掌握數的組成,也就是引導孩子逐步從動作思維到形象思維,再到抽象思維。

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大量的、豐富的數學教育資源與契機,最佳的教學是無痕的。如吃水果時,數數水果的個數,左邊盤子4個桃子,右邊盤子3個桃子,一共幾個桃子?你吃了1個,還剩幾個?然後媽媽吃1個、爸爸吃1個,還剩幾個?等等,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感受總和、剩餘的概念,理解加法、減法的的概念,數與運算在孩子頭腦中有了實際的意義。

「给一年级的学习建议」立足“零起点”教学 有理有据“思”数学「给一年级的学习建议」立足“零起点”教学 有理有据“思”数学
「给一年级的学习建议」立足“零起点”教学 有理有据“思”数学

空間觀念 融入遊戲

拼積木、拼圖等遊戲兒童感興趣,又是學習的很好載體。通過對積木的看、摸、說,建立起常見立體圖形(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的直觀表象;積木的分類,形狀、顏色、大小等,標準的不同,鍛鍊孩子思維的細緻靈活,感受分類的重要性;不同積木的循環排序,找規律排下去,鍛鍊兒童的觀察、深度思考能力;拼搭積木又是隨意的、創造性的、立體的空間建構,在交流中“上下、左右、前後、裡外”等方位詞,也很好的理解應用,培養兒童的空間觀念。家長應該創造條件讓孩子玩各種各樣的動手玩具,這是兒童最好的學習,不僅有利於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也能為數學學習積累很多綜合的感知、體悟經驗。

(供稿:市北區教育研究發展中心)

「給一年級的學習建議」立足“零起點”教學 有理有據“思”數學市北教育

市北教育微信公眾平臺,是由市北區教育局主辦的官方教育服務微媒體。我們將通過這一平臺向您傳遞市北教育資訊,權威發佈區域教育政策,併為您提供便民利民服務。感謝您的關注,歡迎與我們互動交流。本微信賬號由青島大眾網提供技術支持。

「给一年级的学习建议」立足“零起点”教学 有理有据“思”数学

長按左側二維碼關注

「给一年级的学习建议」立足“零起点”教学 有理有据“思”数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