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中国企业发展历:《激荡三十年》

《激荡三十年》作者吴晓波没有用传统的教科书或历史书的方式来写作这部著作,而是站在民间的角度,以真切而激扬的写作手法描绘了中国企业在改革开放年代走向市场、走向世界的成长、发展之路。他笔下的历史是可以触摸的,是可以被感知的,它充满了血肉、运动和偶然性。他把人物和事件放在一个国际和国内的政策、社会和当时的现实这样的大背景中,以整体和个别相结合的描述手法,将一部中国企业的曲折发展历程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三十年中国企业发展历:《激荡三十年》

作者以写实的手法和犀利的风格,描绘了1993-2007年部分国企和民企在改革和崛起中的艰难历程。在改革开放初期汹涌的商品大潮;国营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这三种力量此消彼长、互相博弈的曲折发展;整个社会的躁动和不安……整部书稿中都体现得极为真切和实在。 作者用激扬的文字再现出人们在历史创造中的激情、喜悦、呐喊、苦恼和悲愤。

书中有柳传志、张瑞敏、王石、马云、吴仁宝等成功的典型,也有禹作敏、牟其中、姬长孔、沈太福等昙花一现的悲剧人物。本书采用编年体的写法,将1993年以来发生在中国大陆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大事作了全景式的描绘,其中有政府的决策,有高层领导的指示,有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更多的是企业界人士台前幕后的种种作为。许多事实经过作者生动的描写,使人们能从宏观上看出经济体制改革的艰难和民企在突围中的奋斗,无论成功与失败,都真实地映衬出中国腾飞中沉重的翅膀。作者在企业史的写作中,摒弃了从文件到概念的模式,以鲜活灵动的典型形象,以人物为主体,以事件为血肉,勾画出这一时期中国企业界的脉动,具有一种史诗般的力量。

三十年中国企业发展历:《激荡三十年》

三十年中中国经济之改变,天翻地覆,即使是写企业史也头绪众多,要有个统领之纲领才行。而此书的选择,是将企业以所有制划分为三个阵营: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包括早年之乡镇企业)、外资企业,然后以此三者之间的兴衰与“博弈”来组织材料。书中对几个最有代表性的行业也有所涉及,比如家电、保健品、房地产、互联网、电信石油等垄断行业。

乡镇企业之发展,好处在于提供了消费品,解决了农业剩余人口,促进农村之城市化与工业化,培育了一批工业企业,但也留下了诸多问题:环境污染、资源浪费、而且因为产权不明,到九十年代,这些企业转型之时都没少折腾。国有企业的改革,过程曲折,结论简单:一无是处,满盘皆输。外资的引入,早期以海外华人投资于低技术、高劳力的小生产为主,后期则是外资对国内资产及市场的大规模侵吞。再有就是体制改革的路径与成效,涉及市场化、双轨制、物价改革、私有化、分税制、金融体制、特区制度等。国有企业在抓大放小实行之后,巨型垄断企业的出现,及其迅速成长,与之相连的对中小国有企业的“放”,及因而出现的“国退民进”和产权改革的过程,及后来在股市里的股权分置的改革……

三十年中国企业发展历:《激荡三十年》

作者吴晓波毕业于复旦新闻系(看来是87、88级),长期作财经记者。这本书上确实下了功夫,所收集之材料遍涉国内报刊、国外主要杂志、个人采访、企业家之自传、传记与访谈、及主要政策法规,跨度三十年,相当详实。

作者在书中说:"过去的三十年是如此的辉煌,特别对于沉默了百年的中华民族,它承载了太多人的光荣与梦想,它是几乎一代人共同成长的全部记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