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說線列步兵

在《簡說步兵戰術演進》一文中提到了線列步兵,但因為介紹的重點並不在線列步兵本身,所以只是一筆帶過。受歐美影視作品的影響,很多朋友對於線列步兵有著濃厚的興趣。在影視作品中,排成密集線列陣型的步兵們在軍官的號令下踏著鼓點,無視迎面飛來的子彈和炮彈,如同接受檢閱一般向著敵軍緩緩逼近,很容易讓人發出強烈的敬意。


簡說線列步兵


說到線列步兵就不得不提到火藥武器了,火藥大約在13世紀傳入歐洲,到15世紀開始普遍應用於戰場。火藥武器的出現使得封建領主也就是騎士階層們賴以割據一方的城堡不再堅不可摧,而伴隨新航路開闢大量湧入歐洲的金銀使得使得貨幣經濟代替了實物互換經濟。一些實力較強的封建領主可以通過支付貨幣報酬維持一支相比臨時徵召的武裝農民更加專業且更加穩定的常備軍隊。在這一背景下,騎士階層開始喪失對戰場的支配地位,過去在戰場上作為貴族僕從地位的步兵開始逐漸成為作戰中的主力。


簡說線列步兵


15-16世紀時步兵手中的主要火器以火繩槍為主,由於火繩槍在射速的限制,使得其必須獲得手持矛戟等冷兵器的同伴掩護。因而在火繩槍時代,步兵的戰術隊形還相對較為疏散。到了17世紀,裝有刺刀的燧發槍開始大量裝備,這種能夠兼顧遠射和近戰的武器迅速成為了步兵手中唯一的主武器。武器的統一使得戰場上的戰術隊形迅速得以簡化,而採用前膛裝藥的滑膛燧發槍在裝填速度、射程和精度上的不足也使得步兵必須採用密集的編隊來獲得足夠的火力密度,而為了能獲得最佳的射擊效果,又必須讓敵方儘量靠近。


簡說線列步兵


所以有經驗的軍官都會讓敵人先開火,雖然這會使己方部隊在行進中承受一定的傷亡,可是卻能保證在最佳射程內擁有最強的火力密度,因為先開火的一方重新進行第二輪射擊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而這樣密集的隊形下,士兵對自己是否擊發成功完全無從判斷,甚至有戰後發現一支槍裡前後裝填了18次卻沒有一次擊發成功的情況。


簡說線列步兵


美國獨立戰爭時期,英軍少校弗格森發明了一種以他本人命名的後膛裝藥線膛槍,該槍在裝填速度和射程上與當時普遍使用的前裝滑膛槍相比都有很大進步。而且由於採用後膛裝填,使用者可以採用隱蔽性和受彈面更小的臥姿射擊。但同早期所有的後膛裝藥步槍一樣,弗格森步槍依舊沒有完全解決好閉鎖問題,這導致該槍在射擊時槍身後部會有火藥氣體洩漏,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該槍的結構也過於複雜,批量生產難度較大,所以這款步槍並未獲得軍方的足夠重視。反倒是美國民兵所使用的“肯塔基”步槍給英軍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這種前裝線膛槍雖然在射速方面不及英軍使用的滑膛槍,但其較高的精度和較遠的射程再配合美國民兵的游擊戰術,對英軍造成了很大的殺傷。然而一直到19世紀中期,線膛槍才成為歐洲各國的主要裝備。


簡說線列步兵


這其中固然有傳統觀點的限制因素,但一個很很重要的原因在於當時的歐洲各國軍隊對於線膛槍沒有硬性需求。這就要從當時歐洲各國普遍推行的僱傭兵制度說起了,自騎士階層解體後歐洲各國普遍建立了常備軍制度。而組成當時常備軍隊的是以從軍為業的僱傭兵,一方面火器的出現使得作戰成為了一件需要一定專業技能的活動,雖然火槍手培養訓練比弓箭手要容易得多,但掌握操作火器的技巧在當時歐洲各國文盲遍地的社會條件下依舊臨時徵召的武裝農民能夠勝任的。另一方面則在於當時歐洲各國的經濟結構還是相對較為單一,從事耕種的農民若是拿出太多時間服兵役對社會經濟的衝擊將會很大。而最重要的一點是,當時歐洲民族國家的概念尚未起源,國王對於底層民眾的防範甚至重於對外敵的警惕。


簡說線列步兵


很多影視和文藝作品中總是樂此不疲的塑造出一批批身手不凡,看淡生死的傭兵形象。雖然不排除現實中確實有這樣的人,但這些人要麼是出於鉅額報酬的誘惑,要麼是出於某種精神追求。但這種情況在當時歐洲各國的傭兵裡是很難出現的,從物質報酬上來說,扛槍吃糧的傭兵獲得的報酬並不豐厚,指望他們靠著那點能餬口的薪水主動玩命是不太現實的。從精神追求上來說,前面已經說過了,當時民族國家概念尚未出現,國王的榮譽對這些大老粗來說並沒有什麼實際的意義,更何況在19世紀以前軍官都是由貴族壟斷的,作戰再勇敢經驗再豐富的用兵也依舊只能是士兵。這樣的情況下,作戰對於士兵最實際的選擇其實是趁機劫掠然後趕緊閃人。


簡說線列步兵


這就導致很多時候對於軍官來說,保持士兵不潰散甚至是優先於作戰需求的。所以當時的軍隊會盡量避免在較為複雜的地形作戰以儘量降低士兵逃亡的可能,那些方便隱蔽射擊的武器就註定只能是作為極少數精銳部隊的特種裝備。即使迫不得已進入叢林等較為隱蔽的區域作戰,也會佈置諸如所謂獵兵這樣專門負責抓逃兵的單位伺機待命。


簡說線列步兵


即使是這樣,各國依舊制定了以現代眼光看來極為嚴苛甚至是反人類的軍法,比如《簡說步兵戰術演進》老兵簡說步兵戰術演進一文中提到的普魯士的“夾鞭刑”和納爾遜公爵的軍棍,後世影片中列隊整齊從容赴死的線列並形象多半是皮鞭和軍棍催生出來的。法國大革命第一次在歐洲開啟了平民充任軍官的先河,這在當時的歐洲各國引起了極大的震動,各國統治階級很快達成了對法國進行干涉的共識,因為這種前所未有的情況會在各王室軍隊造成極大的震動。


簡說線列步兵


而隨後拿破崙指揮著由自由的公民武裝起來的法蘭西軍隊在歐洲大陸橫掃千軍如卷席後,即使是普魯士和沙俄這樣保守的國家也不得不開始進行軍隊制度上的改革。隨著各國軍事改革的完成,各國軍隊規模隨之擴大,舊式的王朝戰爭走到了盡頭,取而代之的全面戰爭使得戰爭模式發生鉅變。


簡說線列步兵


而戰爭模式的改變又催生出新的武器和戰法,線列步兵時代由此終結。回望那個時代我們會發現,所有的浪漫色彩其實都源自後人無端的臆想,成排的士兵緩步前進,一遍遍機械地重複著裝填、瞄準、開火的過程,看似充滿了無畏的勇氣和傲人的風度,實則無不流露出那個特定時代的殘酷和作為普通士兵的無奈。借用拿破崙的一句話說:如果你見識到了戰爭中的一天,你會祈禱不要看到另外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