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患者个人史时,你是否遗漏了这些重要问题?

导读

遇上高血压病人,以后还应多问一句:“你出生时是不是试管婴儿?”你觉得是多此一举吗?

是医生都知道,问诊很重要。问诊时,除了“哪儿感觉不好?疼了多久了?”这些疾病信息,个人史也不容忽视,有时它甚至能直接左右你的诊断结论。

提起个人史,一般我们会问“家人有没有高血压、心脏病?”,“以前对什么药过敏?”,而除了这些,你还能想到啥?

问患者个人史时,你是否遗漏了这些重要问题?

图 | 摄图网

试管婴儿与高血压

如果我说,遇上高血压病人,以后还应多问一句:“你出生时是不是试管婴儿?”你觉得是多此一举吗?

我先介绍下背景,你就不会把它当笑料了:

从1978年,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路易斯·布朗出生,到今天,全球已有超过500万试管婴儿降临人间。从时间上推算,他们中已有相当数量步入成年。

而最近《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体外受精的青少年与成年早期者,血管衰老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也就是说:试管婴儿出生的人,至少在年轻时,血管更易老化。

来自瑞士的研究人员,将实验对象分为了两组:一组54名,均通过体外受精出生,平均16.6岁;对照组为43名年龄、性别匹配的青少年,平均17.6岁。值得留意的是,这些年轻人之前就参与了研究,本次为5年后随访。

问患者个人史时,你是否遗漏了这些重要问题?

图 | Medscape

结果发现:体外受精组在血管舒张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FMD)、脉搏波传导速度(PWV)、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三项上,均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而这三项,都是衡量血管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

早在2013年,研究者就发现,体外受精的小鼠出现了血管早衰的现象,人们猜测其与体外受精胚胎的表观遗传学改变有关,早期心血管发育可能对这些改变特别敏感。

然而,今天我们要谈的重点,不是试管婴儿与高血压,而是其中折射出的一个问题:

医生问个人史时,是否遗漏了一些重要问题?在遗传病、过敏史之外,医生是否还需要收集更多信息?比如“你是不是早产儿?”,“你怀孕时有没有妊娠高血压?”

问患者个人史时,你是否遗漏了这些重要问题?

图 | 摄图网

大数据时代,也别忽略“深数据”

这个时代我们总提“大数据”,需横向比较的信息越来越多,医生眼花缭乱。但同时,病人在纵向时间轴上的“深数据”,却容易被忽略。

除了吸烟史、传染源接触史、遗传病家族史、过敏史,还有许多被你错过的信息。

比如:童年时是不是个胖子,与老年时的髌骨关节炎患病率相关;小时候如果得过剥脱性骨软骨炎,晚年行膝关节置换术,就要考虑相应的手术类型、术后物理治疗方法……

一个病人,就像一本书。一下子翻到书的第200页,让你续写第201页,是不是天方夜谭?如果让你翻看书的前面,却发现第75-95页被撕掉了,你会不会抓狂?每差1页,你续写的故事都会有不同结局。

再往前想一步:如果一个病人,两年前得了甲状腺癌,在上一个医生那里,已经详尽地阐述过了自己的个人史。今天他来找你看病,能不能省掉这个环节,直接让你和上一个医生共享信息?

共享病历:云端有无数故事

开个脑洞:2030年,每个人从受精卵开始,所经历的一切与疾病、健康有关,或可能有关的事件,比如胎儿期妈妈感冒了,两岁时被宠物猫抓破了手,幼儿园大班磕破过头,小学跟父母去埃及旅游……

一切都被记录到一个叫做“生命史”的文件里,记录者可能是父母、儿科医生、老师,文件存储于云端,每次去看病,都能被医生调阅。而医生也有义务,将本次的诊断、治疗详细地记录进去。

可以预想:这个文档会越写越长、最后可能长达几百万字,每次医生不可能全看完,这时AI就登场了。人工智能可以根据本次疾病的症状,筛选出可能相关的个人史,仅呈现这部分给医生看。

是不是有点似曾相识?没错,未来功能完备的电子病历,可能就是这样。

问患者个人史时,你是否遗漏了这些重要问题?

图 | 摄图网

不做白日梦了。回到眼前,如今现实中的电子病历,又长什么样?

电子健康记录(EHR),或电子病历(EMR),可以将病人的人口统计学、病史、用药史、过敏史、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图像、生命体征、医保账户信息等,存储为数字信息,并通过网络交换机在不同医疗环境中共享。

在许多国家,电子病历正在逐步普及。

美国:30年历史,80%覆盖率

电子健康记录系统在美国已有30余年历史,但截至2006年,只有不到10%医院拥有完备的系统。

近5年来,美国的电子病历逐渐普及,截至2014年,美国80%以上医院采用了不同类型的电子病历系统,但由于供应商不同,医院与医院间的记录差异很大,较难兼容。

英国:世界领先,却曾因“烧钱”被叫停

2005年,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开始部署电子病历系统。当时政府的目标,是在2010年,让全英国人都拥有电子病历。但这个宏大的计划,在“烧了”纳税人的240亿美元后被叫停,并被认为是最昂贵、最失败的IT计划之一。

但英国仍是全球领先的电子病历使用者,全科医生使用的GP病历系统,并不包含医保账单,而专注于临床、医药信息,并且有1998年出台的“信息保护法”患者的隐私权保驾护航。

调查发现,85%英国国民都“希望自己的医生,能看到GP病历,充分了解自己的病情、个人史”。

此外,英国还开发出了姑息治疗电子病历系统,这意味着绝症病人在转院时,不必再向新医生重新叙述漫长的个人史。

爱沙尼亚:“迷你”国家,先进系统

爱沙尼亚有多小呢?它面积差不多半个重庆市大,人口差不多顶半个海淀区。国小人稀,再加上发达的政治、经济体系,让爱沙尼亚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全国覆盖电子病历的国家。

2008年12月,爱沙尼亚推出了电子病历,内容几乎囊括了居民从出生、到死亡的全部病史。参与计划的公民,会获得一张类似身份证的卡片,用于访问自己的记录。

实施以来,爱沙尼亚全国已有95%健康医疗信息、97%处方完成了电子化。

问患者个人史时,你是否遗漏了这些重要问题?

图 | 摄图网

中国:起步较晚

相比欧美,中国的电子病历起步较晚。

电子病历通常实行9级分级评价标准。第5级是一个分水岭,其要求为“各部门能够利用全院统一的集成信息和知识库,提供临床诊疗规范、合理用药、临床路径等统一的知识库,为本部门提供集成展示、决策支持的功能。”

2016年,我国申报五级及以上的医院有4,000多家,仅14家通过了评审。截至目前,全国有37家医疗机构通过了五级及以上评审,仅占全国医疗机构的0.04%。而这一数据,在2015年的美国,是70%。

“你是试管婴儿吗?”“你还记得小时候,得过什么大病吗?”

未来,不用你问,电子病历就会告诉你。

参考文献:

1.EricJ. Topol, MD. 'LongData': A Missing Link in Patient Histories, October 10, 2018, Mescape.

2.https://en.wikipedia.org/wiki/Electronic_health_record#Switzerland

3.http://www.chyxx.com/industry/201709/560001.html

4.卫生部:《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试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