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套房源入市只網簽11%,誰買走了北京的限價房?

文 | 劉寶丹 90度地產

感謝來自V房群中的購房者接受採訪

經的“一房難求”與如今的“門庭冷落”形成鮮明對比,這就是北京房地產市場的現狀。

被寄予厚望的限競房已經開始大量入市,成為北京樓市的供應主力,然而,這個從土地出讓伊始就進行銷售限價的產品似乎沒有受到購房者的追捧,不僅成交數據略顯低迷,就連開發商也放低了業績標準,去化50%被認為是很好的業績。

來自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截止9月30日入市及待入市的限競房項目共計70個,其中入市項目18個,供給房源近萬套,但僅有8個項目有網籤記錄,網籤套數在1100套左右,網籤率僅有11%。

限競房與普通商品房的最大差別只是——單純意義上的限價,只要有北京購房資格均可購買,不存在後期出售補差價等問題,由於價格優勢,北京在今年5月還出臺一個限競房轉共有產權房的徵求意見稿,因此,限競房銷售遇冷,頗讓人感到意外。

調控持續深化,房地產市場充滿了不確定性,在這種背景下,大家的買房意願如何?購房者心裡究竟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90度地產根據V房推薦,選取三段跟限競房有關的購房經歷,為大家展示真實的購房心裡和選擇。


萬套房源入市只網籤11%,誰買走了北京的限價房?


90後北京土著“愛折騰”

限競房:No No No


小洋是一個92年的北京土著,從來不缺房子住,家裡長輩的房子很多,不過,跟很多老北京人一樣,小洋家裡的這些房子都是公房或小產權房,雖然可以一直住,但沒有產權,房子升值與否跟自己無關。

2016年底,北京房地產市場正處於空前的熱銷狀態,小洋動了買房的念頭。

小洋是個愛折騰的90後,有了買房念頭之後,他沒事兒喜歡到處去看房,從北京郊區的大棚房到山東威海的海景房,從北京的限競房到環京的改善房,他全都看了個遍。前陣子,他一連看了五六個限競房項目,房山區周口店的某項目均價2.3萬,總價200多萬,相對合適,但位置有點偏遠,小洋覺得不太適合自住,房屋後續出租也成問題,經過多番考慮,小洋最後還是放棄了。

像小洋這樣已經在城裡住習慣的北京人,一般很難搬到郊區居住,而北京限競房的項目分佈又主要以近郊區為主,遠多於主城區及遠郊區,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統計顯示,近郊區共有39個限競房項目,主城區共有24個限競房項目,遠郊區共有7個限競房項目,因此,很多老北京人即使有購房需求,限競房也很難滿足。

小洋目前在某互聯網企業的市場部工作,5-10年之後,他的規劃是自由職業者,在買房方面,如果買不到合適的內城房,他會選擇環境好的環京度假房,今年6月,他在風景秀麗的張家口下花園區買了一套花園洋房,不過,小洋的目標還是未來在北京城內買一套房。


萬套房源入市只網籤11%,誰買走了北京的限價房?


單身工程師的“買房攻略”

限競房:買買買


作為90後學霸,李然碩士畢業後來到北京,在海淀區某事業單位任職工程師,雖然住在公司宿舍省去了租房的麻煩,但買房一直都在他的規劃裡。

去年3.17最嚴限購之後,他感覺房價有下跌跡象,於是開始看房,他能承受房價是300萬,房源基本鎖定在海淀和昌平。由於限制房價,限競房的推出對二手房市場形成了一定的衝擊,購房者也大多將兩者同時作為備選。

李然最近在看北七家的某限競房項目,均價49877元/平米,有一套60平米的戶型很符合他的需求,小區對面的二手房建於2004年,60平米的房子價格290萬,跟新房價格差不多,限競房有明顯價格優勢。

縱觀北京當下的供應格局,新房大多位置較遠,而二手房在交通和配套方面比較有優勢,更靠近城裡。李然算過,同價位他在回龍觀只能購買一套40平米的二手房,雖然更靠近城裡,但房子面積太小,住起來不舒服,李然不喜歡太老的房子,怕不好轉手。海淀區的房子配套資源好,但海淀北部二手房價格太高,以保利西山林語為例,一套48平米的房子要380萬,單價將近8萬元,而海淀新推的限競房面積較大,總價高,綜合來看,這套北七家的限競房性價比最高。

買房這件事兒,李然非常果斷,地段和價格合適,環境也好,基本就差不多,大興和房山的房子雖然多而且價格便宜,但離他工作單位太遠,幾乎不列入考慮範圍,海淀和昌平的房子,他幾乎都看遍了,最後他決定購買這套限競房。

如今全國調控政策嚴厲,李然預計下半年北京二手房價格還會下降,不過對他來說,選到合適的房子就會出手。

如今房子已定,李然可以安心留在北京,作為摩羯座,雖然工作勤奮,但不浪漫,尤其不會追女孩子,至今還是單身。他平時喜歡打乒乓球和游泳,冬天偶爾會去滑雪,90度地產的粉絲們,歡迎積極推薦自己哦。


萬套房源入市只網籤11%,誰買走了北京的限價房?


周阿姨的“糾結”

限競房:再看看


周阿姨是山西人,來北京已有十幾年了,現在一家三口住在四環裡一套140平米的房子裡,兒子今年20歲,她一直計劃給兒子買套房。年初周阿姨就著手準備,但是上半年可以選的樓盤不多,她一直沒遇到合適的房子,最近新推出的樓盤越來越多,周阿姨也越來越著急,一個個對比和挑選,非常仔細,在周阿姨看來,現在大家買房積極性不高,可以慢慢挑選。

最近市場上有很多限競房推出,周阿姨看了大約10個限競房項目,比較中意大興區黃村的一個新樓盤,她覺得園林不錯,15層樓高可以接受,房子品質也說得過去,但剩下沒開盤的兩三棟樓,距離道路太近,有可能會面臨噪音汙染,周阿姨有些糾結。

說起來,周阿姨的購房要求不算高,就一個詞——舒適感。之前,她看上了石景山某開發商的一套新房,6.3萬/平米,精裝修,但房子的層高有26層,她不能接受。

還有一點讓周阿姨很介意,部分項目標明5年限售,需取得產權證明5年或繳納契稅5年後方可上市交易,從交房到拿房本就需要2-3年,也就是差不多8年之後才能交易,周阿姨的孩子還在唸書,短期內不會住這個房子,限競房又大多地處偏遠,不好出租,要麼周阿姨自己過去住,要麼就只能空著,因此周阿姨有些糾結。

周阿姨現在並不著急,除了限競房,優質二手房也是她的選擇,而且未來還會有更多樓盤入市,周阿姨想再多看看。北京樓市低迷,購房者大多處於觀望狀態,很多人都跟周阿姨一樣,在房源的挑選上更為慎重,購房決策週期也由此變長,而限競房面積比較雷同,這又從側面增加了購房者的決策成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