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松:从诗歌启航抵达故乡——赏读刘仁普诗集《故乡的名字》

刘永松:从诗歌启航抵达故乡——赏读刘仁普诗集《故乡的名字》

刘永松,笔名寒冰,云南大理鹤庆人,白族,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长篇小说《人生坐标》,小说集《大学·拾梦》,专著《晓雪评传》,在《文艺报》《中华文学》《边疆文学》《山东文学》《啄木鸟》《知音》《云南日报》等报刊杂志发表过小说、散文、报告文学,有小说入选《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白族卷》,小说作品被《百家》等选刊选载。曾获云南公安文学一等奖、中国·文狐网大奖赛短篇小说三等奖、中华文学第二届吟诵会诗歌优秀奖。短篇小说《大学班主任》荣获《中华文学》2015年年度小说奖。曾当过记者、编辑,现为云南财经大学教师。

从诗歌启航抵达故乡

赏读刘仁普诗集《故乡的名字》

刘永松

“打工诗人”刘仁普,从2002年离开家乡外出打工至今已16年有余了,但是家乡并没有随着时光的流逝淡出他的视野、他的心灵,反而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让他魂牵梦萦!因为那里是生他养他的地方,那里承载了他童年的所有记忆,那里还有他的亲人在守望,那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株植物,每一颗星辰都镌刻在了他的灵魂、他的骨髓!无论走多远,他也走不出乡情;无论飞多高,他都飞不过故乡的高山;无论时光如何流逝、世事如何变迁,他都忘不了故乡的名字。因而,他便把家乡的一草一木、家乡的记忆、家乡的亲人都用最真挚的感情浓缩、锤炼成了一句句诗,一首首诗,著成了厚重的《故乡的名字》一书。赏读这本书,

就会被诗人浓郁的乡愁、温暖的亲情、哲理的思考深深感染和打动!

《故乡的名字》这本诗集里的诗百分之八十都和故乡有关,诗人从不同的角度来抒写故乡,这些抒写大体可以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写家乡的变化、家乡的一草一木、家乡的山山水水以及对家乡的担忧和思考。如《土地 土地》、《莲峰印记》组诗、《七日祭》、《乌蒙大地》、《煤油灯》、《致大山包》、《村庄为何如此荒凉》、《村庄书》、《将星陨落》等,在里面,都是诗人最熟悉的洋芋花、庄稼里的蚯蚓、大山包、孩子、老人、村庄……这些最常见的东西就以诗人最朴素却最真挚的感情出现在诗里,读他的诗,就好像看见了诗人家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同时也深深地被诗人笔下倾注了热情和深情的山山水水、花花草草所折服,同时也让人理解了“山山水水总关情”的真谛。如果套用艾青的诗“为什么我的眼里总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用在刘仁普诗人身上就是“为什么我的诗里都是你的一草一木,因为我的灵魂安放在你的胸口”。在诗人把深情倾注在故乡每一寸土地的描写之外,诗人对家乡的变化也非常敏锐并且引发担忧和思考,比如“在一个土地被贬值的年代/春耕,常常被人们忽略/土地上,我只看到我的母亲/像一头憨厚的老牛”“我才注意到它的全部:老人,孩子/荒草丛生的土地,搁置已久的犁铧,和/空闲的房屋/一张清单,列出我的目力方式/让我看到一个村庄的荒凉”这些关于村庄变化的描写、担忧和思考,也正表现了诗人关注故乡,热爱故乡,所以故乡的任何一点变化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目光,都会引发诗人的无限担忧和思考。

第二类是写亲情的,如《母亲的声音》、《给妹妹的十四行》、《雪地里的父亲》、《回家过年》、《陪母亲坐飞机》、《亲爱的小孩》《哥哥》等,这类题材非常普通,要写出彩不容易。但由于诗人刘仁普常年在外,和亲人分离,亲情在他的心里就显得弥足珍贵,也因为距离产生美,所以他诗里的亲情显得既不落俗套,又格外朴实、真挚、温暖,让人读了之后忍不住思念起自己的亲人来,并且在心里暗暗发誓要好好珍惜亲情。

第三类是写离愁别恨和在异乡思念故乡的,如《别了,永善》、《在异乡的土地上写我的故乡》、《走在回家的路上》、《告别昭通》、《春节》《在鲁甸》、《启程》等,这些诗里浸透着诗人在家乡的日日夜夜、点点滴滴,在离开家乡的那一刻全部涌上心头,不忍离去;哪怕身处异乡,也会在万家灯火熄灭的时候,占据心头,让诗人没有一刻不思念自己的故乡。这些抒写,印证了诗人对家长深沉的热爱,用诗人自己的诗来表达就是“别了,永善/别了,家园/不管以后身处何方/你都是我一生的爱/我永远爱着/你的芳姿,你的深沉”。朴实真挚的诗句里不难看出故乡正是诗人一生永远爱着的地方!

第四类是写情系故乡,诗人的故乡发生地震以后诗人用血泪写下了诗篇《哀悼》、《地震中的孩子》、《七日祭》等,因为诗人的心和灵魂永远安放在故乡,所以即使他的身躯远离故土,远离亲人,情却一直系在故乡身上!当得知故乡发生地震,故乡的村庄变成了一片片废墟,故乡的亲人伤亡惨重时,诗人在远方哭泣、哀痛,但是作为打工仔的诗人除了悲痛,却无能为力。他既没有能力阻止灾难发生,也没有能力来救援故乡的亲人们,更没有能力来重新建设故乡,他唯一能做的便是拿起笔来悼念在灾难中离去的亲人们,正如他的诗里所写的“600多死去的父老乡亲啊/请原谅我的小/这只言片语的祭奠/希望能照亮那条黑暗的天路”。读着诗人的这组诗,忍不住热泪盈眶,被诗人对故乡亲人们的深情打动,同时也忍不住为在灾难中遇难的人们祈祷,希望天堂里没有痛苦!

《故乡的名字》这部诗集里剩下百分之二十的诗表面上看好像在写诗人所在的城市,诗人足迹抵达的地方,或者是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但细读之就会发现无论诗人身在何方,他在思考什么,都离不开他的故乡,总能在那些感怀和抒写中找到关于故乡的只言片语,或者是蛛丝马迹。有些诗里甚至没有故乡的影子,但是细读之后就会发现诗人的弦外之音里隐含着对故乡深深的眷念。用一句话总结就是“诗人的身体在异乡行走,诗人的灵魂却安放在故乡”!所以我用的标题《从诗歌启航抵达故乡》确实比较贴切,诗人用诗歌启航,灵魂抵达!

《故乡的名字》这部诗集,诗人除了为我们呈现他对故乡的深沉的爱之外,还有很多富含哲理性的诗句。这些精粹、凝练的诗句既体现了诗人深厚的语言功底和文学素养,又能让读者享受语言的魅力和引发对生活、生命的思考。而这样精美的诗句在几乎每首诗里都会有,譬如“许多认识和不认识的人/又要重新认识”“采摘一朵野花/隔着无数个村庄去吻你”“作为一个流落异乡的人/我总是把泪水看成是一种磨练”“这些年,我一直在海里行走/从来没有走出您的视线”……

这部诗集除了有很多富含哲理性的美诗句之外,语言朴实、真挚、感染力强,而且意境阔达。就如,乡愁、故乡都是一些陈旧的主题了,再加上有很多伟大的诗人写过很多关于乡愁,关于故乡的经典诗篇,如果刘仁普诗人的写作仅仅只停留在对故乡的热爱这一核心上来写的话,即使他的语言富含哲理、真挚、感人,读者也难免会被感动,但终究会留有狭隘的局限和缺憾。然而刘仁普却升华了他对故乡的爱,拓展了诗的意境,恢宏了诗的题眼。他的诗意境开阔,可以从《我相信》一诗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因为有故乡的温暖,因为心中有牵挂,因为灵魂能安放,所以他相信世间的一切美好,他懂得感恩!“尽管,心中有愧于清晨的风/也不会去做一个厌世的人/因为我懂得感恩/感恩爱、阳光和春天”,只有心中有爱也被爱的人才会写出这么真切、感人的诗句,而诗人的爱就是对故乡最真挚最热烈的爱,故乡也深沉地爱着这位在异乡漂泊的诗人!

为了能让诗人写出更多优美的诗篇以飨读者,笔者便以挑剔的目光来审视这部诗集,也便从鸡蛋里挑出了一些碎骨头,比如有些诗里有口水话,有些诗里的语言还不够精炼,有些诗还缺乏诗意和意境等。

但是,瑕不掩瑜,细小的碎骨头破坏不了整部诗集熠熠生辉的光芒。总之,这是一部关于故乡抒写最美、最动人的诗集,也充满了浪漫的气息,从诗歌启程,灵魂抵达故乡!

刘永松:从诗歌启航抵达故乡——赏读刘仁普诗集《故乡的名字》
刘永松:从诗歌启航抵达故乡——赏读刘仁普诗集《故乡的名字》

第362期

出品单位

主管单位

中共昭通市委组织部

云南省昭通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

法律顾问

云南鹤原律师事务所孙健律师

[email protected]

【环保昭通】

文艺作品展

刘永松:从诗歌启航抵达故乡——赏读刘仁普诗集《故乡的名字》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云南省昭通市环保局

刘永松:从诗歌启航抵达故乡——赏读刘仁普诗集《故乡的名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