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精神疾病也要用药治疗吗

点击右上角关注,阅读更多养生知识!

 药物治疗能改善患儿的多动及专注力,从而改善孩子的行为、学业、社交、自尊等多方面的问题。

小儿患上精神疾病,进行心理治疗、游戏治疗等,家长是可以接受的。但对于药物治疗,很多患儿家长担心会给孩子带来比较严重的副作用而不愿意接受。那么,患有精神疾病的小儿能用药治疗吗?哪些疾病需要药物治疗?药物对小儿的生长发育会有影响吗?

儿童精神障碍通常采用药物和非药物联合治疗。如果出现了典型精神病症状,如幻觉、妄想等,存在明显攻击他人和伤害自己等行为的,要采用药物治疗。儿童青少年需要药物治疗的常见疾病有:

1.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这是最常见的儿童行为精神病之一,药物治疗是重要手段,主要使用中枢精神兴奋剂、抗抑郁药等。

2.精神分裂症抗精神病药是主要的治疗药物。

3.抑郁症因抑郁症状而明显影响儿童生活、学习,甚至出现自伤、消极等行为时需要采用抗抑郁药物治疗。

4.焦虑谱系障碍分离性焦虑、恐怖症、强迫症等,当影响儿童生活、学习,或非药物治疗无效时可药物治疗。

5.抽动障碍可使用抗焦虑药物、抗精神病药等。

6.孤独症

目前没有哪种药物能够确切有效地改善孤独症的三大核心症状,但如果出现情绪不稳定、易激惹、活动过度、攻击行为等可适当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抗焦虑药物、中枢兴奋剂等。

7.失眠儿童的失眠大多存在躯体或心理因素,首先要查明病因,如果经过躯体疾病治疗或心理调整仍无效,可考虑短时间的药物治疗。

药物对小儿生长发育影响不大

目前没有研究显示,长期用药对孩子生长发育有影响。可以說,按照医嘱有好的服药依从性,对孩子今后的生活是有帮助的。

抗精神病药物对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小。胃肠道反应,如腹泻或稀便、口干、消化不良和恶心等是舍曲林、氟西汀等抗抑郁药的常见不良反应。临床应用中也有关于使用抗抑郁药后生长发育迟缓的病例报告,但很罕见。食欲下降、体重减轻本身也是抑郁症的常见症状,因此应当根据患儿病情,权衡利弊,做出最优选择。

对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影响的担忧主要集中在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药物上。中枢神经兴奋剂(哌甲酯)是治疗的常用药物,其常见的副作用是食欲下降、体重和生长率下降。儿童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家长在药物说明书上看到这一不良反应,通常都会对用药产生顾虑和迟疑。但有证据显示,服用哌甲酯出现的食欲下降大部分是轻度且短暂的,可在1周~2周内减轻和缓解。尽管接受中枢神经兴奋剂治疗的患儿可能会出现身高、体重增长放缓,但这种增长放缓似乎与食欲不佳和食物摄入量减少有关。青春前期的儿童较青春期孩子更易出现,男孩和服药前身高较高或超重的孩子更易出现。研究显示,在最初3年的药物使用期间,每年影响约1厘米,然后身高的增长会恢复到接近正常的速度,并不影响最终成人身高。

药物治疗本身能改善患儿的多动及专注力,从而改善孩子的行为、学业、社交、自尊等多方面问题。家长应权衡利弊与医生讨论后作出最有利于孩子发展的决定。

为尽量将药物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降到最低,可以采取临床观察及其他措施,包括在治疗前测量身高体重,获得以往的生长记录。将药物与食物同服或是餐后服药,而不是在餐前服药,以降低对胃肠道的影响。

一般儿科的临床用药和成人有很大区别,尤其在药物剂量上,需个体化给药,以安全实施。

基本原则:选用的药物和剂量要因儿童的年龄、体格发育、营养状况、病情而异。

1.家长要告诉医生患儿的病史,包括有无严重躯体疾病,如肝、肾、心血管病和药物过敏史等。医生会对儿童做全面体检,正确诊断,了解疾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药物。

2.医生在对药物性能及不良反应有所了解后,会选择对儿童疗效最好、不良反应最小的药物。药物以口服为主。医生还要向儿童家长说明服药治病的目的、注意事项、一般不良反应等,消除家长顾虑,取得家长合作,保证治疗顺利进行。

3.儿童药物治疗应从低剂量开始,逐步增加到有效剂量。参照相应年龄,从最低剂量开始,密切观察儿童对药物的反应,一般每2日~3日调整一次药量,逐步增加到最佳疗效,如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则不加量。

4.治疗期间,不宜轻易换药。只有在治疗一个疗程后仍无疗效,或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副作用,才考虑换药。用药时间持续多久才能停药,应当根据儿童的疾病、对治疗的反应和不良反应等多种因素来定。停药和撤药时,要采用逐步减量的方法,切忌过快撤药。

5.父母和老师的作用很重要。要能坚持长期药物治疗,必须取得儿童本人、家长和老师的合作与协助。用药前,医生要向家长和儿童说明用药目的、治疗时间长短、可能的副作用等,让儿童和家长正视,坚持用药,定期向医生反馈治疗情况;老师在协助观察治疗效果,注意症状是否改善和督促服药等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

6.用药存在个体差异,如有条件,最好借助血药浓度的治疗窗来观察药物和治疗效果。

7.选用新药要慎重,尤其只在成人进行过临床试验而没有儿童和青少年临床资料的药物,在选用时要非常谨慎。

家长不要自作主张换药停药

一些家长虽然让孩子接受药物治疗,但却不按医嘱服药,常见的不遵从医嘱的情况有,没有足剂量用药、过早停药、频繁换药等。精神科药物的治疗原则都需要足量足疗程服药。药物治疗的目标是临床痊愈,不按医嘱剂量用药,患儿的症状虽然会有所改善,但仍有残留症状始终影响患儿。

症状始终不能缓解也不利于治疗的远期疗效,残留症状也会影响孩子在学业、社交等各方面的表现。过早停药往往会造成病情反复。

精神科药物治疗的疗程包括急性治疗期、巩固治疗期和维持治疗期,在症状缓解后继续巩固和维持治疗对病情的稳定至关重要。每种疾病的巩固维持治疗期有所不同,一定要根据医生的建议定期随访,足疗程地治疗。

需要提醒家长的是,包括抗抑郁药和抗精神病药在内的大部分精神科药物起效通常需要2周左右,很多家长用了几天药后觉得药物没效,就会换医院、换医生、换药物,这样反而会影响治疗。一般建议,足量使用一种精神科药物观察期需要4周~6周,如疗效不理想再考虑采取其他相应的治疗措施。

小儿精神疾病也要用药治疗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