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一53歲男子只是「勞累感冒」,來到醫院竟要腦袋開刀?

株洲醴陵人肖某(化名)今年53歲。2個月前,他突發言語含糊,講話口齒不清,數分鐘後又自行緩解,且時常感到頭昏、頭痛不適,

但他也只是以為是患上了“勞累感冒”,沒有太多在意,但經不住親戚的勸說,他還是來到了湖南師範大學附屬湘東醫院就診。

株洲一53歲男子只是“勞累感冒”,來到醫院竟要腦袋開刀?

經過完善相關檢查,發現患者的左側頸內動脈顱內段重度狹窄,隨時會出現腦中風,一旦病情暴發後果十分嚴重,經過醫師提醒,肖某一下子慌了神。醫院予以強化抗血小板調脂治療,但治療效果不明顯。隨後,科室主任組織醫師進行探討,由於患者症狀明顯,左側頸內動脈狹窄超過90%以上,考慮進行血管內介入治療,但還需進一步進行腦血管評估及腦功能評估。

經過手術團隊反覆研究,為患者針對性的制定了一套介入治療方案。充分完成術前準備後,在各科醫師協作配合下,手術團隊運用介入技術,為患者順利實施了左側頸內動脈球囊擴張和支架置入術。術後,肖某語言模糊、頭痛症狀消失,隨後還需一週康復治療,目前,肖某已康復回家,開始正常生活。

株洲一53歲男子只是“勞累感冒”,來到醫院竟要腦袋開刀?

醫師表示:顱內動脈狹窄手術對醫生來說是一個很大挑戰,一旦狹窄的左側動脈閉塞,隨時都會出現循環供血停止而導致患者死亡。而顱內動脈狹窄引起缺血性卒中,較少出現警兆症狀,多數患者易直接造成完全性卒中(偏癱、失語、昏迷等),尤其是位於遠端的血管,側枝循環少而不完全,卒中發生率更高,更易出現明顯臨床症狀。

而造成此病的危險因素包括年齡、性別、高血壓、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目前藥物治療均難以達到理想的療效。因此,重點是預防,包括相關危險因素的處理,飲食控制、加強運動等生活方式干預。另外,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術因具有安全、可靠、損傷小、療效肯定等優點,也已成為治療顱內動脈狹窄的有效手段。

通訊員:湖南師範大學附屬湘東醫院 劉向東、林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