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吃糖並不會使人發胖

研究表明,吃糖並不會使人發胖

肥胖研究中一個基本且尚未解決的問題是什麼樣的食物最導致肥胖。專家們提出的原因各不相同,例如含脂肪或糖的食物或缺乏蛋白質的食物,因其可能會在不知不覺中使我們吃得太多。針對任何一個肥胖元兇,都可以彙集不少瑣碎的反駁證據,但在比較飲食習慣方面長期且大規模的實驗研究卻很少。讓健康的受試者多年暴食某一種食物直到肥胖,這既不道德也不現實。

但是,對小鼠進行這種實驗卻是可能的。今年夏天在《細胞代謝》雜誌(Cell Metabolism)發表的一項飲食研究中,研究人員隨機將29種不同飲食中的一種分配給數百隻成年雄性小鼠(科學家希望在之後的實驗中納入雌性小鼠)。有些食物以飽和及不飽和脂肪的形式提供最多達80%的卡路里,碳水化合物則很少;另一些則脂肪很少,大部分由主要來自穀物和玉米糖漿的精製碳水化合物組成,儘管其中有些版本的碳水化合物來自食糖。而另一種飲食的特徵是含有極高或極低百分比的蛋白質。這些小鼠保持相同的飲食三個月——估計大約相當於人類的九年——同時允許它們隨意進食和在籠子裡走動。然後研究人員測量小鼠的體重和身體組成,並檢查其腦組織是否存在基因活動被改變的證據。

只有一些小鼠變得肥胖——幾乎全是高脂肪飲食。這些小鼠在與處理獎勵相關的大腦區域中也顯示出基因活動被改變的跡象;顯然,肥的食物讓它們開心。其他飲食,包括那些富含食糖的飲食,都沒有導致顯著的體重增加或相同方式的基因表達改變。即使是含有超過60%脂肪的超高脂肪飲食,也不能顯著增加體重,而且這種飲食中的小鼠比其他同類消耗的食物少,可能是因為它們根本無法吃下如此多的脂肪。這些發現同樣出現在隨後另外四個鼠科種類的實驗中。相對高脂肪飲食的雄性小鼠變得肥胖,其他則沒有。

負責該項研究的北京中國科學院及蘇格蘭阿伯丁大學教授約翰·斯皮克曼(John Speakman)說:“看起來,如果你是一隻小鼠,吃高脂肪的飲食,並且不是極度高脂肪的話,會導致體重增加。”斯皮克曼和他的合著者認為,含脂肪膳食刺激並改變了大腦的某些區域,導致小鼠非常想吃含脂肪食物,以至於忽略了提示它們已經攝入足夠能量的其他身體信號。

該研究的重點是體重增加,而不是減少,其受試者顯然是小鼠,而不是人類。但其結果是提示性的。食糖沒有使小鼠變胖,缺乏蛋白質也沒有。只有脂肪使它們變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