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面笑匠”方清平的单口相声为何频频遇冷?

成功的人贵在坚持,但有的人成了——比如郭德纲,但有的人败了——比如方清平。解释下,我说的方清平失败,并非说他相声艺术不行,而是指单口本身就不好说,现在单口相声没什么市场,方清平又是单枪匹马,很难壮大。


“冷面笑匠”方清平的单口相声为何频频遇冷?


方清平的艺术造诣没得说,在相声界也算是老江湖了,台风稳健,发挥自如,而且还具有自己创作好作品的能力(曾转幕后多年,跟随相声作家廉春明学习创作,曾为郭德纲、蔡明等写过剧本)。我也喜欢听,下载几段放车上听,因为他的相声只需要用听,没有什么肢体语言,也能逗乐。

但他的很多作品,都是碎片化组合,没故事情节,没主线贯穿,这就缺少回味,一说一乐还行,但很容易就忘记,经不起推敲。


“冷面笑匠”方清平的单口相声为何频频遇冷?


在相声组合里,群口相声太吵杂,戏份不好拿捏,都照顾了不好接活,角色不突出,流于“递活”。突出角色吧,其他人又有点傻愣矗立着,稍不留神就把观众注意力吸住了。

单口相声过于单调,没人接活,光靠一张嘴说,和观众互动时把握不好,观众起哄了,很容易忘词,还没有任可以提示——量活。所以说相声的,大多数以对口形式出现。

郭德纲能把单口说得有人听,那是因为他已然是角、是大碗,他站那不张嘴,观众都能乐得不行,这是明星效应。如果郭德纲成名前说单口,肯定也没市场。

方清平也参加过《欢乐喜剧人》、《笑傲江湖》等娱乐选秀节目,但收效甚微,成绩一般,说明并不太被观众接受。


“冷面笑匠”方清平的单口相声为何频频遇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