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市暴跌啓示錄:會買的才是師父

01 暴跌刷屏

這兩天被股市暴跌刷屏,起先是10號晚上美股暴跌,帶動11號全球股市接力暴跌,昨天上證指數下跌5.22%,兩市有近1500只股票跌停,堪稱股災。雖然中國的股市熊長牛短,十年下來總體是熊市,與美股史上最長牛市相比,相形見絀,但千股跌停的壯觀景象,還是比較少見的。各大指數均創出四年來新低,唯獨以優質藍籌股為代表的上證50指數,在創新低上苦苦掙扎,前期的低點有被刷新的可能,位置岌岌可危。

熊市暴跌啟示錄:會買的才是師父

02 熊市賣出是最愚蠢且失敗的操作

巴菲特曾經說過,別人恐懼我貪婪,所以他老人家總是在熊市來臨時不斷抄底,作為史上最偉大的投資家,他的投資策略是牛市不斷賣出(除了那幾家非賣品),熊市不斷買入。而大多數普通老百姓,則是在熊市被嚇破膽,恐慌割肉賣出,牛市豪氣沖天,越買越膽大。如果你也跟巴菲特一樣,在評估了一家公司值多少錢後,做出買入決定,那麼可以說這筆投資,在買入這一刻就已經決定了回報會是多少。而買入時刻的最佳時機,就是在熊市裡。

熊市裡的賣出,是受到了情緒的影響,人們往往失去理性,點擊鼠標的一剎那,看似是賬面上數字的變化,實際上,你投資的這家公司,什麼也沒有變。依然經營正常,運轉正常,產品照樣生產,商品照樣買賣。所以,要賣就要學巴菲特,牛市裡別人貪婪時自己毫不猶豫的賣,這才是聰明且成功的賣出。

03 巴菲特的股市投資實操

巴菲特在《巴菲特致股東的信》中,對於華盛頓郵報,有一段話這麼寫到:"1973年年中,我們以每股不到企業價值1/4的價格買下我們在《華盛頓郵報》的持股。計算價格/價值的比率並不要求具有非凡的洞察力,大多數證券分析師、媒體經紀人、媒體行政管理人員本應該與我們一樣,可以估計到《華盛頓郵報》的內在價值介於4億到5億美元之間,而且每個人都能在市場上看到,它當時在股市上的市值僅有1億美元,價格明顯低於價值。"

華盛頓郵報的股價在1973年-1975年間,受到大熊市影響三年未漲,巴菲特深度套牢。雖然他的倉位管理讓總投資收益率沒有出現虧損,但華盛頓郵報讓巴菲特的這筆投資最多虧損了40%左右。此後,巴菲特沒有再買入,一直持有,直到2014年賣出,41年間巴菲特對華盛頓郵報的投資取得了總收益102倍的回報。

1989年-1990年巴菲特兩次買入富國銀行股份,總成本2.89億美元,平均市盈率4.3倍,市淨率1倍,到1991年的時候富國銀行受房地產市場影響,提取減值準備,造成當年淨利潤歸零,並在1992年繼續大幅提取資產減值準備,股價低位徘徊,而巴菲特在1992-1993年繼續增持富國銀行股份,總投資成本為4.23億美元。1993年富國銀行淨利潤恢復到1990年水平,ROE也呈上升趨勢,2000年,巴菲特對富國銀行的投資收益率達到10年10倍的優秀業績

熊市暴跌啟示錄:會買的才是師父

04 股市裡,會買的才是師父

巴菲特能獲得億萬財富,這與他的投資理念息息相關,會買,是他的一大法寶。他老人家的日常工作是閱讀,讀什麼呢?讀財經雜誌,讀企業財報。據說他家裡能放東西的櫃子,抽屜裡都放滿了各家公司的紙質財報,一天的閱讀量是4-5本書。有一次巴菲特去見朋友,正好這位朋友不久前從埃及旅行回來,想把金字塔的幻燈片播放給巴菲特夫婦看,結果巴菲特卻說:"我有個更好的主意,你不妨把幻燈片放給蘇珊看吧,我到臥室裡去讀一份公司年報。"足可見巴菲特對企業財報的痴迷程度。無論是記者採訪,還是他親自寫的致股東信,巴菲特從未透露他每年要讀多少份企業財報,但有傳聞這個數量是驚人的一萬份。也正是大量的閱讀,讓巴菲特擁有異於常人的商業洞察力,挖掘和投資好公司成為了股神的標籤之一。

買入的時刻,決定了你的收益。例如騰訊,在去年200港幣時買入,今天依然笑傲江湖,雖然騰訊股價今年從最高的475港元跌到265港元,但你的收益依然增加了32%,兩年時間簡單算下來年均收益率超過15%,而恆生指數今年已經跌了14%,考慮到騰訊這家公司未來發展前景會繼續成長,所以股價創出新高是遲早的事。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中國平安、貴州茅臺、招商銀行、格力電器等優質藍籌股,這些股票背後的公司經營正常,但股價卻快崩了,因為人性永不變。

熊市暴跌啟示錄:會買的才是師父

中國有句老話講,會賣的才是師父,但在股市裡,要反過來。會買,不但決定了你的收益,也決定了你的心態。熊市敢於買入的人,不但在下一輪牛市裡資產會上一個臺階,而且與熊市賣出的人相比,會買的人不會被熊市情緒影響,利用情緒,是他們的強項。因為熊市賣出的人,與牛市追高的人,很可能是同一批人,熊市買入者,利用這批人的情緒弱點,把握住資產增值的機會,笑納賣出者帶血的籌碼,並在未來情緒高漲的某一天,返賣給他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