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化設計與製造中心在漢成立,光谷國家創新中心數居全國首位

光谷強大的科研基礎積累,正在成為推動武漢發展的有力支撐,並獲得國家層面的認可與支持。10月25日,國家數字化設計與製造創新中心(以下簡稱“創新中心”)

啟動會暨揭牌儀式在光谷舉行,工信部、武漢市、華中科技大學、省經信及東湖高新區各相關領導出席。

數字化設計與製造中心在漢成立,光谷國家創新中心數居全國首位


據瞭解,這是全國第8個國家創新中心,是光谷及武漢和湖北的第2個國家創新中心。此前的4月24日,國家信息光電子創新中心已在光谷掛牌成立。至此,光谷以擁有2家國家創新中心的數量,居全國區級單位中的首位。

提升行業創新能力

工信部副部長羅文在啟動會上講話時指出,數字化設計與製造是智能製造的基礎和關鍵,是當前全球製造業發展的重點方向和趨勢。因此,要以創新中心為平臺,解決數字化設計、數字化成形制造、數字化加工製造方面的關鍵共性(點擊括號前藍字,可查閱關聯內容)技術難題。

數字化設計與製造中心在漢成立,光谷國家創新中心數居全國首位


工信部副部長羅文,在啟動會上講話,圖片源於工信部官網,特此致謝

羅文強調,創新中心要匯聚行業創新資源,疏通應用基礎研究和工程化、產業化連接的快車道,全面提升行業創新能力。並且,創新中心要彌補創新鏈條中從實驗室樣品到生產線產品中間涉及到的工藝、材料、設備、標準、檢測等短板和弱項,加快成果大規模商用進程。

羅文要求,創新中心要堅持市場化運作機制,加快形成自我造血循環發展的商業模式。在技術服務、技術轉讓、知識產權運用等方面積極探索創新商業模式,逐步實現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造血、自我發展。

商業化平臺已成立

事實上,創新中心的確如羅文所指出的,廣泛匯聚了行業內的創新資源。據瞭解,國家數字化設計與製造創新中心是由

華中科技大學、清華大學、中車株洲所、珠海格力電器、吉利汽車、武重集團等15家單位共同組建。


數字化設計與製造中心在漢成立,光谷國家創新中心數居全國首位



創新中心面向航空發動機及燃氣輪機、航空航天飛行器、航天火箭、汽車、軌道交通裝備、高端數控機床、能源及海洋重大裝備等

國家戰略和支柱行業,聚焦數字化設計、數字化分析、數字化製造等方面關鍵共性技術,建設數字化設計與製造創新能力平臺,為數字製造和智能製造關鍵領域研發核心工業軟件和核心工藝裝備等提供人才和技術支撐,形成我國數字化智能化製造技術的核心競爭力。

目前,創新中心對應的商業化運作平臺武漢國家數字化設計與製造創新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已於2017年11月份正式註冊成立。工商系統顯示,公司由華工產業集團、中車株洲、吉利汽車等15家單出資成立,中科院院士丁漢擔任董事長。

推進中國製造2025

公開資料顯示,國家創新中心是“中國製造2025”中製造業創新中心(工業技術研究基地)建設工程的具體內容。各中心主要是為解決對應域的共性需求(點擊括號前藍字,可查閱關聯內容),重點開展行業基礎和共性關鍵技術研發、成果產業化、人才培訓等工作。

數字化設計與製造中心在漢成立,光谷國家創新中心數居全國首位


根據規劃,2020年要重點形成15家左右的製造業創新中心,2025年則計劃形成40家左右的製造業創新中心,而每個產業領域僅佈局1家。這意味著每個創新中心,都是對應領域參與全球競爭的代表。

在具體的運作上,所有的中心基本上都採用“公司+聯盟”的模式,最大程度的匯聚行業創新資源,以市場化方式為主導進行運營並採用股份制。並且,

中心通過開展基礎研究、應用開發、能力驗證及行業支撐服務能力建設等,建立市場化運作機制和促進產學研用融相結合的協同創新機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