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橋米線:不用謝我,讓你金榜題名!

凡是到雲南昆明的人,都十分喜歡品嚐馳名中外的雲南風味“過橋米線”。過橋米線又有什麼有趣的故事呢?下面小編向大家介紹關於過橋米線的傳說和故事,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過橋米線:不用謝我,讓你金榜題名!

故事一

過橋米線最初起源於滇南的蒙自縣城。相傳在城外有一個南湖(現在猶存),湖水清澈如碧,湖畔垂柳成行。湖心有個小島,島上不僅有亭臺樓閣,而且翠竹成林,古木參天,景色優美,空氣清新宜人,是附近學子們攻讀詩書的好地方。有個書生到湖心的小島去讀書備考,但因為埋頭用功,常常忘記吃妻子送去的飯菜,等到吃的時候往往又涼了。由於進食不規律,身體日漸消瘦,賢妻十分心疼。一天中午,她煮了一隻雞和米線一起入罐再燉,湯麵浮了一層很厚的油,準備送給丈夫吃。她剛要出門時,突然暈倒在地,待到醒來,日已偏西,她用手摸湯罐還是熱烘烘的,連忙送去給丈夫吃,雞湯和米線仍然是熱的,丈夫吃了很滿意。究其原因是因為雞湯被厚厚的一層雞油覆蓋著,保住了熱氣。其妻從中得到啟發,後來又把豬肉片、生魚片等放入湯中汆熟後,和米線一起入罐保溫。這樣秀才就能常常吃到熱米線了。“過橋米線”由此得名。人們紛紛仿照書生妻子的方法做米線,過橋米線從此流傳開來。經過後人的加工改進,過橋米線越做越好,越傳越遠。

過橋米線:不用謝我,讓你金榜題名!

故事二

清咸豐年間(1851~1861),劉家慶在建水縣城東門坡鎖龍橋頭開設小餐館,早堂售小碗米線,晚堂賣飯菜。一天,有個從四川歸來的‘大新爺’從肉市買來脊肉,到小餐館叫幫他把肉要成薄片,專門買了一大碗滾燙的肉湯,將薄肉片放進湯裡燙熟,拌進蔥花、芫姜、韭菜、辣椒等調料,又用小碗裝米線,將長長的米線從小碗挑進大湯碗裡拌和湯料吃,店主人覺得這種吃法很特別,問他原委,說是仿北方涮羊肉的吃法,肉湯滾燙,肉味鮮嫩。以後他天天如此,帶了脊肉到這個餐館買碗肉湯吃米線,有人問他這叫什麼米線?他說:“我從橋東到橋西吃米線,人過橋來買米線也過橋,就叫過橋米線吧!"從此許多人都仿照他的做法。劉家慶採用李景椿介紹的方法烹製餘肉湯配米線賣,並以李景椿說的“過橋”來命名,“過橋米線”之名由此而來。劉氏經營過橋傳至劉世清沿襲了四代人,一直使用“過橋”之名。

過橋米線:不用謝我,讓你金榜題名!

吃過橋米線,請注意

過橋米線就是在煨好的鵝湯中加入米線和其他食品的一種獨特的吃法。初去雲南吃此小吃的人如不向別人請教會鬧出笑活:湯是滾燙的,由於表面有一層鵝油,一點熱氣也沒有,初食者往往誤認為湯並不燙,直接用嘴去喝,這樣很容易燙傷嘴皮。因此,不能用嘴直接去喝湯。在食用時應先食鵪鶉蛋,再食生片,趁湯是最高溫的時候將生片燙熟。過橋米線是分食的,每人面前生片、鵝湯、蔬菜、米線各一碗。

過橋米線:不用謝我,讓你金榜題名!

過橋米線的營養價值

米線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及酵素等,具有熟透迅速、均勻,耐煮不爛,爽口滑嫩,煮後湯水不濁,易於消化的特點,特別適合火鍋和休閒快餐食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