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警機」身後的中國電科創新密碼

本報記者 賈 婧

■自主創新國企路

說起剛剛落幕的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中國電子科技集團(以下簡稱中國電科)總經理樊友山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這次會議預示著創新中國正在翻開新的篇章,創新者要有更多的使命擔當。”事實上,作為中國預警機的研製者,中國電科始終不辱使命。在“九三”閱兵中,新一代預警機空警-500首次在天安門廣場前亮相,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

預警機工程是我國新時期國防科技領域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工程。中國的預警機事業起步時,對外引進不得、合作不能;對內國防急需、基礎薄弱、人才匱乏。以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王小謨院士為代表的預警機研製團隊,義無反顧地承擔了特殊時期的這一特殊使命。

空警-2000的研製成功解決了“掐脖子”問題,實現了我國預警機從“0”到“1”的突破、從國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備型的躍升,從此我國跨入世界上少數幾個具有先進預警機研製能力的國家行列。

實現零的突破後,空中“鷹眼”卻面臨失去“翅膀”的危機,空警-2000載機平臺無法繼續引進,空警-500的載機平臺引進再次受阻。想要擺脫困境,就必須在自己的飛機平臺上裝載重量更輕、性能更優的預警雷達。

“其實,早在上世紀90年代末,中國電科便與國際同步開展數字波束形成的技術研究,並在國際上首次提出數字陣列雷達的概念。”中國電科首席科學家、空警-2000預警機總設計師陸軍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數字陣列雷達是用數字器件替代原來使用的模擬器件,以降低系統的重量、體積和損耗。依託這一技術優勢,中國電科提出在國產平臺上構建新一代預警機的創新設想,採用了先進的數字陣列雷達技術,實現了“小平臺、大預警、高性能、新一代”的目標,自此,我國預警機事業實現了代際化、譜系化發展。

在信息系統方面,空警-500首次全面採用國產處理平臺、操作系統和數據庫,實現了對所有分系統的國產化。在元器件方面,通過原位替換、重新設計等方法,大幅壓縮進口元器件使用比例,國產化規格比超過90%,實現了信息系統的中國製造,尤其是雷達的核心信息平臺服務器100%實現國產化,完全實現中國芯。

“通過這些創新,我們提高了信息系統對平臺的適應性,擺脫了預警機發展對國外平臺的依賴。”陸軍表示,創新始終貫穿在幾代預警機研製過程當中。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在預警機研製過程中都有體現,而原始創新始終是第一位的。

“唯有掌握核心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才能將祖國發展與國家安全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陸軍說,在空警-500研製過程中,中國電科人牢記這一點。

如果說預警機的成功研製是中國電科科技創新的果實,那麼管理機制創新就是土壤。土沃才能果香,中國電科深諳其中道理,在管理機制上,他們建立起了與國際接軌的“三三制”開放式創新體系架構,以機制創新推進技術創新。

2015年,中國電科技術創新體系重構工程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二等獎。“該工程推動了中國電科技術創新由跟蹤式向自主式轉變,有助於提升我們的原始創新能力。”陸軍說。

“技術創新與創新體系建設的全面推進,正在形成一股強大的驅動力,推動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支撐國家安全與智慧事業的發展。”陸軍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