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鳴耳聾影響生活,怎麼辦?中醫療法天天練一練,就解決了

耳鳴耳聾影響生活,怎麼辦?中醫療法天天練一練,就解決了

耳鳴是一種在沒有外界聲、電刺激條件下,人耳主觀感受到的聲音,是發生於聽覺系統的一種錯覺,其聲響有高有低,音調多樣,或如蟬鳴,或如風聲,或如流水聲夾雜蟋蟀的叫聲。耳鳴可為陣發,亦可為持續性,有的耳鳴伴有耳聾,也有的單有耳鳴而不耳聾。


老年人常常會出現耳鳴、聽力下降等現象,尤其是耳鳴,使老年人的生活備受滋擾,容易引起頭痛、失眠、健忘、脾氣暴躁等不適症狀。因此,要治療老年人耳鳴、聽力下降,根源就在於補腎。湧泉穴、太溪穴(足內側,內踝後方,當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都是補腎的重穴,只要每天在家裡按揉兩側太溪穴、湧泉穴3~ 5分鐘,一週之後,就能恢復了。


另外,我們也可嘗試一下中醫傳統的自我按摩方法——鳴天鼓。此法簡單易學,是一種以手叩擊風池穴的方法,對年老腎虧引起的耳聾、耳鳴、健忘、頭暈、思維能力下降等有一定的療效。

唐代“藥王”孫思邈的養生中就明確提到“亥寢鳴天鼓,寅興嗽玉津”。孫思邈活了100多歲, 風池穴百餘歲時仍視聽不衰,神采甚茂,是歷史上有名的健康長壽老人,可見其養生得法。他發明的養生十三法中有一法名“耳常鼓”。


其具體的操作方法是:雙肘支在桌子上,閉目低頭,用兩掌心緊貼雙耳,將耳朵反折。十指放於後腦,食指抬起,搭放於中指之上。兩食指同時用力,從中指上滑下彈擊腦後枕骨的凹陷處(風池穴),此時會發出“咚、咚”的聲音,猶如鳴鼓一樣。

鳴天鼓每天可做3次,每次可做60下左右,動作的輕重程度視耳鳴、耳聾的情況而定,如聽力較差,動作可適當重一點,反之則輕些。此法操作簡單,易學易行,可作為老年人日常護耳的保健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