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中的范進,其實是明朝科舉制度的受益者

《儒林外史》中的范進,其實是明朝科舉制度的受益者

范進是吳敬梓所著的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裡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其人物事蹟主要出現在小說的第三回、第四回和第七回中,在第十八回中也有所提及。而中學時代人教版語文課本中的一篇《范進中舉》更是讓范進這個人物名揚天下,為世人所熟知。

在那篇節選自小說第三回的《范進中舉》一文中,通過對范進中舉前後的描述,揭露了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之深和世態炎涼。而范進被理所當然的貼上了一些標籤,如“深受科舉制度毒害的讀書人”“科舉制度的殉道者”“典型的科舉制度犧牲品”……這些個性鮮明的標籤,就這樣通過一篇文章而永久的貼在了范進這個人物身上,並且廣為人知。

有時候,人很容易受這些理所當然的標籤影響,思維也很容易被束縛;如果跳出原有認知,暫時屏蔽掉已有標籤,把思維發散開來,換個角度去看問題。也許就會有新的發現。

比如說《儒林外史》裡的范進,如果跳出貼在他身上的標籤,忘掉他是“深受科舉制度毒害的讀書人”等等,綜合原著對這個人物的描述,才發現范進原來是科舉制度的受益者。

為什麼說范進是明代科舉制度的受益者呢?從以下三個方面都可以得出這個答案。

一、從家徒四壁變成錦衣玉食,安享榮華富貴

原著第三回描述范進去參加科舉時“只見那穿麻布的童生上來交卷,那衣服因是朽爛了,在號裡又扯破了幾塊。”而范進的家是這樣的“家裡住著一間草屋,一扇披子。門外是個茅草棚。”范進的母親對范進說“我有一隻生蛋的母雞,你快拿到集上賣了,買幾升米來煮餐粥吃。我已是餓的兩眼都看不見了!”

從這些描述可以看出在沒中舉之前,范進穿的是破破爛爛,跟個乞丐樣的;而家也是住著茅草屋,搭著茅草棚,甚至有時連飯都吃不上。可以說,這時范進的生活狀況最底層的貧苦人的生活狀況,苦不堪言。

然而,等到范進考上舉人之後,生活也隨著發生巨大改變。原著第三回末尾這樣寫道 “到兩三個月,范進家奴僕丫鬟都有了,錢米是不消說了。張鄉紳家又來催著搬家。搬到新房子裡,唱戲、擺酒、請客,一連三日。”

可以說,范進通過科舉制度,成功地擁有了豪宅田產,傭人丫鬟,金銀珠寶等等,徹底改變自己原來貧窮落後的生活,徹底由從家徒四壁變成錦衣玉食,並且擁有了享不盡的榮華富貴。試問如果沒有科舉制度,范進如何能夠完成如此華麗的轉身?很明顯,范進是科舉制度的受益者。

《儒林外史》中的范進,其實是明朝科舉制度的受益者

二、從所有人的瞧不起到世人的奉承、誇讚、迎逢

首先,是范進的老丈人胡屠夫的鄙視和瞧不起。第三回中,胡屠夫說到范進“我自倒運,把個女兒嫁與你這現世寶窮鬼。”“你是個爛忠厚沒用的人”“像你這尖嘴猴腮,也該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鵝屁吃!”

自己的老丈人對女婿都是各種挖苦諷刺,瞧不起,極盡貶低嘲諷。可想而知,其他的鄉里鄰居更是不屑一顧;像張鄉紳之流,更是不會多看范進一眼。總言之,中舉前的范進沒有一個人瞧得上。

然而,范進中舉之後,一切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老丈人胡屠夫眼裡,范進的形象來了個360度大轉彎。第三回寫到“我的這個賢婿才學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裡頭那張府這些老爺,也沒有我女婿這樣一個體面的相貌。”通過科舉制度,范進成功的成為了老丈人眼中的完美女婿,老丈人從此對范進另眼相看,絕不會再輕視、瞧不起范進這個女婿了。

第三回中描述張鄉紳來攀談“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親近。”“我和你是親切的世兄弟”描述鄉里鄰居是這樣的自此以後,“果然有許多人來奉承他;有送田產的,有人送店房的,還有那些破落戶,兩口子來投身為僕,圖蔭庇的。”

這些都可以看出范進中舉之後,周圍的所有人對他的態度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正所謂人活一張臉,科舉制度為范進贏得了世俗的讚譽,帶來了無上的榮耀,等到范進考取進士之後,更是風光無限。這一切的一切,恰好證明了范進正是科舉制度的受益者。

《儒林外史》中的范進,其實是明朝科舉制度的受益者

三、從一介布衣成為了士大夫,成為了統治階級中的一員

原著第三回前半部分中,范進還是社會最底層中的一員;到後半部分,通過科舉制度考中了舉人,搖身一變成為了社會的上層知識分子;第七回中,“會試已畢,范進果然中了進士。授職部屬,考選御史。數年之後,欽點山東學道。”范進中舉之後,又成功考取進士,由此成為明朝統治階級中的一員。之後由考選御史升為了範學道,又由範學道升為了範通政。在十八回中描述范進時“今通政公告假省墓,約弟同行,順便返舍走走。”可想而知,范進以通政公的身份回鄉省墓時,必定前呼後擁,風光無限。

縱觀范進的一生,前大半生生活極度困苦,從二十多歲開始一直考到五十四歲才考中舉人,科舉之路異常坎坷,但皇天不負苦心人,范進終究是考中了,終究是成功了。正所謂“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范進無疑是幸運的,在五十七歲那年終於考取了進士,之後的人生如同開掛一樣,仕途一帆風順,並且迅速升官,做到了四品大員。

如果沒有科舉制度,也許范進一輩子會過得非常平凡,終生與貧窮相伴;然而,科舉終究沒有辜負范進,雖歷經坎坷,但終究通過科舉制度成功了。科舉制度為范進插上了一雙夢想的翅膀,助他登上了人生巔峰。在這一點上,范進無疑是科舉制度的受益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