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杜少卿|姑娘,你願嫁給這個高富帥嗎?(下)


《儒林外史》杜少卿|姑娘,你願嫁給這個高富帥嗎?(下)


他(少卿)是個呆子,紋銀九七他都認不得,又最好做大老官,聽見人向他說些苦,他就大捧出來給人家用。"

你(少卿)不會當家,不會相與朋友,這家業是斷然保不住的,像你做這樣慷慨仗義的事,我心裡喜歡;只是也要看來說話的是個甚麼樣人。像你這樣做法,都是被人騙了去,沒人報答你的。雖說施恩不望報,卻也不可這般賢否不明。你相與這臧三爺、張俊民,都是沒良心的人。近來又添一個鮑廷璽。做戲的,有甚麼好人?你也要照顧他。若管家王鬍子,就更壞了!"

上文分別是慎卿和婁老爹的評價 ,慎卿的評價讓我齒冷心寒,婁老爹的評價讓我嘆惋可惜又深以為然。杜少卿的輕財好義,確實是用錯了方向,最後一手好牌打得稀爛,窮困潦倒,惹人恥笑。恐怕也不是我一人,讀過《儒林外史》的姑娘大概都不想嫁給他。

吳敬梓先生筆下的杜少卿,是理想中的作者自況,現實中,吳敬梓先生千金散盡,曾困頓到冬夜繞城步行數十里藉以暖足的地步,去世時家中一貧如洗,"可憐猶剩典衣錢",朋友替他購棺裝殮,遺柩得以歸葬金陵清涼山下。

書中的杜少卿雖沒那麼慘,但最後也要靠朋友介紹寫碑文為生,還飽受世人嘲笑。鄰縣的高翰林毫不客氣地說,這杜儀簡直是杜家第一敗類,以致於人家教子侄們讀書,桌上都貼張紙條,寫道"不可學天長杜儀"。客觀評價,高翰林很刻薄,但那句"不可學天長杜儀",說得很對。

01

首先,我們看一下同樣是幫助別人,孟嘗君門客馮諼是怎麼做的。馮諼置酒買牛,召集能夠償還息錢和不能償還息錢的人都來驗對債券。債戶到齊後,馮諼一面勸大家飲酒,從旁觀察債戶貧富情況,一面讓大家拿出債券如前次一樣驗對,凡有能力償還息錢的,當場訂立還期,對無力償還息錢的,馮諼即收回債券。

馮諼說:"孟嘗君所以貸錢者,為民之無者以為本業也;所以求息者,為無以奉客也。今富給者以要期,貧窮者燔券書以捐之。諸君強飲食。有君如此,豈可負哉!"於是,"坐者皆起,再拜""民稱萬歲"。

你看,馮諼免債券前充分考察,做足了功夫,幫的是確實該幫之人,幫過之後又順乎情理地宣揚孟嘗君的仁德。

最後效果很好,在薛地百姓中埋下了感恩的種子,贏得民心,成功為孟嘗君"市義"。幾年後,孟嘗君"走背字",遭到排擠冷落,被新王免職了,只好灰溜溜回到封地,沒想到薛地的老百姓扶老攜幼、爭先恐後像迎接親人一樣歡迎他。

婁管家學馮諼,也只是對真正還不起的杜府親戚朋友才燒去借券,保證不影響杜府財政收入,還留下美名。

反觀杜少卿,這位錦衣玉食的公子,幫人是良莠不分,錢雖然花了,拿錢的卻不念好,還被看客們當成笑話。

杜太老爺曾幫看祠堂的黃大買了房子,按常理,這黃大本應感恩戴德。實際上,黃大的房子住得時間長了,需要修理,竟然想要杜少卿出錢,而杜少卿也覺得這是應該的。

我真不知道這是什麼邏輯?就像,我看見一個人沒衣服,送他一件衣服,衣服穿爛了,還得我去補,衣服不能穿了,還得我再去買,我又不是他的父母,憑什麼讓我管這麼多?

這也讓我想起,有明星資助貧困學生,後來因為種種原因不去資助,這貧困學生就口出惡言,說此明星言而無信,沽名釣譽等等,關鍵是人家的錢,此時高興了想幫就幫,過一段時間不想幫就不幫了唄,人家幫你是情,不幫你也沒錯啊!

此外,還有混吃混喝的臧三爺,有江湖騙子張鐵臂,人家本來只說是借錢,杜少卿大方地把大捧銀子送給人家。他把自己當菩薩,別人卻把他當成傻冒。

像他這樣,不管什麼人來求都大把銀子還給別人,這會讓別人覺得錢來得太容易, 稍微有一點關係的,都想去他那撈一把。道士、管家、戲子、朋友,都想佔他的便宜,甚至覺得不佔白不佔,每個人都覺得與其讓別人花,還不如讓我花呢。我看書時都替他著急,總是覺得銀子怎麼又光了?又光了?

幫助別人是好事,但是也得看幫的是什麼人,到底該不該幫,可能因為少卿年少單純,根本也分不清。如果你根本不清楚這是個什麼人,那麼本著救急不救窮的原則,不要濫施恩惠。就算是施恩不圖報,最起碼也不能讓周圍人把自己當傻子。打傘也得顧著傘把,你不能幫別人,卻把自己幫成了窮光蛋。

少卿原型吳敬梓先生由富轉貧,看慣了別人冷嘲熱諷、拜高踩低的嘴臉,充分感受了周圍人翻雲覆雨的變化。而所謂世態炎涼、人情冷暖不過是人之常情。就如朝日噴薄而出,大家都高高興興起來活動;夕陽斜掛枝頭,大家都挈婦將雛相繼回家。這並不代表人們喜歡朝陽,厭惡夕陽,只是人性自然而已。


《儒林外史》杜少卿|姑娘,你願嫁給這個高富帥嗎?(下)


02

其次,所謂吃不窮穿不窮,打算不周一輩子窮。

先說說少卿特別討厭的功名之路。我覺得書上馬二先生說得挺好的,

舉業二字是從古及今人人必要做的。就如孔子生在春秋時候,那時用'言揚行舉'做官,故孔子只講得個'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這便是孔子的舉業。講到戰國時,以遊說做官,所以孟子歷說齊梁,這便是孟子的舉業。到漢朝用'賢良方正'開科,所以公孫弘、董仲舒舉賢良方正,這便是漢人的舉業。到唐朝用詩賦取士,他們若講孔孟的話,就沒有官做了,所以唐人都會做幾句詩,這便是唐人的舉業。到宋朝又好了,都用的是些理學的人做官,所以程、朱就講理學,這便是宋人的舉業。到本朝用文章取上,這是極好的法則,就是夫子在而今,也要念文章、做舉業,斷不講那'言寡尤,行寡悔'的話。何也?就日日講究'言寡尤,行寡悔',那個給你官做?"

這一段被很多人批判,但我覺得特別實在。八股文,不過就是個求取功名的敲門磚而已,你既然已經看透了它,接不接受它的思想全在你自己,靠著這個敲門磚上升到一定階層,你愛咋咋地,總不至於狼狽到無粥下鍋,無衣禦寒,繞著城牆跑幾圈取暖的程度。

就算是清朝末年還有林則徐、左宗棠這樣的清流,更何況少卿原型吳敬梓正處在康乾盛世,賢人輩出,就連貪汙犯和紳也是能力超群的,就算官場上再醜惡再腐敗,總有可取之處。這吳敬梓怎麼就憤世嫉俗到這個地步了?別拿他和隱居田園的陶淵明相比,我覺得這根本就沒有什麼可比性,陶淵明所處的東晉末年,戰亂不斷,民生潦倒,確實是再無別路可走。

退而求其次,杜少卿不想考功名,那就做生意,當個好老闆也行。

杜少卿的原型吳敬梓一生經歷了清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三代,當時,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萌芽,經濟繁榮昌盛。如果杜少卿稍微花點心思,具體規劃一下,家裡有多少錢,有多少可以做生意,有多少可以用來幫助別人,置辦一些產業,讓錢生錢,怎麼也不至於落到個窮困潦倒的地步?

你見不得別人受苦,掏心掏肺地想幫別人,得有錢才行呀!你得開源呀!你得想著法讓錢生錢,而不能總是賣衣服賣地賣房子換錢來幫別人。

你沒經濟頭腦沒關係,家裡有管家,就算是王鬍子那樣總想撈點錢的壞管家,事事也要向杜少卿彙報的,實在用著不順手,你還可以換管家。你負責總決策就行了,不懂就問,不會就學,杜少卿的祖上幾十代行醫,廣積陰德,家裡掙了許多田莊,後世又多出狀元、進士,這麼好的基因,想幹什麼幹不成?想學什麼學不會?

再退一步說,人生在世,總得有安身立命的本事。杜少卿把與文友交往、寫文章當正經事,關鍵是這都換不來錢,喝著西北風寫文章,就算後世評價再高。杜少卿,你的心裡就不苦嗎?

《晉書》記載:"初,康居貧,常與向秀共鍛於大樹之下,以自贍給。"魏晉名士嵇康住在山陽時還和好朋友向秀吭唷吭唷地"大鍊鋼鐵",你揮槌我鼓風忙得不亦樂乎。"柳下鍛鐵"的典故由此而來。據專家考證,嵇康鍊鐵所用的工具、引水鼓排的技術都很專業,代表了當時的"先進生產力"。宋代大詩人蘇東坡有一柄製作精巧的鐵杖,據說就是嵇康的作品。你看,長嘯山林的嵇康不光是會作出《廣陵散》,他也是個自食其力的勞動者。

杜少卿,你既然不想考取功名,不走尋常路。那就像嵇康打鐵,或像王冕畫畫或者像陶淵明做個農民。

怎麼也不能這樣文不文,工不工,商不商,農不農的一輩子呀!

如果想嫁給杜少卿的話,最起碼得符合以下任意一個條件:1.本身很有錢,不管老公再怎麼浪,總有孃家做靠山!2.管得住老公,不管是"河東獅吼"型還是"百鍊鋼可化繞指柔"型,管得住是硬道理。3.無論杜少卿怎麼敗家,本著安徒生童話中"老頭子總是對的"原則,和丈夫耐得住富,經得了貧,毫無怨言。4.家裡有婁老爹那樣忠心耿耿的管家,而且可以陪伴一輩子。

唉!真是可惜了,杜少卿,這樣優秀的男子,大多數人卻不敢嫁!

不過想想古代的男人,也沒多少敢放心嫁的,嫁給杜甫,整天苦哈哈的;嫁給白居易、元稹,一個比一個好色花心;嫁給大名鼎鼎的蘇東坡好吧?偏偏美中不足,蘇東坡似有克妻嫌疑,自己活了六十多,兩任王姓妻子,一個侍妾王朝雲都早早去世,所以王姓女子慎嫁;嫁給趙明誠不錯吧,又是賭書潑茶,又是賽詩比詞,貌似甜蜜無敵,可國難當頭時不顧老妻李清照,自己獨自棄城而逃……

唉唉呀!真是繞樹三匝,何枝可依?思來想去,何人可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