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嚴監生,他真的不是個吝嗇鬼......


《儒林外史》嚴監生,他真的不是個吝嗇鬼......

圖片摘自搜狗百科


中學課文裡的嚴監生,是這樣的:

話說嚴監生臨死之時,伸著兩個指頭,總不肯斷氣;幾個侄兒和些家人都來訌亂著問,有說為兩個人的,有說為兩件事的,有說為兩處田地的,紛紛不一;只管搖頭不是。趙氏分開眾人,走上前道:“爺,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為那燈盞裡點的是兩莖燈草,不放心,恐費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莖就是了。”說罷,忙走去挑掉一莖。眾人看嚴監生時,點一點頭,把手垂下,登時就沒了氣。合家大小號哭起來,準備入殮,將靈柩停在第三層中堂內。

於是斷章取義,嚴監生被冠名中國四大吝嗇鬼,堪與葛朗臺媲美。

但縱觀全文,我們對嚴監生的誤解,可謂深深深幾許。


《儒林外史》嚴監生,他真的不是個吝嗇鬼......

圖片摘自搜狗百科


原文有關嚴監生的章節是【王秀才議立偏房 嚴監生疾終正寢】,且看原文描寫中的嚴監生到底是不是吝嗇鬼——

1、“當下商議已定,一切辦的停妥,嚴二老官連在衙門使費共用去了十幾兩銀子,官司已了。”

  • 這裡的嚴二老官就是嚴監生,他花錢幫助兄長嚴貢生解決了官司。反觀他的兄長呢?甩手掌櫃不知去向。
  • 其實這件事倘若嚴監生撒手不管也未嘗不可,反正被告是他的兄長嚴貢生,他嚴監生如若閉門不見衙役或是躲起來也拿他沒辦法,但他沒有這樣做。
  • 如果他真的是吝嗇鬼,他那個不負責任、唯利是圖、一天三五斤豬肉的兄長又是什麼呢?
  • 沒錯,嚴監生平時捨不得買哪怕是一斤豬肉,但在家人和大事面前,顧全大局慷慨解囊,看到這裡我想,這應該不是一個簡單的“吝嗇鬼”。

2、“自此以後,王氏的病,漸漸重將起來。每日四五個醫生用藥,都是人參、附子,並不見效。”

  • 嚴監生對自己的老婆王氏,每天4、5個醫生用藥,都是人參、附子,姑且不說藥品如何如何,光說這四五個醫生,就是大手筆。
  • 對比另一部名著《歐也妮·葛朗臺》,我們來看看吝嗇鬼主人公是怎麼對自己老婆的?
《儒林外史》嚴監生,他真的不是個吝嗇鬼......

摘自搜狗圖片

“1819至1820年的冬天,在當時是一個最冷的冬天。屋頂上都堆滿了雪。

葛朗臺太太一聽到丈夫在房裡有響動,便說:“葛朗臺,叫拿儂在我屋裡生個火吧;冷氣真厲害,我在被窩裡凍僵了。到了這個年紀,不得不保重一點。”

葛朗臺說:“咄,咄,咄,咄!官話連篇!太太,這算是新年發利市嗎?你從來沒有這麼嘮叨過。你總不見得吃了酒浸麵包吧? ””

——這邊主人公葛朗臺連給妻子女兒供暖都捨不得,這才是真正的吝嗇鬼,嚴監生如何與他“媲美”?!

3、“嚴致和道:“恐怕寒族多話。”兩位道:“有我兩人做主。但這事須要大做,妹丈,你再出幾兩銀子,明日只做我兩人出的,備十幾席,將三黨親都請到了,趁舍妹眼見,你兩口子同拜天地祖宗,立為正室,誰人再敢放屁!”嚴致和又拿出五十兩銀子來交與,二位義形於色去了。”

  • 這段是嚴監生與大舅子商辦妾室扶正的描寫,嚴監生拿出五十兩銀子給了兩個大舅子,他二人高高興興的走了。
  • 五十兩銀子什麼概念?前面章節周進教書每個月也不過幾文銀子,肚子都填不飽,就是當地最闊的鄉紳,給予周進老師的月工資也就6文錢左右;嚴監生出手就給了大舅子幾十兩銀子,且問吝嗇幾何?

4、“行禮已畢,大廳、二廳、書房、內堂屋,官客並堂客,共擺了二十多桌酒席。”

  • 小妾扶正擺二十多桌酒席,到這裡想必大家的心裡都有了判斷。

5、“議禮已定,報出喪去。自此,修齋、理七、開喪、出殯,用了四五千兩銀子,鬧了半年,不必細說”

  • 再看王夫人喪禮這一段,嚴監生花了四五千兩銀子。
  • 原文中貌似描述過嚴家一共也就十萬兩銀子家產,一次喪禮四五千兩銀子,四五千兩,四五千兩,重要的事情說三遍!這樣的手筆能是吝嗇鬼做得出的?我不信。

6、“叫趙氏拿出幾封銀子來;指著趙氏說道:“這倒是他的意思,說姐姐留下來的一點東西,送與二位老舅添著做恭喜的盤費。”

  • 趙氏是嚴監生扶正的小妾。這裡,嚴監生讓趙氏拿出幾十兩銀子送與大舅子,就算當今社會自己身邊的慷慨之人,又能做到幾何呢?

所以綜上所述,嚴監生其實是個對自己吝嗇、但對他人慷慨的人物,雖然在一部分生活細節上確實節儉,但不能片面斷定他是個吝嗇鬼,斷章取義的可怕正在此。這就像現實生活中流行的“打標籤”,所謂【吃貨】、【腦殘粉】......一個人又豈能是一兩個標籤就能定義的,看人看物,客觀一些、立體一些,不被錯誤的節奏帶偏,才是真正體現做人智慧的時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