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瞎養」到「科學養」,雲南會澤的高原養殖小龍蝦,游進大上海

雲南省會澤縣娜姑鎮,1.7萬多畝水田連片。種稻只管溫飽;要脫貧還得想別的招。

村民老趙嘗試帶頭養蝦。養的小龍蝦半年投了60萬元,結果虧了40萬元。

2017年,在上海市援滇幹部的推動下,上海嘉燕企業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周輝來到娜姑鎮地頭調研:田倒是適合養蝦,之所以虧本,是因為既缺技術,又不瞭解市場。

周輝認為,對娜姑鎮來說,小龍蝦養殖是脫貧好產業,但“必須實現從‘瞎養’到科學’養蝦’的轉變”。上海嘉燕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專門牽頭成立曲靖滬滇漁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蝦苗投放、技術指導和產品回收,還派娜姑鎮小龍蝦養殖基地負責人餘順波前往湖北潛江考察小龍蝦養殖。

3月底籤協議、投蝦苗,4月下旬蝦苗投放完畢,60多天後,小龍蝦收購開始。7月以來,會澤縣娜姑鎮的露天小龍蝦分揀中心每天都會迎來養蝦的群眾。“運進來的是蝦,拿回去的是錢。我們和村民都是現金交易。”餘順波說,“只要參加這個項目的都已經脫貧了。”這段時間,分揀中心每天成交額八九千元,高峰時一天支出超過兩萬元。而這些全成了當地群眾兜裡的收入。不到仨月,娜姑鎮參與小龍蝦養殖項目的217戶農戶已迅速脫貧。

養的人多了,賣不出去滯銷或者跌價咋辦?公司與養殖戶簽署保底收購合同,遇上市場不景氣時,承諾以40元一公斤的價格保底收購,遠高於一公斤24元的養殖成本,切實保證貧困養殖戶利益。

會澤養蝦,嘉燕收蝦,滬上賣蝦。科學、規範養殖出來的小龍蝦告別了“家門口的生意”,“標準化”的山泉水小龍蝦走入了大上海。“市場不缺小龍蝦,但是缺好山好水孕育的好蝦。”周輝說。

如今,與南京農業大學團隊合作,養殖和繁育技術進一步規範。同時更專注市場品牌建設開發,研發簡易的小龍蝦配料設備和食用料包,需要進一步開發周邊土地,尤其是山坡荒地,這就帶動了第一產業;榨油剩下的菜籽渣經過加工可以作為龍蝦飼料,這又發展了第二產業;通過不斷延長小龍蝦產業鏈,能夠持續挖掘新的利潤增長點,帶動當地群眾增收。

周輝認為,雲南的山川氣候造就了高原特色農業,有許多得天獨厚的優勢,但由於與市場需求對接不暢、欠缺品牌意識,優質遲遲沒有換來優價。上海企業入滇,有助於雲南的優質農產品與上海的需求直接對接,從而實現了產品的優質優價。“未來還要實現優質產品向知名品牌的提升,逐漸樹立‘雲品’的過硬品牌。”

上海是小龍蝦的消費大市,旺季每天的需求量在70萬斤左右,絕大部分蝦源來自江蘇和湖南湖北。

今年,上海首次在外省市建立專供的小龍蝦示範基地,提供蝦苗、輸出技術、集中收購。首批500畝基地落戶雲南省曲靖市會澤縣,預計可帶動當地建檔立卡貧困戶217戶,到今年6月就可以上市20萬斤小龍蝦。

從“瞎養”到“科學養”,雲南會澤的高原養殖小龍蝦,遊進大上海


上午,4萬斤蝦苗被陸續投放進會澤縣白霧村的240畝小龍蝦示範養殖基地。這裡地處伊犁河下游,水質優良,溫度在25度左右,適宜繁殖,對小龍蝦生長十分有利。

養殖基地首期建設規模500畝,白霧村佔一半,其餘主要分佈在石咀村、落裡村,均為國家級貧困村。

據介紹,會澤縣平均海拔2100米,這也是小龍蝦首次在高原地區進行養殖。農技人員把土著蝦和平原蝦苗以一比三的比例進行投放,來提高蝦苗的適應性 確保存活率。

從“瞎養”到“科學養”,雲南會澤的高原養殖小龍蝦,遊進大上海


據瞭解,會澤縣位於滇東南,生活著25個民族。這裡山高谷深、溝壑縱橫,自然條件惡劣,貧困人口比重較大。由於耕種不保收的沼澤地、水淹田有3500畝,佔耕地面積的近15%,原本幾乎無法開發利用。

通過養殖小龍蝦,年用工2000人次左右,其中優先選擇僱傭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預計項目可帶動農戶增收23萬餘元,惠及農戶44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217戶。

從“瞎養”到“科學養”,雲南會澤的高原養殖小龍蝦,遊進大上海


所有高原小龍蝦將按收購合同,以保底價每斤20元向農民收購,全部進入上海最大的小龍蝦一級批發市場嘉燕市場銷售。

項目也被列為上海援滇幹部的滬滇扶貧項目,通過幫扶小龍蝦訂單式養殖模式,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通過基地的成功示範,帶動周邊的養殖戶加入,整合資源,形成穩健的產業支柱,帶動鄉村綜合體產業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