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電樁,繞不開的話題

充電樁,已經不再是新生事物,據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月,聯盟內成員單位總計上報公共類充電樁225071個,其中交流充電樁93065個、直流充電樁65947個、交直流一體充電樁66059個,2018年1月較2017年12月新增公共類充電樁11168個。最近12個月,月均新增公共類充電樁約6403個,1月同比增長51.8%。(數據來源於網絡。)

市場的快速發展,伴隨著網上對充電樁運營的各種評論,負面居多。去分析原因,這其中當然有商人賭博心裡的驅動,也有資本熱錢逐利的推動,最終歸根到底還是充電樁市場萌芽期的不成熟。而現在,市場也漸漸趨向理性,大家也不再盲目的去搶奪資源,開始更務實的去開發有價值的充電資源。這些改變,一是來自政府層面的引導,開始更傾向於對專用站點的支持。第二也是由於資本進入了冷靜期,資本原準備通過規模效應創造盈利,但發現事與願為。理想很豐滿,顯示很殘酷,最後留下了一大堆低效運營的充電樁。

筆者在上海生活,所以我在這裡以上海充電樁市場作為樣本來進行分析,來和大家分享我的觀點。

我們先看一下“上海充換電設施公共服務市級平臺”今年九月份的統計數據,如下表:

充电桩,绕不开的话题

(計算公式:各站點利用率=各站點本月累計充電時長/各站點本月總時長)(數據來源:上海充換電設施公共服務市級平臺微信公眾號)

從表中數據我們可以看到,公交作為公共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家和上海政府這兩年的大力引導扶持下,開始逐步由燃油車走向電動化。公交由於其特點,用電非常可觀。而物流專用車方面,2016年,上海頒佈了《上海市鼓勵購買和使用新能源汽車暫行辦法》後,物流車的充電量也穩步上升。上海的出租車今年也開始電動化,未來出租車的專用站點也將成為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而單位專用站點,小區專用站點,公共站點,是為普通家用車主的配套站點。從這個數據也依稀可以看的出家用車主的使用規律和習慣。

公交站點和物流站點對象是商業客戶,目標明確,充電穩定,充電樁可以認為是配套設備。而為普通車主服務的公共,小區等站點,才是普通新能源車主關心的重點。

筆者做了個調研,發現新能源汽車的充電仍是普通新能源車主的一個實際使用問題,也是新能源車主在購車前考量的重要因素。我試著從車主充電行為軌跡來為大家還原分析:

1. 在家充電

一些新建小區和有配電容量及場地資源的小區已經安裝了充電樁,可以滿足一部分小區車主的充電需求。但還有很大一部分的老小區,沒有固定車位,沒有配電容量,充電依然對於車主是一個問題。老小區新能源汽車車主只能從自己家引電源,採用飛線的形式,給自家樓下的車進行充電。這種方式雖然對新能源車主省錢,但不適合大規模推廣,這種充電方式帶來了很大的安全隱患。

2. 單位充電

單位一般有兩種形式,一是單位獨立產權停車位,像政府行政事業單位,獨立辦公樓,獨立園區廠區的單位,主要為本單位員工提供充電服務。二是租賃寫字樓。這其實可以劃在公共充電的範疇內。由於我按目的地劃分,我暫且放在單位充電這一類。在一些辦公樓宇,特別是市區車位比較緊張的,物業不會為新能源車主提供車位預留服務。需要靠新能源車主自己去搶車位。即使佔了車位,也會帶來另外一個問題。一般員工都是坐班制,即使充電完成,車主基本不會主動去挪車位,讓給其他車主去充電。而當下了班,大家都回家了,車位空了出來,也沒有額外的充電需求了。所以充電車位被燃油車佔是一方面,同樣也會被新能源車佔據,這樣就破壞了資源的共享性。

3. 公共充電

公共充電目前主要還是在一些商業辦公樓,園區,商場停車場。一般新能源車主會將其作為臨時補電用。因為除了充電,新能源車主同時還要承擔相對高昂的停車費。一般車主不會將其作為主要充電渠道。因此這也是上海公共充電站點使用率逐漸降低的一個原因。當然,和單位充電一樣,公共站點的充電車位被油車佔據,也是普遍性問題,直接影響了充電車主的充電滿意度。充電樁的低效使用變成了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從以上充電行為軌跡分析,充電問題依然困擾新能源車主。充電樁佈局的合理與否,不單只是影響企業的投資回報,同時也佔用了社會的資源。如何能夠讓新能源車主更快更方便的去給汽車充電,這是我們每個從業者需要考慮的問題。也將影響我們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除了充電樁,蔚來汽車提出了換電的方案。這當然也是一種嘗試,成功與否要靠時間來檢驗。對於未來充電樁的發展,我認為可能會有三個趨勢:

1. 充電的快速化

隨著充放電技術的不斷提升,普通車主將可以在短時間內進行補電。假設車1度電可以續航6公里。車主充50度電便可以續航300公里,基本可以滿足普通車主一週的通行需求。如果採用7kw的交流裝,需要7個多小時,車主只能在上班時間或在家裡去充電。如果乘用車能實現120kw的直流充,25分鐘便可以充完。效率大大提高,充電將變得靈活。

2. 充電網點的密集化

在新能源汽車保有量提升的背景下以及充電技術的提升下,大體量充電站將不會成為主流,分散的小充電網點將是現實的。對於現在年輕消費者來說,我買東西寧願去家門口的便利店,也不願去大商場買。同樣道理,如果家門口有快充,我就沒必要特地跑老遠去場站充電,也不會用不安全的飛線方式給車充電。網點的密集與便利將最大程度的方便新能源車主,更有利於新能源汽車的推廣。從商業模型去分析,充1度電,服務費收1元。如果120kw的直流充電樁,一天能額定功率工作2個小時,一天的服務費收入為240元,一年的收入為87600元。現在120kw直流樁的行情大概在7萬元左右。那意味著設備投資回報週期一年不到。當然,這樣的假設需要在充電技術,場地,配電等各方面配套資源滿足的前提下成立。這種網點未來如何佈局,就要看政府和投資者的智慧了。

3. 公共充電服務的全覆蓋化

在商場等一些公共充電站,如果充電車位被傳統燃油車長時間高概率佔據,那它的存在價值就很低,也浪費了商場有限的配電資源。這些充電樁終究會被市場淘汰。只有提供全覆蓋充電服務的充電樁才有價值。在現有配電容量的基礎上,提供全覆蓋充電服務,這在短期內可以作為充電服務技術的研究方向。

阿俊觀點:

目前來看,充電樁運營市場還存在各種問題。但是,政策在不斷完善,技術在不斷進步,商業模型在不斷成熟,充電運營企業和新能源汽車企業找到一條正確的路。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7914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