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這麼有錢,爲何三分之一的騎兵部隊沒有戰馬?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生產力最發達,社會最繁榮的朝代,這點是毋庸置疑的。

英國著名漢學家李約瑟博士感嘆:“談到11 世紀,我們猶如來到最偉大的時期”。那時的北宋的國民生產總值,居然是清“康乾盛世”的兩倍多,都城汴梁“比漢唐京邑,民庶十倍”,“走卒類士服,農夫躡絲履”,集市“通宵買賣,交曉不絕”

然而經濟上如此富有,宋朝被人甚至被戲稱為“史上最不爭氣”的朝代。

宋朝這麼有錢,為何三分之一的騎兵部隊沒有戰馬?

恩格斯指出:“在中世紀,騎兵是具有決定意義的兵種。” 而戰馬是騎兵最主要的裝備之一,是騎兵的倚重所在。

既然戰馬如此重要,宋朝又如此富有,何以史料記載宋朝三分之一的騎兵部隊卻沒有戰馬?

這就要從戰馬的來源說起了。

中國古代主要的戰馬產區集中在今河北以北、陝西中北部和甘肅地帶,也就是所謂“冀之北土,馬之所生”。然而,自匈奴猖狂之後,無法獲取匹馬,只能取足於西域。到到宋仁宗時期,西夏建國,西北地區“剖分為二,其右乃西戎之東偏,為夏賊之境,其左乃西戎之西偏,秦、涇、儀、渭之西北諸戎是也。夏賊之眾,未嘗以匹馬貨易於邊郡,是則中國備徵帶甲之騎,獨取於西戎之西偏。”

宋朝這麼有錢,為何三分之一的騎兵部隊沒有戰馬?

遺憾的是,鹹平五年(1002年),党項首領李繼遷攻克靈武,西域買馬的貿易通道也斷絕了。

沒有戰馬的來源這是騎兵最主要的缺憾。

沒有戰馬的來源,那宋朝自己養馬不就行了?

答案是不行。

原因是宋朝缺乏可供大量養馬的草場,因為戰馬最好是放養,其次,馬生長於比較寒冷的北方地區,對於溫暖潮溼的氣候不適應。這些條件對主要領土在黃河以南的宋朝來說當時根本不具備養馬的條件。

更可氣的是,僅有的一點水草豐美的地方,卻不用於養馬。

那養什麼了?

宋朝這麼有錢,為何三分之一的騎兵部隊沒有戰馬?

養羊!對,就是養羊。

就是在党項人斷絕北宋西北買馬通道的那一年冬天,宋朝皇帝對宰相表達了憂慮。“帝謂宰臣曰:‘御廚歲費羊數萬口,市於陝西,頗為煩擾。近年北面榷場貿易頗多,尚慮失於豢牧。’呂蒙正言:‘洛陽南境有廣成川,地曠遠而水草美,可為牧地。’”(《續資治通鑑長編》)

就是說宋朝皇帝擔心皇宮裡面每年吃幾萬只羊,還得從陝西買,卻還是不夠吃,怎麼辦?宰相回答說,洛陽南面有個地方水草豐美,可以用來養羊。

所以,宋朝哪裡還能自己養馬?

三分之一的騎兵部隊有馬就算不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