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時期香消玉殞的花蕊夫人

五代十國時期,有兩位別具美色的夫人。人們以美豔花朵中的美蕊相比,稱她倆為花蕊夫人:一個姓徐,一個姓費。徐花蕊天生麗質,美豔多情,有才有色,以色取勝,是前蜀主王建寵愛的妃子。費花蕊端莊俊秀,國色天香,才色俱佳,以才取勝。是後蜀主孟昶的夫人。 徐花蕊高雅秀麗。可她的丈夫王建早年卻是無賴。年輕時的王建胡作非為。偷雞摸狗、竊驢販牛、走私鹽巴,橫行鄉里,臭名昭著,鄉鄰稱他為賊王八。王建是許州舞陽人。又說是今河南沈丘人,出身寒微。後因勾結隨唐僖宗入蜀的權宦田令孜,得到僖宗的信任。


五代十國時期香消玉殞的花蕊夫人


公元888年,唐僖宗去世,昭宗即皇帝位。昭宗委韋昭度為招討使、王建為行營諸軍都指揮使。統兵十萬征討成都,並建永平軍。委王建為節度使。成都攻克後,王建成為成都尹、檢校司徒。公元903年,唐封王建為蜀王。公元907年,王建在成都自立為帝。徐花蕊是成都人。父親名徐耕。徐耕有兩個女兒,都是絕色美人。王建佔有蜀地以後,慕徐氏二女美名,納兩姐妹人宮。兩姐妹天姿國色,尤其是姐姐。王建神魂顛倒。徐氏兩姐妹。姐姐寵冠後官,封為賢妃,不久懷孕生下兒子王衍,進封貴妃,她便是徐花蕊。王衍封鄭王,立皇太子,繼王建之後即皇帝位。徐花蕊的妹妹封淑妃。也生下一個兒子。授封王爵。 王建沉迷女色,日夜和徐氏姐妹尋歡。徐花蕊和妹徐淑妃乘機結交內官、朝官,專權用事。徐花蕊工於心計,設計立自己的兒子——王建最小的兒子王衍為皇太子,勢傾朝野。徐花蕊內倚權閹飛龍使唐文康,外結宰相張格。不可一世。王衍立為太子以後,王建病魔纏身。


五代十國時期香消玉殞的花蕊夫人


王建去世後。太子王衍即帝位,尊王建正室周氏為昭聖皇太后。王建去世後幾天周氏也去世,王衍尊母親徐花蕊為皇太后:徐花蕊妹徐淑妃尊為太妃。兩位交結倖臣。納賄干政,導引後主荒戲失政,後與王衍皆被後唐莊宗所殺。蜀後主孟昶雖然是亡國皇帝,但在短命的五代十國王朝中,他統治的時間最長。孟昶本名孟仁贊,是後蜀高祖孟知祥的第三個兒子,以聰明懂事、知書達禮深受父皇喜愛,歷任檢校太保、東川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明德元年,公元934年,孟知祥去世前幾天立孟昶為皇太子,遺詔大臣趙季良、李仁罕、趙廷隱、王處回輔政。孟昶即皇帝位年僅16歲。孟昶治政頗有成效。但後來沉湎聲色之中。而忘了富國強兵,不顧國家安危。孟昶喜好美色,潛心享樂,日夜尋歡。每年孟昶要廣選美女人宮。廣政六年。公元943年,孟昶下令大選天下女子,凡年13-20歲的女子都在人選之列。百姓吏民騷動,人們紛紛將適齡女兒出嫁。稱為驚婚。大臣對孟昶縱情聲色自然不滿,紛紛諫阻。但孟昶置之不理。依舊廣召美女。充實後宮。後宮美人充棟,人滿為患。孟昶將後宮女子選出美色驚人的作為寵妃。分成昭儀、昭容等十四等級。費花蕊是蜀地青城人,天生麗質,美麗動人。費花蕊自小就以秀美聞名鄉里,後才、色並重,選人後蜀深宮。孟昶見費氏有驚豔姿色,才藝出眾,大加寵幸,稱她為花蕊夫人。孟昶日夜陶醉在花蕊夫人的美色之中,縱情享樂,不能自拔。費花蕊博學多才。最長於寫宮詞。後蜀宮中官詞盛行。孟昶在費花蕊的豔歌麗賦、脂粉香陣中神魂顛倒。後蜀陷入繁榮和奢靡之中。


五代十國時期香消玉殞的花蕊夫人


孟昶過著放蕩的生活。連便壺也要用七寶裝飾。公元965年,宋軍大舉南下,孟昶走投無路,投降宋軍,後蜀滅亡。孟昶和他的後宮美人一夜之間便淪為階下囚。孟昶和太后、嬪妃、美人及文武百官浩浩蕩蕩被押往汴京。住進了利仁坊為孟昶造好的府第。費花蕊也被押解汴京。費花蕊依依不捨,被迫離開這生她養她的繁榮蜀地。這裡有她的青春歡樂,有她的無盡幸福。這是她的人生樂土。可是,淪為階下囚,只能聽任擺佈。宋太祖早就聽說了費花蕊的芳名,對她的才氣和美貌垂涎三尺。費花蕊解到汴京,太祖立即召見,果真是美豔絕倫。趙匡胤自然佔有了這位絕色奇才的女子。漸漸地。太祖貪戀費花蕊的才情美色,不能自拔,政務懈怠。晉王趙光義憂心忡忡,多次進諫都沒有用。晉王決定除掉費花蕊。有一天。晉王隨太祖到後苑騎獵,費花蕊侍駕隨行。晉王引矢瞄準走獸。突然回弓引滿而射,費花蕊一聲慘叫,當場斃命。費花蕊是一代才女,曾仿王建文風。寫宮詞九十餘首,現存約有三十餘首。孟昶的母親也十分剛烈。孟昶去世後。他的母親李氏也隨即去世。李氏為人仁厚,深明大義。李氏到了汴京,宋太祖對她十分尊重,下詔書稱她為國母,時常召見撫慰,對她說:請國母好自珍重,不要太過傷感,思念蜀地,等天下平定了,我再送國母回故土。李氏平靜地說,家在太原,如果能老死故土,就死而無憾。太祖答應平定了劉鈞就派人送她去太原老家。七天後,孟昶去世。李氏沒有哭。

用酒祭奠死者。淡淡地說:你不能為江山社稷赴死,苟且偷生,自取羞辱:我一直不忍死去,只是因為有你:如今你去了。我還活著幹什麼?李氏絕食,幾天後死去。在短短的幾十年間。五代十國就至少出了四位以貌美如仙,詩賦似錦而得名的“花蕊夫人”。一位是前蜀內樞密使潘炕的愛妾趙解愁。據史料記載。趙解愁“有國色,喜為新聲及工小詞”,是最早被人喻為“花蕊夫人”的:第二位是前蜀皇帝王建的寵妃。大小徐氏姐妹中的妹妹小徐妃,即徐惠妃,其詩詞歌賦俱佳,特別是百首《宮詞》留傳至今;第三位是南唐後主李煜之妃,閩人之女,雅好賦詩,人稱“小花蕊”:第四位是後蜀主孟昶的寵妃徐慧妃,一說姓費,別號“花蕊夫人”,精工詩詞,曾仿照前蜀《宮詞》亦賦《宮詞》百首,蜀亡後入宋。這幾位“花蕊夫人”都有較高的文學修養,擅寫作,工詩詞,據說,又都寫過脂香粉豔的《宮詞》。如此一來,不但留傳後世的《宮詞》,究竟出於哪位“花蕊夫人”之手,成了千古謎案。競連幾位花蕊夫人香消玉殞的原因也成了千古之謎。其中,尤以後蜀花蕊夫人的死因更是迷霧重重。後蜀花蕊夫人因為才貌俱佳,在國亡家滅。丈夫孟昶又被趙匡胤毒殺後,不得不委身於殺夫仇人,每日強顏歡笑,虛與委蛇,遭受了身體與心靈的雙重摧殘。最後還是死於非命。因此,被後世予以特別的同情,故而傳說也就特別多。特別有意思的是。後蜀的花蕊夫人與前蜀的花蕊夫人還有很近的血緣關係。

據宋人黃休復《茅亭客話》記載:孟昶為帝初,有怪物到徐光溥家的井中飲水。他母親說,前蜀時有這種怪物到吾家井中飲水。先主王建娶吾家女為妃,今又至此,必為吉兆。果然,她女兒不久就被孟昶選人宮中。封為慧妃,號“花蕊夫人”。徐光溥的祖父叫徐耕,曾任眉州刺史,前蜀的大小徐妃正是徐耕之女,而後蜀的徐妃是徐光溥之妹,因此,前蜀的花蕊夫人便是後蜀的花蕊夫人之姑。費姓一說似可歸零。自古紅顏多薄命,花蕊夫人究竟是怎麼死的呢?歷來就有幾種說法。一種說法是。死於趙光義之手。宋人邵博在《聞見近錄》中這樣說,一日,趙匡胤率親王和後宮嬪妃宴射於後苑,趙匡胤舉杯勸趙光義暢飲。趙光義回答道:“如果花蕊夫人能為我折枝花來。我便暢飲。”就在趙匡胤命花蕊夫人折花時。趙光義用弓箭將其射死,隨後流著淚,抱著趙匡胤的腿說:“陛下方得天下,宜為社稷自重,遠離酒色!”趙匡胤雖心中不快,卻沒有責怪他。而是“飲射如故”。而北宋末年的《鐵圍山叢談》則說,花蕊夫人歸宋後,趙光義也十分喜愛她。但無從得手。一次,從獵後苑,花蕊夫人在側,趙光義“調弓矢,引滿擬獸,忽回射花蕊。一箭而死”。

不管趙光義是何原因射死花蕊夫人。反正花蕊夫人是死於趙光義之手。 至於趙光義為何要殺花蕊夫人,有三種不同的解釋。一說趙光義高風亮節。以社稷為重,不顧一切地清除他哥哥身邊的“紅顏禍水”:二說趙光義出於羨慕嫉妒恨,我得不到的,你也不能得到,不惜毀滅一代美貌才女:三說因為花蕊夫人在接班人的問題上。說了對趙光義不利的話,因此趙光義挾嫌報復。有人認為。第一條解釋基本不成立。因為趙光義自己就是個好色之徒,後來他對南唐李煜的小周後的貪婪和強佔,就是典型例證:第二條解釋也有些勉強。趙光義雖然垂涎花蕊夫人的美色,但絕不會為一個美女而開罪趙匡胤,壞了自己的接班大事:如此看來,第三條解釋最為靠譜,沒接班前,趙光義在兄長面前表現得極為謙恭韜晦,低聲下氣。但他的忍耐有個底線,就是不能影響他接班,花蕊夫人既然影響到了他的接班,則必除之而後快。最後,不是還留下“燭影斧聲”的千古之謎嗎?第二種說法主要見於蔡東藩的《宋史演義》,說是趙匡胤和花蕊夫人纏綿了幾年後,有些審美疲勞,花蕊夫人也美色減退,趙匡胤就移情別戀,寵幸上了一個姓宋的美女,“是時宋氏年十七,太祖年已四十有二了。俗話說得好:‘痴心女子負心漢’。那花蕊夫人本有立後的希望。自被宋女奪去此席,倒也罷了,誰知太祖的愛情。

也移到宋女身上去,長門漏靜,誰解寂寥?痛故國之消亡,悵新朝之失寵,因悲成病,徒落得水流花謝,玉殞香消。蔡東藩寫的東西,雖渲染誇張,但可讀性強,只是稍失之於嚴謹,且姑妄聽之。還有一種說法更為傳奇。就是將花蕊夫人之死與宋朝最大的疑案”燭影斧聲“聯繫在一起了。《燼餘錄》甲編說。趙光義平日在趙匡胤面前曾多次誇讚花蕊夫人的才貌。後蜀主孟昶死後,趙匡胤立馬召花蕊夫人徐氏入宮,徐氏的才貌豔驚宋太祖。因此。趙匡胤將她留在身邊長達十年之久。這天晚上,趙匡胤因病臥床,到了半夜,陪伴他的趙光義見叫他不應。便乘機調戲徐氏,趙匡胤醒後看到此景。遂用身邊玉斧向趙光義砍去,於是,兄弟倆扭打了起來。趙光義奪過玉斧,反將兄長砍傷。隨後,趙光義急匆匆回到自己的府第,等到皇后來時,趙匡胤已奄奄一息了。第二天,宋太祖駕崩,趙光義矯詔繼位為宋太宗。因此。也有學者認為,大宋王朝第一疑案”燭影斧聲“的發生,導火索就是宋太宗調戲花蕊夫人。再有一種近乎神話的說法是,宋朝軍隊打進後蜀國,後蜀主孟昶投降了。

​花蕊夫人也成了宋軍的俘虜。趙匡胤見花蕊夫人生得十分美麗,便收她作了自己的嬪妃。可是,花蕊夫人被送宋宮後仍不忘故主。繪孟昶畫像私掛奉祀。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就拿出孟昶的畫像流淚訴說思念之情。此事被宋太祖回宮時看見。追問畫像為何人,花蕊夫人急中生智,說:”所掛張仙,送子之神,蜀人皆知。“所幸當時趙匡胤並未深究。而宮中嬪妃皆照圖繪像,祈仙送子。於是,送子之神便從宮中傳到了民間。到了晚清,索性將張仙男身像改為了花蕊女身像。花蕊夫人也因此被尊為送子娘娘了。據說後來趙匡胤還是知道了此事,逼迫花蕊夫人交出畫像,花蕊夫人不從,趙匡胤一怒之下將她殺死。花蕊夫人的鮮血染紅了院中的芙蓉花。人們由於同情花蕊夫人的不幸,又將她尊為芙蓉花神。相比較而言。花蕊夫人死於趙光義之手還是比較靠譜一些,其餘都是後人同情弱者心情的附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