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陽市概況

阜(fù)陽,簡稱阜,別名潁州、汝陰、順昌,位於安徽省西北部,華北平原南端。西北部與河南省周口市,西與河南新蔡縣相鄰,西南部與河南信陽市接壤,北部、東北部與亳州市毗鄰,東部與淮南市相連,南部與六安市隔淮河相望。

安徽省阜陽市概況

阜陽位居豫皖城市群、華東經濟圈、大京九經濟帶的結合部,長三角經濟圈的直接輻射區。是東部發達地區產業轉移過渡帶,具有承東接西、呼南應北的獨特區位優勢,是安徽三大樞紐之一。

阜陽代表文化是淮河文化,是甘羅、管仲、鮑叔牙、呂蒙、劉福通的故里,晏殊、歐陽修、蘇軾曾在此為官。阜陽風景優美,潁州西湖歷史上曾與杭州西湖齊名,潁上縣八里河公園為國家AAAAA級風景區、阜陽生態園和迪溝生態旅遊風景區均為國家AAAA級風景區。阜陽剪紙、潁上花鼓燈、界首彩陶等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阜南縣出土的商代青銅器龍虎尊被列為中國十大國寶青銅器之一。

歷史沿革

安徽省阜陽市概況

阜陽

阜陽市歷史悠久,人文蔚盛。歷史上以潁州(今阜陽市區)為中心的南部開發較早。西周以後,在今阜陽境內即建立了媯姓的鬍子國,臨泉境內的沈子國,潁上境內的慎等。春秋戰國時,又出現了太和原牆的原陽,倪邱的新,臨泉的寢等縣邑。由此地域概念逐漸形成。秦代始置汝陰縣,漢屬汝南郡。三國魏置汝陰郡。北魏孝昌四年(公元528年)置潁州 ,隋設汝陰郡,唐設潁州,宋設順昌府,元屬汝寧府,明屬鳳陽府。明代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潁、亳二州首次併為統一版圖。弘治九年(公元1496年)亳縣復升為州,分出。

清雍正二年(1724年)升潁州為直隸州。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潁州為潁州府,並以潁州本轄新置附郭縣,乾隆皇帝依奏賜名阜陽縣 。潁州府不僅包括今阜陽市、亳州市全境,而且含今六安市霍丘縣的大部分地界。

民國38年(1949年)2月,撤亳州市,併入亳縣。同年3月,撤阜陽市,併入阜陽縣。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時,阜陽地區有界首市、亳縣、太和縣、阜陽縣、渦陽縣、蒙城縣、潁上縣、阜南縣、臨泉縣和鳳臺縣。縣、市以下劃分區(鎮)。區以下劃分鄉(鎮)。鄉(鎮)以下為行政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設立阜陽地區專員公署,下轄八縣一個行政辦事處。

1998年2月,亳州市從阜陽市劃出,由省直轄。

2000年5月,國務院批准設立地級亳州市、渦陽、蒙城、利辛三縣劃歸亳州市管轄。目前,阜陽市轄界首市和太和、臨泉、潁上、阜南四縣及潁州、潁泉、潁東三區。

1953年9月,界首市撤銷,建界首縣。阜陽地區其它縣區劃未變。

1958年11月,界首縣與太和縣合併為首太縣。阜陽地區其它各縣區劃不變,但縣以下區(鎮)、鄉(鎮)統統撤銷,建立人民公社,公社以下劃分生產大隊,大隊以下劃分生產隊。

1959年5月,首太縣撤銷,復分為界首縣、太和縣。

1961年至1962年,阜陽地區各縣劃小公社,公社之上建區,公社以下仍劃分生產大隊,大隊以下劃分生產隊。

1964年10月,建立利辛縣。其轄地包括由阜陽縣劃出的4個區,由蒙城縣劃出的1個區,由渦陽縣劃出的3個區和由鳳臺縣劃出的2個區。

1965年,阜陽縣城關鎮改建為阜城鎮,縣級,直屬阜陽專署,其轄區為原阜陽縣城的4個人民公社。

1969年,各縣撤區並社。

1975年12月,建立阜陽市。其轄區除原阜城鎮所屬的4個人民公社外,又將阜陽縣的水上公社和阜陽縣新華區的3個大隊劃入。

安徽省阜陽市概況

阜陽

1977年1月,鳳臺縣從阜陽地區劃出,歸屬淮南市。

1979年,各縣、市再次劃小公社,社上建區。[1]

1983年,全地區各縣市撤銷人民公社、生產大隊、生產隊建置,人民公社改建為鄉(鎮)政府,生產大隊改建為村民委員會,生產隊改為村民小組。

1985年,阜陽地區轄有阜陽市、亳縣、阜陽縣、渦陽縣、蒙城縣、利辛縣、太和縣、潁上縣、阜南縣、臨泉縣、界首縣,共1市10縣。全地區共有125個區、11個區級鎮、658個鄉、33個鄉級鎮、15個辦事處、6647個村民委員會、139個城鎮居民委員會、40941個村民小組。

地理環境

安徽省阜陽市概況

阜陽

阜陽市位於黃淮海平原南端,淮北平原西部,安徽省西北部。地跨東經114°52′—116°49′,北緯32°25′—34°04′。其西北、西、西南分別與河南省的周口、駐馬店、信陽4地市的鄲城、項城、沈丘、新蔡、平輿、淮濱、固始相接,北、東北與亳州的譙城、渦陽、利辛相連,東南與淮南市的鳳臺縣、壽縣為鄰,南臨淮河與六安的霍邱縣隔河相望。

摺疊

氣候

阜陽地區位於暖溫帶南緣,屬暖溫帶半溼潤季風氣候。季風明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適中。由於阜陽地區南臨淮河,而淮河以南屬北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因此阜陽地區氣候具有以暖溫帶向北亞熱帶漸變的過渡帶氣候特徵。既兼有南北方氣候之長——水資源優於北方,光資源優於南方;同時又兼有南北方氣候之短——有的年份少雨乾旱,有的年份多雨成澇,旱澇災害頻繁,表現出氣候明顯的變異性。

摺疊

地貌

阜陽市北部與黃河決口扇形地相連,南部與江淮丘崗區隔淮河相望,

全境屬平原地帶,地勢平坦。僅東北部有龍山、輝山、狼山、雙鎖山等石灰岩殘丘分佈,其中龍山海拔105米,為全地區最高點;其餘均屬平原地貌,平坦舒展,一望無際。阜陽市地勢西北高而東南低,自西北向東南略有傾斜。東南以潁上縣姜臺子南部地勢最低,海拔17.5米。西北與東南相對落差為14.4米,地面比降為七千分之一至萬分之一。

由於阜陽市近代受淮河及其支流蜿蜒切割變遷和黃河歷次南泛的影響,境內沖積物不斷交互堆積,形成了平原之中崗、坡、窪地相間分佈,小區地形起伏跌宕,具有“大平小不平”的地貌特徵。

摺疊

水文

阜陽市水資源比較豐富。水資源主要由自然降水,河道過境水和地下水構成。全地區年均降水820至950毫米,年均河道過境水徑流量38.22億立方米。50米以上淺層地下總量每年69億立方米,水資源總量每年約在96.52億立方米左右,可利用量每年在72.22億立方米,水供需比為1.81∶1。每年尚餘水33億立方米。

阜陽市境內河流均屬淮河水系。主要自然河道從西往東依次有谷河、潤河、泉河、潁河、西淝河、茨河、氵解河、包河等。這些河道大都源於黃河南岸平原,屬原雨坡型河道,水源補給主要靠平原地區自然降水;其中只有洪、潁2河承受一定面積的山區來水,屬山水型河道。

阜陽市地下水資源豐富。淺層含水巖組有兩個含水層,一層約在5至20米,另一層約在30至50米,均受古河道帶發育控制。淺層地下水運動以垂直交替為主,側向徑流極其微弱,屬“入滲蒸發型”。 地下水水質較好,屬碳酸鹽淡水,礦化度小於每升1克,含鹽度在每升5毫克當量左右,含鹼度小於每升4毫克當量,尚未受到人為汙染,適宜飲用和工農業生產用水。

自然資源

摺疊

生物資源

安徽省阜陽市概況

阜陽

阜陽市生物資源相當豐富。野生植物有馬齒莧、蔞蔞菜、豆本菜、麵條菜、竹節草、獨草、澤蒜、薺菜、地衣、木蛾、野木耳等。野生動物哺乳類:有黃鼬、野兔、野貓、剌蝟、蝙蝠等;爬行類:有守宮(壁虎)、蜥蜴、赤練蛇、蚯蚓、烏風蛇等;鳥類:有喜鵲、麻雀、杜鵑、啄木鳥、貓頭鷹、烏鴉、鵪鶉、斑鳩、地牯牛、灰鶴、喳喳兒、青雀、灰鷺等;魚類:有鯽魚、魴魚、黑魚、黃魚感、泥鰍等。蟲類:有蜈蚣、蜻蜓、蟬、蝴蝶、馬蜂等。[3]

摺疊

礦產資源

阜陽市礦物已探明的有煤礦、鐵礦、石灰岩礦和大理石礦。

阜陽市在距今2.7億年至2.4億年的二迭紀形成淺海相——陸相砂頁岩含煤構造,已探明地下煤礦儲量為46.93億噸,其中工業煤儲量9.56億噸,主要分佈在潁上縣境內。

鐵礦已探明的僅1處,位於潁上縣縣城西南18公里的陶壩子一帶,系霍邱鐵礦的延伸部分。礦體賦存在前震旦紀變質岩系中,為沉積變質鐵礦。阜陽市的煤炭蘊藏量達100億噸,可採儲量80多億噸,而且皆為5700大卡左右的優質煤炭。

由國投新集 口孜東礦新集集團投資的劉莊煤礦、謝橋煤礦年產均超過800萬噸,其中劉莊煤礦有兩個第一:被譽為國內第一對數字化的礦井;高度為90.8米的“亞洲第一井塔”。

摺疊

地熱資源

阜陽近60平方公里的地下,還儲有豐富的地熱資源,太和縣、阜南縣已經開採利用的地熱井,單井出水量每天在500噸以上,水溫可達40~50℃,並含有豐富的對人體有益的化合物和微量元素。

摺疊

水資源

阜陽近60平方公里的地下,還儲有豐富的地熱資源,太和縣、阜南縣已經開採利用的地熱井,單井出水量每天在500噸以上,水溫可達40~50℃,並含有豐富的對人體有益的化合物和微量元素。

人口民族

2014年末,阜陽市常住人口為782.3萬人(居全省第一位),比上年末增加10.7萬人,增長1.39%。城鎮化率37.50%,提高1.27個百分點。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389.6萬人,女性人口392.7萬人。全年人口出生率19.03‰,人口死亡率6.39‰,人口自然增長率12.65‰。歷史文化

摺疊

特產

阜陽鹹鴨蛋阜陽河流眾多也是養鴨蛋好地方,自然鴨蛋也很多,阜陽有個最普遍也是最傳統的方法,是由天然燒鹼(草木灰),食用鹽(無公害),醃製15——20天,個個出油。

太和貢椿

太和貢椿中國唐代曾用此物作貢禮,清朝時被御封為“貢椿”,名揚天下。 尤其在穀雨前採摘的椿芽,更是香鮮脆嫩,食之能使人提神、明目。既可沏成椿芽茶,又可調拌成麵食。 據《中國中藥大全》記載,椿芽可防止咳嗽、嘶啞、水土不服及妊娠反應等症狀。太和椿芽尤以黑油椿品質最佳,穀雨前來摘,醃製後長年不腐,常食可抗腫瘤。

紅薯粉絲阜陽自古盛產紅薯粉絲,但產於阜南縣苗集鎮的“張古牌傳統農家粉絲”最為著名。

太和櫻桃

太和櫻桃太和縣是中國櫻桃的主要產地,唐宋時期已有名氣,著名品種有:大鷹嘴、杏黃桃、黃金桃、金畿桃、銀紅桃等。其特點為成熟早,果核內無仁、含糖量高。

荊芥是安徽省阜陽市栽培歷史較久的一種夏季綠葉香辛蔬菜,其柔嫩莖葉可作涼拌菜,具有清涼薄荷香味;炒食魚、肉、蝦時,放入荊芥可解除腥味。荊芥在醫學上也有一定價值,取其花穗入藥,可祛風利咽,消除咽腫、火眼等。

柳編阜南黃崗、潁上半崗利用當地豐富的杞柳資源,早在明清時期,就從事柳編生產,為傳統手工藝產品,主要有各式提籃、麵包籃、水果盤、食物箱、花籃、動物籃等40多種型號,600多個品種。產品已遠銷日、意、荷、英等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阜南杞柳:全縣已發展杞柳十萬畝,年產鮮條1.5億公斤,年創產值2.5億元,面積、產值均居全省第一,是中國四大杞柳產區之一。阜南縣柳編工藝已有500年的歷史,產品暢銷國內二十多個省市、出口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阜南縣有二十餘萬人從事柳編加工。2000年,阜南縣被評為“中國名特優經濟林之鄉”。

界首盧氏彩陶

界首彩陶秉承唐三彩遺風,又吸收了剪紙、木版年畫的藝術風格,在製陶技藝中自成流派。在胎面的製作上,界首彩陶飾以兩層化妝土,在刻畫過程中表現出赭、黃或赭、白兩種基本對比色;在刻畫題材上,除以生活中的花、鳥、魚、蟲為創作對象外,還著重吸取了傳統戲曲中的藝術元素,以一幕幕場景的形式加以表現,盧山義的"刀馬人"系列是其代表!

摺疊

美食

阜陽地鍋雞

阜陽小吃屬安徽沿淮風味,以蚌埠、宿縣、阜陽等地為代表,主要流行於安徽中北部。沿淮風味有質樸、酥脆,鹹鮮、爽口的特色。在烹調上長於燒、炸、餾等技法,善用芫荽、辣椒配色佐味。

地鍋雞

地鍋雞,現盛行於皖北一帶,特點:地鍋雞很嫩,又保住了雞特有的香味。名稱來歷:舊時農村用的鍋多用磚頭砌起外糊泥巴,在地上添柴燒飯,所以稱為地鍋。地鍋雞的特色在於燒時用木炭,大鐵鍋保持土菜風味,鍋上貼一圈死麵鍋餅。起鍋時雞香餅脆。

格拉條

大概起源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阜陽,是阜陽特有的一種食物,頗受當地人的喜愛,它的名字來源大概是以下原因:在阜陽“攪拌”的方言是“擱拉”。而這種類似麵條的食物需要將各種作料均勻攪拌所以就被稱為“格拉條”格拉條是一種麵條,都叫格拉條。

太和板面

即太和羊肉板面,是安徽北部地區麵食的一面旗幟。相傳太和板面源於三國時期。桃園兄弟”劉備、關羽、張飛駐守潁州(今安徽阜陽),張飛吃麵總嫌太軟、不筋斗、清淡無味;廚師多次琢磨,面經過上百次的試和麵成功了;而後張飛對廚師又指明要用羊肉做湯為料,廚師靈機一動,添加近十多種能食用的藥材(當然也包括辣椒)和羊肉一起為張飛做面,張飛吃後頓感可口。之後安徽板面便在穎(阜陽)、宛(南陽)、襄(襄樊)廣為流行。

撒湯

撒湯,是流傳於民間的一種小吃,起源於古潁州。撒湯以其簡單的做法和鮮美的口味被流傳開來。撒湯主要是用羊或者雞的骨頭來熬製的湯,湯裡稍微勾點芡汁,讓湯濃一點。打一個雞蛋在碗裡攪勻,用滾開的湯汁一衝,衝成蛋花,鮮美的撒湯就做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