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和投資:從四大功能點出發,重新審視保險產品的配置需求

清和投資:從四大功能點出發,重新審視保險產品的配置需求

導讀:近3年來,通過資產配置來進行風險分散的理念愈加被個人投資者所接受;防止財富過度集中於單個資產類別成了投資者在波動環境中管理風險的重要手段。

自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以來,金融市場投資者已經漸進式地感受到了投資環境的切實變化。從二級市場政策的起伏、人民幣匯率制度的改革,到房地產市場調控力度的變化和剛性兌付的逐漸打破,投資者在短期投資中面臨的不確定性越來越大。在此背景下,近3年來,通過資產配置來進行風險分散的理念愈加被個人投資者所接受;防止財富過度集中於單個資產類別成了投資者在波動環境中管理風險的重要手段。

清和學院研究中心調查發現,除了改變投資思路、利用特殊金融產品分散風險之外,很多投資者對另一個風險管理工具—保險的重視程度仍有較大欠缺。由於早期國內保險銷售市場的野蠻式發展以及產品本身的缺陷和劣勢,很多投資者對保險產品帶有較多誤解和牴觸情緒,或把保險營銷視為惡意營銷,或將其與常規金融投資產品相混淆。

其實,保險本身並無“原罪”,它只是一種客觀市場需求的產物。保險是極為重要的風險管理工具,但也並不是能解決一切問題的萬能靈藥。清和學院研究中心認為,理性客觀地審視保險產品和自身保險需求,不讓其成為個人資產配置上的短板,是投資者在宏觀環境波動期中的一門重要功課。

現代意義上的保險起源於14世紀初的意大利,貿易商為了轉移海運面臨的意外風險,自發與擔保人達成保險合同,通過繳納一定保費的方式來換取貨物損失發生時的賠付,這為全球海上貿易的快速發展提供了保護基礎。雖然經過數百年演變,保險產品的豐富程度早已今非昔比,但清和學院研究中心認為,保險對投資者的首要意義——即對風險的管理——並沒有發生本質變化。根據當下宏觀環境以及個人投資者的財富管理需求,我們建議投資者著重從以下4個功能點入手,分析保險產品對自身的適用性。

功能點1:對沖健康問題導致的金融風險

清和學院研究中心認為,溯本清源,現代保險產品(壽險、重疾險、高端醫療險等)所提供的主要功能就是對人本身可能出現的生命健康問題所帶來的經濟損失的補償。而從宏觀角度來看,此類經濟損失的發生概率正逐漸上升。

以癌症為例: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原衛生部)國家癌症中心2月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惡性腫瘤估計新發病例數380.4萬例,平均每天超過1萬人被確診為癌症,每分鐘有7個人被確診為癌症。數據還顯示,中國0-74歲人口累積發病率為21.58%,也就是說中國人一生中患上癌症的概率超過五分之一。

清和投資:從四大功能點出發,重新審視保險產品的配置需求

在人口老齡化加速的背景下,癌症病發率的升高是我們不可迴避的生命健康風險。值得慶幸的是,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出現了越來越多可以治療癌症的新型藥物和生物療法。美國癌症學會1月發佈的報告顯示,美國癌症死亡率從1991年到2015年間下降了26%,其中癌症的早期診斷和治療是此數據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國國家癌症中心的數據也顯示,美國所有癌症的平均五年生存率已達到66%(而中國由於診斷較晚而僅有30.9%)。

但在病人壽命延長的同時,癌症治療藥物和療法的成本卻不斷提高。美國多項調查統計顯示,過去的幾十年中,癌症藥物的平均價格一直以大幅高於通脹的速度上漲。另有數據顯示,近年來新研製出的抗癌藥的月費用不斷上漲,有的甚至高達6.5萬美元/月。去年,首個經過美國FDA批准的CAR-T療法開始被用於治療白血病,價格高達47.5萬美元/次。

清和投資:從四大功能點出發,重新審視保險產品的配置需求

癌症藥物的月度消費額中位數分佈。來源: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因此,對很多癌症病人來說,“續費”=“續命”正成為一種殘酷的現實。即便對處於財富階層上游的高淨值人群來說,癌症等重大疾病所帶來的經濟損失,也是一種不可小覷的財務風險。所以,無論是處於中產階層或者高淨值階層的投資者,都應該結合自身的健康狀況以及資產情況,認真審視自身對保險產品的配置需求。

功能點2:對資產流動性的補充

清和學院研究中心建議投資者在通過資產配置分散風險的同時,也需要合理搭配資產的流動性以滿足常規及突發的資金使用需求。

從資產特點上來看,保險的流動性可能會被很多投資者低估。對於流動性,投資者往往接受的觀點是現金/存款->債券/類固收->股票->不動產->私募股權。在這個鏈條裡,保險往往被排在不動產甚至私募股權之後,成為一個負現金流符號。

不過,從資產安全角度和賠付發生角度考慮,保險的流動性並沒有投資者印象中那麼低。首先,衡量流動性不能只看交易渠道和交易量,也要考慮交易價格——股票、債券可以通過交易所快速轉化為現金,但投資者卻無法保證其交易價格的高低。其次,投資活動面臨的道德風險和市場風險,尤其是尾部風險,可能使資產類別原有的流動屬性完全失效。直觀地說,套牢的股票和延期對付的固收,並不能滿足投資者的流動性需求。

現實中,投資者需要補充現金的大部分情形,恰恰卻是計劃外的狀況,比如人身發生意外、重大疾病或家庭、企業的財務突生變故。這時,保險產品所賠付的現金,無疑是對投資者最好的流動性支持,也是其他長期投資項目的資產安全的保證。同時需要指出的是,在滿足一定條件的情況下,投資者也可以通過抵押保險單的方式進行融資。能提供保單抵押貸款的機構包括保險公司、銀行、第三方貸款機構等,貸款額度一般以保單現金價值或賬戶價值的80%或以下來計算(部分海外保單可達90%)。

保險單抵押貸款的利率由市場情況、機構類型和國家地區等因素決定,一般情況下保險公司最低,三方貸款公司最高,銀行則居中。不同類別和投保日期的產品的貸款利率也有區別,以平安人壽為例,年化利率在4.25%-9%之間不等。由於市場利率水平較低,海外保單的貸款利率目前也相對低於國內。

相對比股票、股權質押,保單貸款這種融資形式避免了抵押物市場價值變動帶來的“爆倉”風險。

最後,根據《保險法》規定,對於償付能力嚴重不足的、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保險公司,保監機構可予以接管,而被接管的保險公司債權債務關係不變,這也從法律層面確保了投資者手上保單的安全有效。從以上的角度來講,保險產品對補充投資者的資產流動性有著特殊的重要意義。

功能點3:一種常見的海外資產配置的載體

自2015年8月以來,人民幣匯率打破2005年以來單邊升值的預期,進入了雙向浮動的通道。投資者在生活、消費越來越國際化的同時,也不得不面臨本外幣匯兌帶來的風險。

清和投資:從四大功能點出發,重新審視保險產品的配置需求

清和學院研究中心認為適當的海外資產配置是投資者,尤其是高淨值投資者不可迴避的議題。相較部分國內產品,海外部分保險具有保費低、賠付金額高、分紅高、理賠範圍廣、理賠條款更人性化等優勢。一些海外保險產品還擁有更靈活的賠付方式以及可定製的條款。除了保險保障功能,海外保險還能幫投資者實現教育、養老金設立等功能,是除了固定資產最重要的海外資產配置載體。

但需要注意的是,海外保險產品的有效性受各地法律政策以及國內相關外匯政策緊密影響。投資者需要通過正規的專業機構進行諮詢,全面瞭解產品特點及相關政策規定,避免通過地下市場等渠道投保。

功能點4:相對實用的財富傳承工具

知名諮詢機構BCG去年7月發佈的《中國財富傳承市場發展報告》顯示,中國高淨值家庭正面臨“風險隔離、基業永續、家財穩固、個性化傳承”四大核心需求。在中國獨特的市場環境下尋找合適的財富傳承工具,成為越來越多高淨值家庭的期許。

清和投資:從四大功能點出發,重新審視保險產品的配置需求

在西方發達國家,家族信託已經成為高淨值家庭進行資產安排的成熟工具。但由於中國尚沒有完備信託登記制度,行業基礎設施較境外相比較為薄弱,無法將股權、不動產、收藏品等資產裝入信託,制約了家族信託業務在境內的高速發展。在這樣的特殊條件下,保險金信託成為了一種相對實用、方便的結構安排。

保險金信託以保險金給付為信託財產,由保險投保人和信託機構簽訂保險信託合同,當被保險人身故發生理賠或滿期保險金給付時,由保險公司將保險金交付受託人(即信託機構),受託人依信託合同的約定管理、運用並按信託合同約定方式,在特定的時間將現金資產分配給受益人。

這種結構安排充分利用了保險的風險隔離特點和信託的靈活安排特點,使財產能夠按照預先設計,在法律的保障下,按照一定的時間分配給特定的對象,為中國高淨值家庭的財富際代傳遞提供了一種新的渠道。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在保險金信託的操作細節上,中國《保險法》和《信託法》中還存在一些不夠明晰的區域,需要通過專業人士的幫助進行謹慎的安排和規劃。另外,一些高淨值家庭為了更好的資產隔離和隱私保護效果而選擇海外保險金信託或家族信託,面臨著海外陌生法律、稅務環境的挑戰;他們更需要通過與專業機構和專業人士的深度合作來保證財富傳承的安全、順利。

總 結

可以預計的是,由於部分營銷行為的誤導,投資者對保險的誤解和爭議還將繼續。但在過去近700年的人類經濟活動歷史中,保險作為風險管理工具的重要作用是無法被否認的。以上4大功能點可能對應了很多不同類型的保險產品,其適用性並非放之四海皆準;而投資者應該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和需求,理性地分析相關產品的屬性與特點,確定自身保險配置的必要性和恰當的配置額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