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狀病毒肆虐幼兒園!牢記3「不」1「補」,讓孩子遠離上吐下瀉

剛做兒童託管不久的好友這幾天非常焦慮,在她那兒託管的孩子們,自前天起一個接一個的出現嘔吐情況。

她擔心孩子們的情況,也愁著怎麼跟家長解釋:“8個娃直接倒了6個!這是什麼傳染病嗎?真像他們說的,是我的飯菜有問題嗎?食物中毒?”

輪狀病毒肆虐幼兒園!牢記3“不”1“補”,讓孩子遠離上吐下瀉


我捋了捋事情經過,建議她讓家長們帶孩子去驗大便,果然都驗出了輪狀病毒陽性結果。

這下朋友放心一些了,她知道輪狀病毒感染是自限性疾病,這意味著中招的孩子們最起碼不會有什麼大礙,一週左右大家都會痊癒的。

看看日曆,專門在秋冬季活躍的輪狀病毒又要開始作妖了:每年這個時候,輪狀病毒攜著的三個跟班兒:劇烈嘔吐、頻繁腹瀉、持續發熱,都讓一批孩子遭不少罪。

且由於輪狀病毒的傳染性較強,5歲以下孩子,幾乎每一個都得經歷輪狀病毒的“洗禮”,因此它又被稱作“幼兒國民病”,家長們聞之色變。

但其實恐懼只是源於未知,

當了解過輪狀病毒,你就會知道,秋季腹瀉並不可怕。


輪狀病毒肆虐幼兒園!牢記3“不”1“補”,讓孩子遠離上吐下瀉

秋季腹瀉是什麼?

孩子腹瀉的原因有很多,秋天常見輪狀病毒感染,冬天常見諾如病毒感染,除此之外,還有細菌感染、食物中毒、藥物副作用等原因。

我國的輪狀病毒感染流行高峰是10月至次年2月,所以,它另一個通俗名叫“秋季腹瀉”。毫不誇張地說,輪狀病毒位居小兒腹瀉病原第一位。

6個月以下的嬰兒體內通常有媽媽的抗體保護,成年人也有更強的抵抗力,所以秋季腹瀉一般更多發生在6個月到5歲的孩子身上,其中1歲以下的寶寶是高發人群。

輪狀病毒肆虐幼兒園!牢記3“不”1“補”,讓孩子遠離上吐下瀉

秋季腹瀉的症狀

秋季腹瀉往往發病突然,上午還活蹦亂跳呢,下午可能突然就開始嘔吐。

一般,得病初期,寶寶常以發燒、嘔吐在前,腹瀉會在病程的第2~3天出現,排洩次數多,一天甚至可能拉肚子多達10~20次。

此外,輪狀病毒的大便很有特點,容易被辨認,它的別稱叫蛋花便,一般帶有大量水分,呈“蛋花湯”狀。

如果發現孩子出現蛋花狀大便,建議儘快將排洩物送檢,目前很多醫院都能迅速檢驗出輪狀病毒。

採集糞便的方法:不要直接從尿布上取樣,容易汙染樣本。最好的方法是在尿片上裹一層保鮮膜,在孩子便後,將保鮮膜內容物密封,2小時內送往醫院檢驗。


輪狀病毒肆虐幼兒園!牢記3“不”1“補”,讓孩子遠離上吐下瀉


如何應對秋季腹瀉?

秋季腹瀉是一種自限性疾病,一般經過3-8天左右,孩子們又會朝氣蓬勃啦!

但孩子生病,家長難免慌亂,有時候因為太心疼了,反而讓孩子白白多吃苦。

其實家長能做的事情很簡單,牢記“3不1補”,就能等待自然病程結束。

1. 不止瀉

很多家長也明白這個道理,但是看孩子難受,實在是忍不住想止瀉——停!千萬不能止瀉!

說白了,輪狀病毒的病程就是病毒在消化道感染後增殖,最後被身體排洩出來的過程。

止瀉恐怕是幫助病毒繼續在身體裡多停留一會兒,所以盲目止瀉,不僅對病情毫無幫助,還可能延長自然病程。

要知道,輪狀病毒感染導致的重症很少,大部分都是輕症,只要不瞎折騰,孩子很快就會好轉。

2. 不用抗生素

秋季腹瀉是由病毒導致的消化道感染,而抗生素只針對細菌造成的感染,不僅殺不死病毒,還會增加腸道負擔,導致寶寶腸道菌群失衡,從而加重腹瀉。

所以千萬不要用抗生素來對付秋季腹瀉。

如果孩子發熱,體溫超過38.5℃,可以服用布洛芬或對乙酰氨基酚,它們都是安全有效的退燒藥。

輪狀病毒肆虐幼兒園!牢記3“不”1“補”,讓孩子遠離上吐下瀉

3. 不禁食

有的家長看到孩子拉肚子,他們會不讓孩子吃東西,以為肚裡沒有食物就不會拉了——這是沒有弄清楚孩子腹瀉的原因。

事實上,孩子在大量丟失營養的情況下,禁食反而是弊大於利的決策,甚至有可能加重脫水,這一點也不利於疾病的恢復。

在嘔吐非常頻繁時,可以暫停進食,但一旦孩子不吐了,就可以少吃多餐,逐步恢復日常飲食,清淡食物優先考慮。

高糖分、高油脂的食物容易加重體液的丟失,需迴避。

已添加輔食的孩子,腹瀉期間不建議添加新的輔食種類,否則一旦食物過敏,可能增加消化道負擔。

4. 口服補液鹽

事實上,腹瀉本身不可怕,它導致的脫水才可怕。

由於孩子對水和電解質的需求比成人更大,而且輪狀病毒感染會造成機體短時間大量丟失水分和電解質,所以保證孩子不脫水是最重要的目標。

當孩子出現嘔吐、腹瀉,家長第一時間就要備好口服補液鹽(ORS)。

當孩子輕中度脫水,他的口腔粘膜可能稍微乾燥,口渴,哭時少淚,6小時只有一次小便;

如果孩子重度脫水,他的眼窩和頭部囟門可能是凹陷的,哭的時候連眼淚都沒有,排尿明顯減少甚至無尿。

如果孩子暫時沒有脫水症狀,那麼可以在每次便後,多次少量的服用一定劑量的補液鹽,直到腹瀉停止:

輪狀病毒肆虐幼兒園!牢記3“不”1“補”,讓孩子遠離上吐下瀉

如果孩子出現中輕度脫水,那麼按體重計算劑量,(50~75)ml×體重(kg),並在4小時內喝完,比如20kg的孩子需要在4小時內補充1000~1500ml補液鹽。

重度脫水時,請儘快就醫。重度脫水的情況如果不能得到及時糾正,可能損害大腦等器官,嚴重時甚至危及生命!

有媽媽疑慮,不是說1歲以下的孩子不能吃鹽嗎?如果1歲內的小寶寶腹瀉,能不能使用口服補液鹽呢?

首先,可別誤會這最重要的一點:口服補液鹽不等於鹽水!他們完全是兩碼事。

前者包括氯化鈉、氯化鉀、碳酸氫鈉(或枸櫞酸鈉)、葡萄糖和水,且比例固定,不僅有迅速給人體補充水、鈉和鉀的作用,對急性腹瀉也有治療意義;後者則僅含有氯化鈉和水。

目前人們使用的口服補液鹽Ⅲ(ORSⅢ),被柳葉刀雜誌評為“20世紀最偉大的醫學進展”,也被聯合國譽為“當代最偉大的公共衛生成就之一”。

它給人體補液速度約為清水的四倍,可將兒童嘔吐的次數減少30%,糞便量減少20%,縮短病程,並減少33%的靜脈補液量。


輪狀病毒肆虐幼兒園!牢記3“不”1“補”,讓孩子遠離上吐下瀉


其次,美國兒科學會認為,如果母乳餵養的嬰兒出現了腹瀉,通常建議繼續母乳餵養,只有在醫生認為有必要時才給予口服補液鹽。

所以,如果1歲以下的寶寶腹瀉,媽媽可以嘗試增加母乳時間和次數;如果寶寶進食進水減少,則建議遵醫囑服用口服補液鹽。

此外,米湯、果汁或者其他飲料不適合給腹瀉孩子補液,家長也不要在家自行配置口服補液鹽。

秋季腹瀉的護理,除了要牢記“三不一補”外,也別忘了準備好護臀霜。

一旦中招秋季腹瀉,寶寶皮膚嬌嫩,由於反覆排便導致的紅屁屁,也可能讓孩子非常難受。

以下任意一種情況,一旦發生了,別猶豫,趕緊帶孩子看醫生!

如果孩子持續24-48小時發熱;眼窩凹陷、排尿減少、哭時無淚、囟門凹陷;持續12-24小時的嘔吐,沒有停下來的跡象;嘔吐物呈綠色、血色或像咖啡渣;腹部腫脹或者劇烈疼痛;大便帶血,長時間拒絕進食或喝水;皮疹或是黃疸(皮膚、眼睛發黃)。
輪狀病毒肆虐幼兒園!牢記3“不”1“補”,讓孩子遠離上吐下瀉

秋季腹瀉,能預防嗎?

能!

俗話說,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想預防秋季腹瀉,先得知道輪狀病毒是怎麼讓人生病的。

一般來說,輪狀病毒通過糞口傳播,也就是“病從口入”:輪狀病毒先通過嘔吐物或排洩物被患者排出體外,汙染環境後,又通過手、食物等渠道,進入孩子的消化道,導致腸道感染。

所以,勤洗手、多通風可以預防秋季腹瀉。

一方面孩子需要飯前便後洗手,講衛生,另一方面,成年人保持衛生也很關鍵。

所以請大人儘量做到:

每次給寶寶換完尿片後,給寶寶準備食物前,都要清潔雙手;不要在你準備食物的地方給寶寶換尿片;把換過的尿片用袋子密封后再丟掉。

此外,通風對於秋冬季是容易被忽略的,畢竟通風冷,但不通風時家中的空氣不流通,帶來的病毒滯留危害更大。

第二種預防方法是目前最有效的,那就是接種輪狀病毒疫苗。

目前國內有兩種輪狀病毒疫苗:

1. 口服輪狀病毒活疫苗;

2. 口服五價重配輪狀病毒減毒活疫苗。


輪狀病毒肆虐幼兒園!牢記3“不”1“補”,讓孩子遠離上吐下瀉


兩者都屬於二類疫苗,需要自費接種。適用年齡和免疫程序如下:

l 口服輪狀病毒活疫苗:用於 2 個月至 3 歲嬰幼兒;每年服用一次,最好在 7~8 月份秋季腹瀉高發季節來臨前完成服用。

l 口服五價重配輪狀病毒減毒活疫苗:用於 6 周至 32 周齡嬰兒;全程免疫共 3 劑, 6~12 周齡時開始口服第 1 劑,每劑接種間隔 4~10 周,第 3 劑接種不應晚於 32 周齡。

有數據表明,接種輪狀病毒疫苗後,對所有輪狀病毒性腹瀉的預防效果約為 74% ,但對嚴重輪狀病毒腹瀉的預防效果超過了 90% 。

因此,接種輪狀病毒疫苗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可以減少嚴重患病情況,雖然不能 100% 保護寶寶不患秋季腹瀉,卻可以大大降低因感染輪狀病毒而發生嚴重腹瀉以及其他併發症的概率。

本文篇幅不短,有耐心看到這裡的家長,相信一定能早準備、早預防,在今年的秋季腹瀉大潮中給孩子靠譜的保護和照顧。

親寶寶APP:一站式智能家庭育兒平臺,提供親子空間、智能育兒、生活社區和優選母嬰產品等優質服務,幫助家庭更好地關愛孩子,培育下一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