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专家教你,面对精神疾病患者不肯吃药,家属该怎么办?

精神科的各类疾病中,以精神分裂症最为大众所知晓,由于患者常有幻觉和妄想,有的甚至还有攻击行为,会对周围的人产生一定的影响和困扰,导致普通人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多有畏惧情绪,而患者亲属则常因与患者难以沟通而陷入困境,比如,如何让患者自觉服药。

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的时候,由于缺乏自知力,对于自身与周围状况不能理解,通常都会拒绝吃药,使得家属管理起来十分困难。有些家属由于实在无奈,便采取了有些极端的手法:偷偷地在患者的食物中下药,让其能够勉强服用上抗精神病药物。

那么,“暗服”的办法可靠吗?事实上,这反而会引发更大的矛盾。由于药物被放进食物里,并不能被患者全部摄取,使其并不能得到足够且稳固的治疗,另一方面,一旦偷偷放药的举动为患者所知晓,则会引起极大的信任危机,导致病情加重。

那么,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问题,我们有没有安全有效的办法呢?对此,好心情请来苏州广济医院的梅其一教授,为大家解惑。

精神科专家教你,面对精神疾病患者不肯吃药,家属该怎么办?

教授观点

一、“暗服”不可取

精神分裂症病人的依从性在临床上是个很常见的问题,有些家属无奈偷偷给病人吃药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暗服药是非常危险的,短期部分会有效,但长期风险极大。“暗服”药物的行为在医学伦理及法律层面来讲是不被允许的,且属于违法行为。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规定:精神障碍的住院治疗实施自愿原则。法律上没有规定患者的监护人具备对患者实施非自愿治疗的权利。

并且,在治疗效果上,“暗服”对于病人来说,未必就是件好事:

从短期来看,暗服药物一般都是放在患者的食物及饮料中,很难保证投放的药物被全部服下;并且,一些药物经过高温加热,药效会减弱或丧失,并不能保证其发挥应有的疗效。

从长期来看,没有患者自己参与的治疗手段效果都不会太好,而且隐藏极大风险。暗服药物一方面会增加了家属的精神负担,家属每天都沉浸在如何放药且不被发觉的精神压力下;而一旦患者发现自己被“下药”,会增加对家人的仇恨及不信任,严重者甚至可能会造成家庭悲剧。

精神科专家教你,面对精神疾病患者不肯吃药,家属该怎么办?

二、治疗方案的建立:需要医患共同决策

对于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治疗,其实是有安全有效、且病人愿意接受的治疗手段的。

我治疗的一位精神分裂症病人曾经描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

有一次,他乘公交车来医院门诊,前一班车给老人让座了,后一班车却跟老人吵了起来,坚决不肯让座。原因是边上有个大妈说:“你年纪轻轻的,为什么不给老人让座?”结果他就生气了,坚决不让,还跟老人吵了起来。

从这件简单的事情上,我们可以看出,如果患者感觉到被逼迫着做某件事,这件事就不大能够做好。服药行为也不例外:如果患者自己有抵触心理,就很难坚持服药,而不服药就可能复发。所以我们应该设想一下,怎样让患者自己愿意用药。实践证明,做好医患沟通,建立治疗联盟,有助于患者接受治疗。

医疗的本源是对患者的关怀,要关心患者的意愿,让患者参与到自己的医疗决策中来。2014年欧洲精神分裂症治疗指南提出:与患者共同制定治疗和护理决策可以改善医生和患者的沟通。抗精神病药物的选择必须患者和医生共同决定,在患者同意的情况下,还需要考虑家属的观点。

对于精神病人,很多人都会认为患者是无行为能力的,即对于生活和重要事件无法自己做出最合适的决策,因此可以不必考虑他们的意见。而事实上,调查显示,大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是有能力参与共同决策的,并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认为他们无行为能力。对于这部分患者而言,显然是医生、患者、家属三方经过讨论共同制定治疗方案效果最好。

研究表明:如果治疗方案单独由医生来决定,患者的接受度只有26.5%;如果患者共同参与决定,接受度可达到73.5%,治疗的结局就会比较好。

精神科专家教你,面对精神疾病患者不肯吃药,家属该怎么办?

医生和家属要做到以下7个方面:

1、了解患者的观点,和患者共情,让患者感受到自己与我们是共同的,而不是对立的;

2、让患者在决策过程中担当角色,让患者为自己的疾病康复负起责任来;

3、了解患者的生活和治疗目的,激发患者治疗康复的愿望;

4、医生要提供经过评估的、有循证证据的治疗方案,暗服药显然不是可以选择的方案;

5、确认患者对治疗方案的理解;如果不理解,医生和家属要做更多的工作;

6、了解患者对治疗方案的倾向和偏好,与患者共同讨论;

7、达成共识,在此基础上进行治疗效果会好很多。

如果我们能够在治疗过程中充分考虑患者的权益,让患者参与治疗决策,就不会被迫选择暗服药的方法,而是可以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

三、依从性不佳病人的一种选择:长效针剂

与高血压、糖尿病等许多慢性疾病一样,要求一次性彻底治愈精神分裂症、一辈子不再发作的想法是不现实的,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是让患者康复并回归社会的必要手段。

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预期来说,“治好”的意思不是指彻底根治永远不再复发,而是指病情保持平稳,患者在回归社会后能够不受疾病影响、或者将影响降到最低地生活。就像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能够通过服药控制病情后,可以像普通人生活一样。而我们也要相信,精神分裂症大多数是能够“治好”的。

现有的抗精神病药物对大约50%-8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症状有明显疗效,然而,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尚有注射等手段,在医院里也有医生护士每天监督吃药,出院后如果采用口服药物维持治疗,则需要患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每日服用一次甚至多次药物。患者经常会忘记服药,或者怕别人看到而漏服药,还有许多患者因为担心副作用等的问题会擅自减少药量或干脆停药,导致自己陷入住院→出院→停药→复发→再入院的恶性循环。这是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时好时坏、难以回归社会的重要原因。

抗精神病药长效针剂是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治疗手段。相比于吃药,打针并不意味着病情更重,研究显示,对于不愿意吃药、依从性比较差的患者,长效针剂在预防复发方面比口服药物有显著的优势。国内外的精神分裂症治疗指南都指出,对于因不能坚持服药而导致经常复发的患者,更好的方法是接受长效针剂治疗。

目前,国内有第一代和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的长效针剂。相比之下,每月注射一次的第二代抗精神病药长效针剂更符合高效、安全、方便、稳定的标准,也得到了权威指南的推荐。

从患者角度出发,每月注射一次可以明显减少用药次数,显著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我们的临床实践经验证明,要动员患者每天服药,工作量是非常大的,家属很难做得到,患者自己也会很反感;而动员患者每月一次接受注射针剂,大多数患者都是能够接受的。长效针剂还能有效保护其隐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更重要的是,定期去医院注射提供了患者与医生交流的机会,医患交流不仅仅是治疗联盟建设的重要一环,同时也能起到定期复诊的目的,可以大大减轻家属的压力,有助于医护人员和家属一起,及时发现早期征兆,及时进行专业处理。

暗服药不可取。以患者为中心,建立医患治疗联盟与使用长效针剂,是长期有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理想手段。


关注更多精神心理问题,请下载好心情APP,2万名精神科心理科医生为您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