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州路面塌陷事故引深思,「走路死悲劇」拷問城市安全管理細節

達州路面塌陷事故引深思,“走路死悲劇”拷問城市安全管理細節

2018年10月7日下午2時30分左右,四川省達州市達川區東環南路103號人行道發生跨蹋,面積約10平方米。經調取視頻監控和走訪周邊群眾,疑似有4人掉入坑中。因救援現場地下管網複雜,救援難度大,後加派大型機械設備投入救援,經過消防官兵的奮力搜救,於10月8日00:10,發現一名被困人員,現已送往醫院救治,目前醫院宣佈搶救無效死亡。目前救援仍在緊張有序進行。

風平浪靜的天氣,既沒有什麼不可抗拒的因素,道路說塌就塌了,4人被吞噬,兩被困者經搶救無效死亡,其他兩人仍在救援中。城市道路出現突然路面塌陷,四川並非是個案,近年來,在全國各地道路塌陷事故多次發生,發生這樣的事故令人震驚更使人心痛。

目前路面塌陷的原因報道語焉不詳,不得而知。但是屢屢發生的“路面塌陷悲劇”令人深思。這是飛來的“天災”,沒有地震等天災因素,不是人禍又是什麼呢?這是不言自明的。這究竟是施工質量問題,還是“地漏隱患”沒有排除,或者修建時粗心大意,埋下了路面塌陷的安全隱患,無疑是將人民群眾的安全視為兒戲。

達州路面塌陷事故引深思,“走路死悲劇”拷問城市安全管理細節

記者從專家處瞭解到,河道暗渠化,在當時多是城郊結合部或城中村,建設標準不高(當屬普遍現象)。一方面,隨著城市發展這些地方已經發展成為城市中心區,另一方面,這些暗渠的維護改造長期未得到重視,發生這樣的事故即是偶然也是必然。河道暗渠化道路塌陷最多的城市恰恰是國內發展最快的城市—深圳,最近幾年深圳每年都投入數十億元人民幣用於排水管道、暗渠等的隱患排查治理工作。

不光在我國,東京的澀谷川也是河道暗渠化,投入的不知道有多少。排水系統病害是道路塌陷的重要成因或者說是主要成因,可以說道路塌陷十之八九與排水系統有關,道路塌陷隱患排查與排水系統隱患排查相結合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由地下管線專業委員會主辦的2018中國國際城市管線展覽會結合實際情況,面向道路空洞塌陷相關企業展開了調查徵集活動,關於徵集道路病害檢測技術及設備企業,現已有二十餘家企業參與進來,組委會陸續會統一彙編成冊在大會上發佈。歡迎行業人士踴躍報名,詳情可諮詢:0316-2809676。徵集函文件可在文末閱讀原文中進行下載。

達州路面塌陷事故引深思,“走路死悲劇”拷問城市安全管理細節

達州路面塌陷事故引深思,“走路死悲劇”拷問城市安全管理細節

道路是為人服務的,是人的活動場所。

道路寬敞整潔的同時,市民出行也應安全放心。縱觀這些路面塌陷事故原因不一,有的在設計環節就出現錯誤或不規範,有的在施工安全質量控制環節有問題,還有一些城市的地質狀況存在安全隱患沒有及時排除等等,這些具體原因又往往可以歸結於施工過程中安全環節沒有跟上。雖然具體事故要具體分析,但不同城市發生的路面塌陷有無共性,顯然值得當地有關部門認真梳理與反思。無論怎樣,基礎設施建設是為了讓城市更美好,若安全無保障,一切都無從談起。

近年來中國的城市化建設突飛猛進,人們的直觀感受是橋多了路面寬了。然而在滿足城市道路的交通功能同時,更應該重視道路安全,未來安全性將成為城市道路建設中的重中之重。由於城市建設步伐加快,施工不斷,城市道路等公共實施的管理產權不明晰,責任不清,在責任模糊的產權下,始終處於“三不管”的模糊無序,責任始終處於無從“寄託”的狀態,不斷上演“路面塌陷”,“窨井吃人”等等“公共草地悲劇”。什麼以人為本,人性化管理變得撲朔迷離,公眾的高度危險就在腳下,隨時都會步入“魔鬼效應”的天災人禍。好好的人一眨眼突然就“走路死”誰沒就沒了。

今年1月7日中辦、國辦印發《關於推進城市安全發展的意見》,提出“近年來,一些城市甚至大型城市相繼發生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給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造成重大損失,暴露出城市安全管理存在不少漏洞和短板。”《意見》要求“堅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始終堅守發展決不能以犧牲安全為代價這條不可逾越的紅線”。這些意見具有強烈的現實警示意義。

針對目前城市路面塌陷事故頻出,2018中國國際城市管線展覽會現場也會有道路空洞檢測技術及設備企業參與展覽展示,歡迎大家前來溝通交流。相關部門不應該止於修路,應該分清事故的第一責任人,只有問責才能保障人民群眾的出行安全。城市道路等公共實施安全,事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責任重於泰山,拷問著城市安全管理的細節。警示城市安全一刻都不能鬆懈。從某種角度上說,當務之急,是讓有限的管理,從城市公共實施安全細節開始。讓一個無縫的法律來嚴格城市公共實施的安全管理。讓公眾遠離“走路傷”、“走路死”的“魔鬼效應”。

- THE END -

關注我們,瞭解智慧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