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的这两年:割肉、止损、保平安

曾经狂妄地放言“万达进入的领域,谁都别想做老大”的王健林,在经过2017年的“滑铁卢”之后,终于藏不住宝刀渐老之势,将“割肉求生”的无奈明明白白摊在世人面前。

作者 | 江晚-金融客咖啡

王健林的这两年:割肉、止损、保平安

在长达16个月的停牌后,万达电影终于复牌,复牌首日即跌停,一天之内蒸发61个“小目标”。

纷纷扰扰的“卖资产”消息尚未冷却,王健林和万达便再次成为话题中心。

10月31日,有媒体报道称,万达目前正与一家具有外资背景的公司接触,拟转让网络科技集团旗下的快钱支付业务。对此,万达方面未予置评。

这是一个月内第三次传出万达卖资产的消息。

10月26日,有媒体称,万达正考虑出售部分传奇影业股权以及全部体育资产,万达官方随后发布声明否认,称报道严重失实。

十天前,当网上传出“融创彻底接盘万达文旅,王健林变现退出”的消息时,万达也是这么回应的。不过,万达和融创在文旅领域的权力交接,还是在10月29日由双方公布了。

复牌即跌停的万达电影、被抛售的万达文旅、大裁员的万达网科,万达的第四次转型尝试,终究只有核心的商管稳定地留了下来。

曾经狂妄地放言“万达进入的领域,谁都别想做老大”的王健林,在经过2017年的“滑铁卢”之后,终于藏不住宝刀渐老之势,将“割肉求生”的无奈明明白白摊在世人面前。

开启“卖卖卖”模式的万达

“2017年是万达集团历史上难忘的一年,万达经历了风波,承受了磨难。”在今年初的集团年会上,王健林这样说。这说法与万达2017年的历程对照,堪称含蓄。

2017年2月,万达拟斥资10亿美元收购DCP全部股权的交易,因政策原因破裂。万达向DCP的所有方Eldridge Industries支付5000万美元违约金。

2017年6月,网上一则“多家机构要求其管理人清仓与大连万达相关的债券”的消息蔓延,导致万达集团在资本市场上遭遇2017年规模最大的“股债双杀”。

2017年9月,万达旗下电商飞凡原定于2017年进行的15亿美元融资方案推迟。

2017年9月、10月,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下调万达的信用评级,触发万达提前偿还部分境外贷款条款,规模超过10亿美元。

2017年11月,万达网科公有云服务板块部分业务部门解散。4个月前,万达刚公布云服务在年底邀请试用的时间表。

2017年12月,万达网科开始大规模裁员。

……

这一年,万达背上4205亿的负债,王健林从首富的位置上跌落,被媒体冠以“首负”称号。

平心而论,虽然负债4000多亿,但万达同期总资产6000多亿,负债率远不到“首”。而且,负债的是万达,王健林本人依旧有千亿以上身家,说“首负”实在冤枉。但,万达的负债确实让王健林非常困扰。

一改往日大手笔全球扩张的风格,老王开启了“卖卖卖”模式。

2017年7月,交易额超过600亿的“世纪收购”签订协议:融创以438.44亿收购万达13个文旅项目91%股权,富力地产以199.06亿收购万达77个酒店。

2017年8月,万达弃购伦敦九榆广场,富力、中渝置地4.7亿英镑接盘。

2018年1月,腾讯、苏宁、京东、融创共同出资340亿元收购万达商业14%股份。

2018年2月,阿里巴巴、文投控股共出资78亿元收购万达电影12.77%股份。

2018年2月,以色列Quantum Pacific Group 3825万欧元收购万达持有的西甲马德里竞技17%股份。

2018年10月,“世纪收购”续集:融创出资62.81亿元收购万达13个文旅项目的设计、建设权和管理公司

王健林的这两年:割肉、止损、保平安

这些资产,尤其是文旅项目的转让,让纵横江湖30年的老王都忍不住将心疼挂在了脸上。

“世纪收购”中出售13个文旅项目91%股权,却执意保留了万达城冠名和项目设计、建设、管理权。若说老王事先没想到项目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可能带来的问题,那未免也太低估这位大佬和他的管理团队。要等到合同执行一年多之后才来发现“该合作模式确有诸多不便”,不过是老王不甘心的最后尝试罢了。

甚至在10月底消息最终公布之后,还要强调“万达一直看好中国文化旅游行业的发展前景”,今后“将继续投资文旅产业”。满满的不甘与无奈都要从万达这一系列动作中溢出来了。

老王你怎么了?你还好吗?

再多的不甘,老王也不缺壮士断腕的魄力。

2017年9月和10月,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下调了万达的信用评级,这触发了万达提前偿还部分境外贷款的条款,规模超过10亿美元。这是万达“采用一切资本手段降低企业负债”的直接诱因。

事实上,外界对万达的负债率和现金流始终存有疑虑。这也是导致万达匆匆结束那段“不开心的港股之旅”的根本原因。

而万达的资金问题也确实早现端倪。

今年7月,主要用于万达城业务的万达供应链ABS突然“终止”。该ABS项目已于2017年因资产转让而“中止”。在“中止”之前,这个项目已经运行了很久。

而发行ABS项目,一定程度上便说明企业资金紧张。

王健林在2017年万达工作报告中也坦言“压力相当大”,文旅项目“需要七年、八年有息负债才能往下走,十几年才能收回投资,万达十几个文旅项目五到六年内,每年净增1000亿负债”。

如果只是负债问题,老王撑一撑应该还是能爱下去的。但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王健林的这两年:割肉、止损、保平安

2016年9月20日,从港交所退市时,万达商业与投资者签署了对赌协议。协议规定万达商业需在港股退市后满两年或于2018年8月31日前在内地主板上市。若万达回A股失败,大连万达集团将要支付高达400亿港币进行股权回购,并向海外及境内投资者分别支付12%和10%的利息,本息合计超过300亿元人民币。

虽然,今年1月,腾讯牵头联合苏宁、京东、融创投资约340亿元,收购了万达退市时引入的投资人持有的约14%股份。同时将退市的对赌条件放宽为2023年10月31日之前尽早完成合格上市。但上市依然是悬在万达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A股上市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排队IPO,另一种是借壳。从对外披露的信息看,万达回归A股更倾向于IPO。

然而万达IPO的路走得并不顺利。2016年底,万达商业在证监会官网公布的IPO排位为第70名。2017年,这一排名退至75。到2018年8月,万达在证监会披露的主板IPO审核表中排第85位。

这很大程度上是受企业性质所累。政策性去杠杆环境下,A股IPO对房地产公司基本关闭了大门,近几年并没有房地产公司在A股上市成功的案例。万达虽然早在2015年就喊出了“去地产”的口号,今年2月更是将万达地产更名为万达商管,但至今仍被视为房地产企业。

王健林的这两年:割肉、止损、保平安

图注:万达集团2017年的收入构成情况

这当然是因为时至今日房地产收入仍然是万达集团的支柱。万达公布的财务数据显示,2017年万达商业地产收入占总收入40%,1125亿商业地产收入中831.7亿是房地产收入。这还是转让文旅项目,导致房地产收入减少23.7%的结果。

去地产化非一日之功,加上近年来被王健林寄予厚望的轻资产行业发展不如预期,质疑老王去地产只是做姿态的声音一直不曾断绝。

好在万达轻资产化转型并非毫无建树。虽然业绩参差不齐,但在老王将三大重资产业务——商业地产、文旅项目、酒店——其中之二都抛售掉之后,申请IPO的排位终于升回来了。今年10月初,万达IPO排位升至第70名。最新公布的排名中,万达已经跃升至第11位。

老王没怎么,老王只是老了

王健林的这两年:割肉、止损、保平安

尽管频繁的卖资产减负债动作,让围观网友都忍不住问一句老王怎么了。但各种迹象表明,老王和他的商业帝国真的没什么。

走过了并不顺利的一年,资本对万达依然是看好的。今年1月腾讯等340亿投资万达,按比例计算,意味着在这些巨头眼中万达整体估值为2429亿元。与两年前华尔街日报报道的万达回A股将达到20倍市盈率,也就是整体估值5000亿人民币,还有不小的差距。但与退市时2200亿港币的市值相比已经高不少了。

万达半年来的业绩似乎也在证明着巨头们的眼光。

据上海清算所披露的万达商管2018年上半年财务报表显示,万达商管总营收为517.88亿元,同比下降约14%;毛利润为271.07亿元,毛利率为52.34%,较去年同期增长了约7个百分点。

营收下降的情况下,利润反而上升,说明万达的资产质量在优化。

王健林的这两年:割肉、止损、保平安

同时,万达的核心资产——万达广场的扩张从未停止。

2018万达商业年会中,万达商管集团首席总裁助理兼招商中心总经理王锐提起万达广场的发展,逸兴遄飞。“在2018年底,万达广场将达到285座,在一线城市将分布22座,占比达到7.7%;在二线城市预计为96座万达广场,占比将达到33.7%;三、四线开到167座万达广场,占比达到58.6%。”

然而,所有这一切利好,都掩盖不了万达的业务在收缩的事实。

王健林的这两年:割肉、止损、保平安

老王这一年来做的事情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起来:割肉、止损、保平安。

重资产、轻资产两条腿走路是老王从2012年起就在践行的战略。只是,2017年以前,老王是想通过“买买买”来实现。2017年以后,他无奈地选择了用“卖卖卖”来实现二者均衡。

当老王狂妄地说出“万达进入的领域,谁都别想做老大”的时候,他眼中的图景是,万达文旅做到“中国版迪士尼”,飞凡网强势打入BAT,万达电影媲美“好莱坞六大”,万达广场就是城市中心。

现实打醒一切狂想。即使这个狂想者叫王健林。

完全不同的企业基因,被王健林寄予厚望的飞凡网最终七零八落。即使扩展成万达网科,也没能让它免于大裁员的命运。

35亿美元“豪娶”传奇影业只是让万达手中多了一块“烫手山芋”。万达电影并购重组之后,也只能将它彻底剥离。

与万达传统优势业务思维最接近的文旅项目,发展倒是不错。但重资产比例过重,投资回报周期过长。摊子铺太大,hold不住的后果是,走到与万达广场不可兼得的地步,无奈被放弃。

路走到尽头,老王果断地选择了另一种“轻重并济”:既然不能让轻资产业务做到重资产业务的程度,那就让重资产业务保持在轻资产业务的水平。

王健林的这两年:割肉、止损、保平安

数年尝试,老王不太情愿地承认,那些跟房地产关系不大的行业他可能真的不太擅长。既然这样,那就重新回到自己熟悉的轨道上来好了。

砍掉烧钱的文旅和酒店,给一事无成的网科断奶,全力保证万达广场扩张速度。

同时推广轻资产万达广场模式。所谓轻资产万达广场主要有两类,一种叫做投资类,一种叫做合作类。投资类就是别人出钱,万达帮别人找地、设计、建设、招商、竣工运营后移交给别人。合作类就是万达既不出钱,也不出地,觉得项目合适,跟别人签合同,帮别人建设,建成后租金三七分成。据万达2017年报数据,去年轻资产万达广场开业24个,新发展轻资产万达广场47个,其中合作类轻资产万达广场签约37个。

这样加加减减算下来,轻资产和重资产并重。老王愉快地宣布,第四次转型成功!

王健林的这两年:割肉、止损、保平安

一切都很圆满,只是不知老王是否注意到,他的人设崩了。

在仕途一片光明的时候毅然下海的王健林,从来都是一个擅长逆流而上的人。他的万达帝国成功完成一次次转型,就是明证。

老王在公开发言中曾说“一是长期,二是稳定。这是做企业的法宝。”过去他也一直是这么做的。从1988年下海经商到2000年万达决定转型为止,他专一地做房地产开发做了12年。从2000年开始决定涉足商业地产到2015年转向轻资产化,他在商业地产领域做了15年。

然而,从决定轻资产化转型,到这些新业务纷纷宣告折戟,又用了多久呢?

岁月催人老,已经没有另一个十年能让老王从容布局转型。也许“江湖越老胆子越小”的真谛便在于此吧。即便不能继续为自己一手缔造的帝国开疆拓土,也要留下一份干干净净的基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