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爲何要與德國簽互不侵犯條約?這是個錯誤的決定嗎?

田慧雨


從蘇聯和德國在二戰時簽訂“互不侵犯條約”,我們就能瞭解大國之間的“不要臉”行為有多麼的可怕,這個值得我們學習,有時候大國外交就是那麼的不要臉。

蘇聯和德國在二戰前什麼關係?可以說那絕對是劍拔弩張,蘇聯的夢想是顛覆整個歐洲,甚至全世界,建立一個全球範圍以蘇聯為老大的“共 產 國 際”,而且當時蘇聯的發展確實就是那麼快,僅僅十多年時間,就將沙俄這個爛攤子發展為全球工業產值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工業國,影響就有那麼大,世界範圍內很多有文化的有志青年都被這種理想主義所感染,西班牙的國際縱隊多少人為此拋頭顱灑熱血,整個歐洲的老牌大國們都嚇得戰戰兢兢,瑟瑟發抖,稍不留意恐怕這些老牌強國的政權就會崩塌!


而德國呢?德國在一戰後被限制得非常死,三軍大裁軍,各種進攻武器被限制,經濟崩潰,生活過得非常慘。他能在二戰後迅速崛起,第一因為希特勒和德國這個民族,第二就是因為蘇聯。德國利用英法不去打頭陣的心裡,而自己組建了一個“反共產國際”,與蘇聯對著幹,成為了這個組織的領導人,英法顯然默認了德國對抗蘇聯的舉動,希望利用德國和蘇聯的共產國際去拼個你死我活,打著“螳螂捕蠶、黃雀在後”的主意。

於是歐洲大國之間的“鬧劇”開始了,蘇聯只是想當老大,但是自己還不夠壯大,需要時間來換取自己的發展,與整個歐洲為敵顯然沒有好果子吃,而德國成立的反共產國際獠牙已經露出來了,而蘇聯和整個歐洲的關係那是相當的差。蘇聯主動聯繫了英法,希望與之形成攻守聯盟,共同遏制德國,於是邀請了英法代表團到莫斯科談判,結果就是互相扯皮,前前後後談了一個多月,無疾而終。

英法俄的談判,身在柏林的希特勒相當的關注,在他們談崩後,德國迅速的派出代表團至莫斯科與斯大林接洽,短短一個星期,雙方就很愉快的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這是英法始料不及的。而斯大林更無恥的是,居然在隨後不久向希特勒提出加入“反共產國際”聯盟,這就太扯了,這個同盟本來就是用來對付蘇聯的,結果蘇聯想加入這算什麼?看看大國有時候為了利益就是這麼無恥。

後來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德國利用英法與蘇聯的矛盾,開始收回自己一戰損失的領土,英法一直忍耐、忍耐,直到自己的盟友波蘭被蘇德瓜分,英法還是忍耐,因為英法堅信“共產國際”和“反共產國際”是不能和睦相處的,結果讓他們沒想到的是,德國兵鋒首先對準的是英法,然後才像蘇聯開刀!


狗刨電競


在當時來看,蘇聯的做法並沒有錯,當時在西方國家普遍存在反蘇的態度,對於蘇聯這個新生的政權來說,最大的威脅就是害怕西方國家結成反蘇同盟,共同來對付蘇聯,所以對於蘇聯來說最好不過就是讓西方國家之間的矛盾加深,讓他們自己打起來,這樣他們就不會結成強大的反蘇同盟了。


可能有些人會認為,在西方強國同蘇聯之間夾一個波蘭不是正好嘛,可以作為一個戰略緩衝地帶,同時避免同西方強國直接的衝突。這個想法固然不錯,當然基本的前提是波蘭要是一箇中立的國家,可惜波蘭在反蘇立場上非常堅決,蘇聯認為一旦同西方國家爆發軍事衝突,波蘭不僅不可能起到緩衝的作用,反而會作為整個西方軍隊進攻蘇聯的前進基地。不僅是波蘭,北部波羅的海沿岸的國家雖然表面上是中立立場,但是他們都更加傾向於西方,所以蘇聯認為讓波蘭存在還不如讓其軍隊直接佔領波蘭的東部地區,讓自己的軍隊來防禦更加靠譜。


而且以當時的情況來看,波蘭和英法兩國結成的聯盟至少在兵力兵器數量來說,比德國強大多了,無論如何蘇聯也不可能預計到波蘭會這麼快滅亡,更加糟糕的是連強大的法國和英國也被德軍在一個月內就打敗了。按照常規的估計,德軍的兵力不可能快速的打敗英法兩國,戰爭極有可能陷入僵局,而介時他們都會極力的爭取蘇聯,而蘇聯便可以佔據主動,追尋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誰能想到德國會在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征服了西歐呢?


小小狼王


首先我們應該清楚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是在希特勒德國強烈的要求下籤署的。該條約從德國主動提起到正式簽署僅僅用了半個月的時間,可見當時德國是多麼地著急。為什麼呢?因為希特勒已經決定要大舉進攻波蘭,劍在弦不得不發。希特勒明白,進攻波蘭必然與英、法反目,但他不願意同時又與強大的蘇聯為敵,那樣的話,德國會樹敵太多,當時的德國沒有那麼強大的力量,因此,他需要取得蘇聯的諒解,為此他願意暫時讓出諸多利益,以換取蘇聯的默認。從戰略上講,這樣做對德國來說是必須的。

其次,從蘇聯方面來講,當時蘇聯曾與英、法進行了多輪談判,要求蘇軍進駐波蘭以抵禦德國可能的入侵,由於波蘇關係歷史的原因,均遭到波蘭人的堅決反對,波蘭人聲稱:他們能夠保衛自己的國家。這讓蘇聯人十分惱怒。

德國人開出的條件卻是:同意將波蘭東部地區交由蘇軍控制,西部地區則被德軍佔領,事實上是蘇德兩國瓜分了波蘭。同時德國同意蘇聯對波羅的海三國的佔領及羅馬尼亞部分領土。蘇聯由此獲得了巨大的利益,故雙方達成協議,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實質上是蘇德兩國,也即斯大林和希特勒,共同瓜分歐洲的協議。

該協議僅僅簽署兩天之後,德軍大舉進攻波蘭,英法對德宣戰,僅僅半個月之後,蘇軍佔領波蘭東部。第二次世界大戰由此爆發,因此有人認為:是希特勒和斯大林共同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二人都是元兇。


葉青9157


對蘇來說,沒有錯誤的。目的1:大清洗後的蘇軍,急待恢復元氣,同時蘇工業5年計劃也處在關鍵時刻,需要安定的局面,特別是與近在咫尺的強國維持起碼的關係,爭取時間。目的2:這點是最關鍵的,最不可告人的,就是隨著納粹的崛起,蘇已看清楚了納粹德國即將要做的事了。禍水西引,從中漁利,看來是天賜良機。這個“利”可能會大到無法想象。目的3:解決調宿敵波蘭,即報仇又可擴大領土,也能為以後可能的與法英、德國的談判增加籌碼。

人算不如天算……


探測衛星A


當然不是,蘇聯正處於第三個五年計劃的關鍵時期,需要時間繼續續集國力,抵禦外國隨時的侵犯。簽訂條約,延緩德國進攻蘇聯的步伐。對德國而言,解決西歐各國小弟才是首要任務,這樣避免了東西兩線作戰。🤓


會游泳的小老鼠


這是個聰明的決定,斯大林在還未完全預備好對付與德國的戰爭威脅時用的一招緩兵之計。而且這裡面還包藏有佔領波蘭東部與德國瓜分波蘭的禍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