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把餐廳的事兒管得井井有條,你只要抓住這2點!

做餐飲十幾年了,‍‍我最怕去門店巡視。為什麼呢?‍‍怕出事兒,‍‍‍‍一到門店,‍‍就膽顫心驚。‍‍

有一次陪個同學去木屋燒烤香‍‍蜜湖店吃飯,‍‍因為怕出事兒,‍‍心神不定,竟然‍‍被同學反問:‘哎,‍‍兄弟,這個店是不是你的?’

我相信,‍‍各位餐飲同行,‍‍也一定有過同樣的感觸。餐廳經營‍過程中不斷有問題出現,‍‍就好像我們玩遊戲打怪一樣,‍‍打下去這個,‍‍就冒出來那個,‍‍按下了葫蘆起了瓢,‍‍把你整得精疲力盡。”

這是木屋燒烤創始人隋政軍談自己做餐飲的心路歷程。

那麼,餐廳門店事情又雜又多,該怎麼管理好呢?

想把餐廳的事兒管得井井有條,你只要抓住這2點!

談到管事兒,‍‍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門店運營管理需要我們天天對付那些事兒。對於門店運營管理中的管事來說,‍‍一般大家都會感覺到有兩大難題:

第一:事‍‍總是做不好;‍‍

第二:‍‍事兒太多太雜,‍‍總是找不出頭緒,‍‍問題層出不窮,‍‍每天疲於應付。‍

難題一:事情總做不好?

解決方法:做好標準化

事總是做不好,從根本上來說,‍‍就是沒解決‍‍整個餐飲界公認的標準化難題。

所謂的中餐標準化,‍‍就是把老師傅的工作經驗,‍‍進行流程化和量化。

但老師傅都喜歡憑經驗做菜,如果問他做一個菜要放多少調料,他會回答:“‍‍哎呀!我也不清楚,我靠‍的是幾十年的經驗‍‍‍練出來的,熟能生巧”,‍‍聽了以後讓人蒙圈。

1、案例:木屋燒烤醃肉標準化

木屋燒烤開業一年多的時候我也遇到了類似的問題,‍‍這裡把‍‍我是如何做到工作量化的‍‍方法跟大家分享一下。

‍‍以前,‍‍木屋燒烤只有一家店,生意量小,‍‍我們賣的串從原材料採購到‍半成品的醃製、串制和成品的烤制,都由一個‍‍經驗非常老道的師傅做的。‍‍

當我們第四家店開了以後,工作量大了,‍‍‍‍他一個人做不完,‍‍我們就請了幾個阿姨。但自從阿姨負責醃製以後,這個‍‍‍串兒不是鹹就是淡。

實在整得沒辦法了,‍‍我去問師傅:“到底怎麼才能讓串的味道穩定?‍‍”他跟我說他也沒辦法,‍‍具體放多少料,‍‍是憑他十幾年的經驗放的,他這些經驗,‍十天半個月的,肯定教不好阿姨,當時我急得不行。

後來‍‍,‍‍有一天我‍靈光一閃,‍‍想到一個法子,我通知他去後勤的加工部醃肉,在這之前‍‍我做了點準備工作:

1.去買了一個計量很精細‍的稱;

2.把要醃‍‍的肉‍‍全部稱了一下重量;

3.準備醃肉的調配料,‍‍都是整瓶整袋。‍‍

當天老師傅把串醃好了,讓他確定鹹度和味道沒問題之後,我就讓他走了。

等老師傅走了以後,我讓阿姨‍‍把‍‍剩下來的‍‍調配料‍‍認真地稱了一下‍‍還剩了多少,這樣就算出來‍‍這批肉用了哪種調料、重量是多少!很容易就得出‍‍醃肉要用的調味料和肉的配比,完成量化的工作了。

今天隨著我們管理的進步,已經‍‍連稱都不用了,‍‍我們把肉和配料做成標準袋,這樣阿姨‍‍只要把‍‍肉稱好了以後,‍‍按照我們標準的分量,把一袋袋的調味料撕開,‍‍倒入肉裡攪拌就可以了。

想把餐廳的事兒管得井井有條,你只要抓住這2點!

2、標準化只是個認真的體力活

實際上,標準化這個問題並不是一個‍‍難題。

只要你‍‍‍用點心思,‍‍動點腦筋,再利用一些‍‍現代化的計時和測量工具。比如‍‍‍‍秒錶、‍‍尺、精度高的稱,‍‍或者溫度計、紅外線遠距離測量溫度的‍‍儀器,‍‍然後‍‍再認真‍‍記錄和觀察,‍‍標準化就很容易能完成了。‍‍

所以我覺得標準化實際上是一個認真的體力活,‍木屋燒烤大概在成立兩年到三年之間就基本完成了產品生產標準化的工作。

想把餐廳的事兒管得井井有條,你只要抓住這2點!

難題二:事情太多太雜?

解決方法:管理目標,找到“抓手”

在門店管事裡,做好標準化其實並不是最難的,‍‍而真正最難的,是‍‍事太多找不到頭緒。‍‍

門店事‍‍‍多會到什麼程度呢?‍‍多到成百上千件事兒‍‍在一天內由‍‍幾十個夥伴同時去完成,‍‍得你去整出個頭緒來,‍‍把事情理順,並且‍‍能夠順暢運作,‍‍這是個‍‍最大難題。

1、門店管事情要找“抓手”

門店事情太多這件事足足困擾了我十幾年。‍‍

十多年前為了這最讓我頭疼的事,我專門去拜訪了當時‍‍認識的一個管理高手。他說‍‍做事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要善於找到抓手,‍‍通過抓手‍‍找到做事‍‍的重點,‍‍就能夠起到綱舉目張的作用。‍‍

當時我覺得他講得特別有道理,我就問他什麼叫“抓手”呢?他說抓手就是最重要的事,不同的行業中,抓手不一樣的,還是得我自己去餐飲門店管理中找。

‍‍那到底什麼是抓手呢?‍‍我用了十幾年的時間去尋找重要的事,最終‍‍發現‍‍事無大小,‍每件事‍‍都重要。結果‍‍還是繞來繞去啊,在這些‍‍大小事中‍‍繞不出來。‍‍

想把餐廳的事兒管得井井有條,你只要抓住這2點!

2、“抓手”就是要管理好目標

直到一年前‍‍我終於‍‍悟出來了!管事要回歸到事物的本源,‍‍先搞清楚什麼叫事兒?

大家都覺得事是固定的,因為事是固定的才能管。但‍‍真相往往與咱們的常識是相反的。

我認為變化的才叫事兒,‍‍不變叫沒事兒。‍‍沒事兒,那你管什麼呢?‍‍所以‍‍管事的本質就是管理變化。

‍‍那變化是怎麼來的呢?‍‍是因為有了目標,‍‍有了目標才會有變化。

舉個例子,假如我們一週以後要去北京,‍‍去北京就是個目標,‍‍為了達成去北京的目標,‍‍我們就開始產生變化了,‍‍於是就有一系列的事兒,‍‍我們要選交通工具、要訂票、要準備行李,‍‍如果北京下大雪,‍‍還要去商場買件羽絨服。

這就是有了目標,就有了變化,就產生了一系列的事。所以,‍‍目標就是我們所有事兒的‍‍源頭。

想把餐廳的事兒管得井井有條,你只要抓住這2點!

3、門店管事的目標應該是做一頓好飯

說到目標,‍‍有些同行夥伴很自然地想到賺錢,‍‍我也一直是這麼認為的。

但是,錯了!賺錢從‍‍管理的意義上來講是沒錯的,‍‍但是從管事的邏輯上來講是行不通的,‍‍賺錢是個果,‍‍而導致這個果的因,‍‍才是我們的根本的目標,‍‍才是我們真正要找的抓手。

那麼這個抓手是什麼呢?‍‍大家動動腦筋不難推導出‍‍就是做一頓好飯,‍‍這個才是顧客真正的需求,‍‍也是門店所有大大小小的事兒的‍‍源頭。‍‍

想把餐廳的事兒管得井井有條,你只要抓住這2點!

‍‍隋政軍認為管好事兒的兩個關鍵,‍‍就是“標準化”“找抓手”,‍‍這兩個關鍵抓住了,門店管理的兩大難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