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人认为六小龄童在消费《西游记》情怀?

墨娱


青岛凯德mall,巧遇六小龄童签名售书,当时很兴奋,买了两本,一本36元左右,排了老长的队,心想着这得啥时候才能轮到我,有点焦急。

没想到售书时间一到,队伍开始哗哗往里走,那个速度和过地铁刷卡不相上下。当时就很疑惑,这签名怎么会这么快,老爷子成神人了?

虽然排在很后面,但还是很快就轮到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我向签售台上靠近,靠近,靠近...然后被工作人员一把将书拿走,放到六小龄童前,只见他奋笔疾书,几乎不到两秒就可以完成一个签名,戴着墨镜,头也不抬,签完将书向外一推,动作行云流水,把我看的目瞪口呆。

最后到我手上的书,已经不是我刚刚捧热的那本。

工作人员把书给我后,大声说:请迅速立场!催促我离开。

我看着这一整套简单粗暴的签售系统,看着一起进来的被推搡着的顾客,特别是那么多眼神清澈兴奋的孩子们,心中真是五味杂陈,出来后给朋友发了一句话:六小龄童吃相太难看!

大家认为他在消费《西游记》的情怀,难道不是么?他本就是这么做的,从网上爆出这样的消息,我真的很欣慰,很解气。

同时,觉得很悲伤。

就像最近《延禧宫略》里,傅恒的扮演者徐凯,被实名爆出家暴,出轨,约炮的丑闻,与电视中傅恒深沉痴爱的形象完全不同。观众一厢情愿的以为他是傅恒一般的男子,却没想居然是个渣男。

所以,角色就是角色,只是演员演出来的,演员演技好,不代表他本人有多好,现在的观众虽渐渐理智起来,却还总是免不了认为演员就该是那个角色的样子。很难有人真的做到,爱角色,不爱演员。

六小龄童不仅本人与角色相差甚远,还利用角色疯狂捞金,令人不齿。我发誓再不参与他个人的任何活动,虽然我依然喜欢电视剧里那个猴子。


你的感性我的分享


在最近被六小龄童相关话题频频刷屏后,终于忍不住站出来想发一句谨代表个人的声音了。下面套用其他网民的一句话:
在这个打字不用负责任的年代带动了另一批没有自己主见、听别人说啥就是啥的人。
六小龄童事件再一次把网络暴力和网民脑残的状况呈现在社会面前。

那些喷六小龄童的人,很大一部分指责章金莱除了孙悟空就没有其他拿的出手的角色,消费西游记情怀等等。

呵呵,我真就呵呵了。

一、全世界那么多演员,能有一个角色可以留名青史的有几人?

绝大部分演员都演过很多角色,但一直都是默默无闻到终老。
幸运一点的,有一个或几个角色被人们记住,几年后又被淡忘。
混得再好一些的,有几个角色会被记住的更久一些。
再好点的,有一个角色能够长时间甚至几十年不可超越的存在,成为角色神话,比如六小龄童这样的。
再更上一层楼的,那就是好几个角色都家喻户晓,在影视界经久不衰的,请问这样的又有几人?

一个演员,一生有一个角色能够被观众超过几十年的记住并被视为不可超越或难以超越,已经是极为了不起的巨大成功了。

更何况章氏乃猴戏世家,用一辈子时间塑造好孙悟空就是最大的追求。
从这一点上看,六小龄童对得起章氏猴戏,算得上绝对光宗耀祖了。

如果因为仅塑造一个经典的角色就被人诟病,那么扮演林黛玉的陈晓旭、扮演贾宝玉的欧阳奋强、扮演扮演周瑜的洪宇宙都要在心里喊句mmp了。
反而,跑了一辈子龙套的演员们没人指责,果然枪打出头鸟。

二、喷子从不会设身处地代入他人的环境去体会事情的来龙去脉

首先,六小龄童是我父辈(甚至还大点)的人,而我父辈那代人受他们所处时代的影响也几乎都会做出和六小龄童一样的反应,即——
周星驰的《大话西游》里孙悟空和妖精恋爱是糟蹋名著。

但是得出这种结论,与六小龄童时代人的观念是相符合的。

而以答主本人看来,这种观念以及当下捧《大话西游》的观念激烈冲突源于不同时代的人群体对《西游记》理解的巨大差异。

首先,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孙悟空可以说是最能代表我国传统文化的虚拟角色。孙悟空的存在,已经是一种文化符号和象征,甚至可以说是中国的一张名片。
孙悟空的设定上,他首先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只神猴。再加上他又是个出家了的和尚猴,所以按照原著设定,孙悟空是绝对不可能恋爱的,甚至和母猴谈情说爱都不行。

孙悟空的人设来自吴承恩的《西游记》和中国戏曲,是著名的文化图腾。

从这个角度看,周星驰版孙悟空绝对不是正宗孙悟空,自然会被将孙悟空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人尤其是六小龄童那老一辈人看作异端。

但对于《大话西游》中的恋爱情节,我倒有不同看法。
与其说《大话西游》设置了孙悟空的爱情,倒不如说是为了满足人们对齐天大圣的某种情怀。
曾听见有人说当下的女孩子愿意找猪八戒这样的顾家男人,而答主却和老一辈人一样更倾慕孙悟空这样的英雄。

孙悟空并没有爱情,但是千千万万《西游记》的读者却爱上了他。

齐天大圣!斗战胜佛!他是多少人心目中的男神?

正是因为读者太爱他,所以在潜意识中希望孙悟空不再是猴子,而是一个真正有爱有恨、活生生的人!

《大话西游》的这种设定,完全源于对孙悟空这个文化形象的爱。
但是影视剧在地球上出现不过一百来年,孙悟空却随着京剧在更久的时间长河里深深根植在人们心里。京剧中的武生齐天大圣恐怕才是这个经典形象最为正宗的传承标志。

而《西游记》剧组在挑演员时,优先考虑的自然是擅长猴戏的京剧武生,六小龄童的孙悟空形象自然也是从传统猴戏中衍生过来的,他以前也是专攻武生,这自然会被视为正统。周星驰是电影明星,不是专门演孙悟空的猴戏演员,他的孙悟空不被猴戏演员认可,情理之中。
就像梅葆玖先生不认可李玉刚这个男旦演员一样。

我想以上足够解释六小龄童为何瞧不上《大话西游》了,换成和他同样的角度,恐怕谁也没法认同《大话西游》的孙悟空是正统。
这就是不同的环境塑造不同的三观。
再说日本漫画《七龙珠》的孙悟空不被六小龄童喜欢那更是正常不过,因为《七龙珠》算得上是较远的《西游记》衍生作品,几乎可以独立存在,不与《西游记》发生直接关系,自然不能把那个漫画形象视为我们的孙悟空了。
六小龄童用一辈子的时间塑造了孙悟空这个经典角色,孙悟空在他的心里地位之高恐怕远远超过我们这些普通观众,他不愿意任何人或演员演砸自己心中的神,是完全应该被理解的

三、所谓六小龄童自视甚高,过度消费《西游记》等言论

首先前面关于六小龄童的黑料大多都是讲故事,在法律面前皆是毫无证据的废纸一张。
同样也没有人拿出任何证据证明六小龄童把自己视为孙悟空唯一的代言人。
相反,洋洋洒洒说六小龄童把自己当作孙悟空唯一代言的全都是来喷的。
我能说这反而证明了在这些人的潜意识里早就认可了——六小龄童还他妈真是孙悟空唯一代言人呢!

由此可见他的孙悟空形象有多么深入人心。

网络时代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以至于现实中很多屁都不是的网民发现自己居然有藏在屏幕后直接呵斥高高在上的明星的机会,从而大放厥词暴露自己的低素质和法盲的一面,为自己不值一提的平凡人生刷刷存在感。

可怜的一群人。
六小龄童其人私德如何,网上的人不过是道听途说,完全不了解其中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就跟风喷。这种情况在很多明星那里都有不胜枚举的例子。
六小龄童显然也不是完人,那些站在道德高地上的喷子更不是什么完人。
至于什么推销自己的书啊啥的,做活动推销书难道不是每个作者都在做的事情么?难道孙悟空不需要吃饭么?为什么别的作者推销书可以,六小龄童就不行呢?又有多少演员想自己能有一个角色流芳百世呢?
很多高票答案黑六小龄童的,有的是因为六小龄童“耍大牌”使得合作谈不拢,这种情况下去黑六小龄童显然是必须的,毕竟他没给你面子啊

很多黑章的,都是因为他没给你面子。

他不过是随性点,没有像其他演员那样过度在意自己的公众形象,展现自己而且是人人皆有的世俗一面就被举国讨伐,这再次证明了他的孙悟空深入人心——

最经典、最得民心的斗战胜佛!

雲绯历史号:故纸堆间
雲绯文学号:芳绯文学
欢迎点赞和评论

蝶恋花绯


六小龄童被黑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六小龄童批评了当前愈演愈烈的恶搞经典的现象,而且主要针对的就是周星驰(虽然六小龄童并没有指名道姓),众所周知,周星驰的孙子们数量庞大,战斗力彪悍,被孙子们盯上了,鲜有不人设崩塌、名誉扫地的,他们无中生有、夸大其词、断章取义、颠倒黑白,无所不用其极,目的就是要把你搞臭搞倒。朱茵、李修贤、黄圣依、陆树铭,等等,都是前车之鉴。现在是两种理念、两种路线的斗争,一种是恶搞经典,一种是维护经典。而现在被恶搞最严重的,无疑就是西游记和孙悟空了。

我就以西游记以及孙悟空为例,说一下经典到底能不能恶搞。

《西游记》无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不仅在于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在于塑造了孙悟空这一伟大的艺术形象。



但是,近年来,孙悟空在某些恶搞电影的影响下,大量不读书或读书不求甚解的人被误导,认为孙悟空是一个丑陋凶残的吃人妖魔,因此有必要还孙悟空在原著中的本来面目。

孙悟空的身高:

在原著第二回中,有:

魔王见了,笑道“你身不满四尺,年不过三旬,手内又无兵器,怎么大胆猖狂,要寻我见甚么上下?”

许多人据此认为孙悟空身高四尺,也就是差不多一米二三。然而,此处是混世魔王在贬低挖苦孙悟空,混世魔王身高三丈,当然看谁都是矮子。而且此时孙悟空已经三百多岁,并非年不过三旬。可见,混世魔王的话是作不得数的。

再看第二十回,孙悟空与黄风怪打斗时,

大圣公然不惧。那怪果打一下来,他把腰躬一躬,足长了三尺,有一丈长短。

注意,这是作者视角,并非人物对话,应该是比较客观的。可见,孙悟空身高应该是七尺左右,古人言,七尺男儿,属于正常人的身高。

孙悟空是妖怪吗?

《西游降魔篇》中把孙悟空塑造成一个不折不扣的妖魔。那么原著中孙悟空是妖魔吗?请看原著第一回: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

可见,孙悟空是仙石吸收天地灵气孕育而生,天生就是仙。悟空出生时,惊动了玉帝,玉帝说,“下方之物,天地精华所生,不足为异。”所以孙悟空怎么会是妖怪呢,即使孙悟空曾经误入歧途,与妖怪称兄道弟,但是与妖怪有本质的区别。

孙悟空吃人吗?

原著第二十七回:

行者道“老孙在水帘洞里做妖魔时,若想人肉吃,便是这等:或变金银,或变庄台,或变醉人,或变女色。有那等痴心的,爱上我,我就迷他到洞里,尽意随心,或蒸或煮受用;吃不了,还要晒干了防天阴哩!”

据此,许多人认为孙悟空是吃人的,然而,在三十九回给乌鸡国国王度气时,有

原来猪八戒自幼儿伤生作孽吃人,是一口浊气;惟行者从小修持,咬松嚼柏,吃桃果为生,是一口清气。

可见,作者设定孙悟空从来没吃过人,而前文悟空之所以说自己吃人是为了吓唬唐僧以免中白骨精的计。尽管孙悟空杀人无数,但面对那些几乎把花果山猴类猎杀殆尽的猎户、那些打家劫舍的强盗,至少悟空的杀人也是事出有因吧。

孙悟空有男女之情吗?

孙悟空乃天地孕育而生,无父无母,或者说天地就是其父母,自然没有男女之情,西游记原文从来没有提过孙悟空有爱情。

那么,孙悟空的前世有爱情吗?孙悟空没有前世。第一回中说在盘古开天辟地之前,在混沌宇宙中就有一块仙石,当盘古创造天地以后,这块仙石便掉落到花果山之上。经过无数万年以后,这块仙石吸收了天地精华和日月灵气,后来孕育出了一个石猴,他就是孙悟空。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孙悟空的元神是在混沌宇宙中修炼,也就是说他是一个先天圣人级别的神仙。

孙悟空是什么长相?

原著有几处描写孙悟空的长相,如第二十回:


“拐子脸,别颏腮,雷公嘴,红眼睛的一个痨病鬼;

第三十六回:

“真个是生得丑陋:七高八低孤拐脸、两只黄眼睛,一个磕额头;獠牙往外生,就像属螃蟹的,肉在里面、骨在外面”

这一段要联系上下文,当时由于宝林寺的和尚刁难唐僧,惹得悟空发怒,嚷嚷着要打人,猴子发怒,大家应该都知道是什么形象,当然是是龇牙咧嘴,獠牙外生。至于“孤拐脸、别颏腮、雷公嘴、黄眼睛、磕额头”,基本上是猴子的正常长相,谈不上丑陋二字。再一方面,这是人的视角,当一个操着人话、直立行走、似人非人、似猴非猴的生物出现在人面前时,哪个不是吓得魂飞魄散,谁会认为这是个帅哥。但是作为猴类来说,未必就是丑陋不堪。我觉得就孙悟空的外形,张纪中版最形似猴子,也最贴近原著;六小龄童版孙悟空外形间于人猴之间,虽然有些美化,但符合大众对孙悟空的美好愿望,这种改编是值得鼓励的,六小龄童身高适中,脸型瘦削,身段灵活,再兼之六小龄童是猴戏演员出身,可以说是饰演孙悟空的最佳人选,事实也证明了六小龄童把孙悟空塑造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毫不夸张地说,六小龄童版孙悟空可以说是中国影视史上最经典的艺术形象了。而《西游降魔篇》把孙悟空塑造得如此丑陋恶心凶残,我看更像个黑熊精,严重背离原著和大众的认知,罪莫大焉,其心当诛。






孙悟空是正义的化身吗?

尽管《西游记》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历来有各种各样的解读,比如阶级斗争说、官场争斗说、扬佛抑道说、修身养性说,等等。但个人认为《西游记》最大的成功就是塑造了孙悟空这样一位正义的超级英雄,这是西游记的主旨,也是西游记受到大家喜爱并且能够流传至今的最大原因。作者在《西游记》把孙悟空塑造成猴子绝不是随意而为,而是有着文化遵循的。

“猴”在十二地支中为“申”,《说文解字》曰:申,神也。可见孙悟空是不折不扣神仙,这也是作者的本意。“申”字中间一竖代表闪电,“电”的本字即为“申”,同时又有通天彻地之意,即将民间的疾苦上达天听,从而伸张正义,伸字即由此引申而来,伸张、申诉都有此意。可见,孙悟空就是正义的化身,其使命就是伸张正义、为民请命,在原著取经过程中,孙悟空无数次解民于水火,扶狂澜于既倒,忠实地体现了这一主旨。和屈原、关公、岳飞、花木兰等一样,孙悟空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符号和标签,承载着我们的文化血脉和民族情感。主席有诗云,“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表达了人们的对英雄的期盼。民间借用“火眼金睛”来形容识别真伪美丑善恶的高超本领。孙悟空甚至是2008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候选之一。可见,西游文化已经深入我们的生活和灵魂,成为我们的精神图腾。孙悟空的正义性不容否定,孙悟空与妖精的二元化对立不能颠倒。

孙悟空有缺点吗?

西游记之所以为伟大,不仅在于其塑造了一位伟大的超级英雄,也在于书中人物的立体性和多面性。我认为西游记三个师兄弟正好对应了佛教中的“贪嗔痴”三个执念,猪八戒的贪:贪财、贪色、贪吃、贪睡。沙和尚的痴:心性迷暗、愚昧无知。孙悟空的嗔:易怒、好斗、好吹牛。而西天取经的过程,既是扶危救困的过程,也是师兄弟们佛性修炼的过程。


经典可以改编吗?

经典当然可以改编,不仅可以改编,而且应该鼓励改编。但经典的改编由于时代的局限性、观众的接受程度、技术条件等,必然会对原著进行取舍和改动。世界上尚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怎么可能苛求影视剧与原著一模一样?比如动画版西游记、大圣归来、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基本上是在原著上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并且丰富了原著情节和人物形象,这种改编应该给予鼓励。六小龄童也没批评过这些正常的改编吧。甚至万赖鸣版《大闹天宫》、86版《西游记》都是基于原著基础上的改编,难道不够经典吗?

对于经典的看法,纵然是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原著的改编必须要尊重经典,尊重原著的基本设定和主旨思想,比如孙悟空是先天的仙圣,而不是吃人的恶魔,孙悟空无男女之情,而不是到处留情,孙悟空是正义的化身,而不是与妖魔鬼怪沆瀣一气。如果违背原著的基本精神和人物的设定,颠覆大众的认知,挑战民族的情感,则可以定义为恶搞。

六小龄童有资格批评恶搞经典吗?

西游记和孙悟空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财富,甚至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只要是中国人,你我他,都有资格批评这种恶搞行为,何况是对西游怀有深厚感情的六小龄童。其实不只是六小龄童,86版《西游记》总导演杨洁、经典济公的扮演者游本昌等都批评过恶搞经典的行为。





但六小龄童从来没说过孙悟空是他的专利,从来没说过要垄断西游记垄断孙悟空,从来没说过不让他人拍西游记演孙悟空。而且他还多次鼓励和提携演猴戏的后辈演员,多次与猴戏演员同台表演。六小龄童目的就是宣扬西游文化、宣扬悟空精神。换位思考一下,当有人恶搞糟蹋我们为之奋斗一生的信仰时,我们是什么态度,然而,现在很多人不仅不支持六小龄童,反而对这样一个老艺术家极尽嘲讽辱骂之能事,欲将其搞臭搞倒。人无完人,一个人不可能没有缺点,扪心自问一下,谁能一生没有做过几件错事,但喷子们揪住一点,进而否定六小龄童维护经典的正义性。难道把六小龄童搞倒,恶搞经典就可以堂而皇之地横行吗?


看看国外的影视是如何弘扬民族文化的,《魔戒》《雷神》《尼伯龙根》《巴霍巴利王》等等,没有哪个国家是这样恶搞糟蹋本民族文化的?美国没有自己的历史,却拍遍了几乎全世界的历史,古埃及、古希腊、西欧、北欧历史和神话是美国经常涉略的领域。近年来,美国开始进军中国题材,动画《花木兰》《功夫熊猫》系列已经取得了成功,据闻,真人版《花木兰》已经在筹备当中,而我们自己却在恶搞经典,自己把自己的文化毁掉了。

周星驰懂西游记吗?

周星驰出身香港市井,上个世纪七八九十年代对香港流行文化影响更大的是日本的流行文化,比如日本的歌曲、电影、动漫等等,有句话叫日本学欧美、港台学日本、大陆学港台,此言不虚矣。周星驰对中国传统文化本来就没有多少认知,更谈不上尊重二字。甚至对《西游记》从来没有读过一遍。当然,这是当时香港的大环境使然,我们不能苛求周星驰必须要学习并且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但这样一个没读过《西游记》,仅从电视和漫画中接受了一些零碎西游信息的人有什么资格来拍摄诠释西游。你要传达你的那些情情爱爱和暗黑思想,完全可以另起炉灶另架锅,难道只有恶搞颠覆经典才能达到目的?孙悟空招你惹你了,你要如此黑他丑化他?一会儿爱你一万年,一会儿一万年又太长了,现实中,自己是怎么对待爱情的,难道心里没点数?




实际上,从小到大,此人最喜欢的是日本动漫,其所谓的无厘头风格很大程度上就是日本动漫的真人版,很多电影桥段都在借鉴模仿抄袭日本动漫。其制作的《大话西游》《西游降魔》《西游伏妖》等一系列恶搞电影,也具有明显的日本动漫风格,而恶搞西游的始作俑者就是日本人。周星驰在电影中让孙悟空唐僧和妖精谈情说爱,丑化黑化孙悟空,让孙悟空和唐僧搞基,把唐僧恶搞成是猪八戒和蜘蛛精乱搞生成来的,这难道不是对西游记的亵渎?贾玲把巾帼英雄花木兰恶搞成一个贪生怕死、胸无大志的人遭到大多数人的口诛笔伐,最后贾玲道歉才了事,可为什么周星驰恶搞孙悟空却被说成最贴近原著?这是不是有点无厘头呢。


周星驰的粉丝是一群什么样的人?

周星驰的粉丝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这些人以“孙子”自居,成天给周造势,他们扛着旗帜,上面写着“喜剧之王”(周星驰自封的)四个大字,喊着口号,诸如,一年一影帝,世界上有两种电影,欠一张电影票,其他人都是垃圾,无敌啦,寂寞啊,等等,甚至编造出四川地震捐款3000万、捐建100所小学、捐骨髓等来为周造神(当然对于这些谣言,周星驰的态度是既不肯定也不否认,享受着被粉丝们造出来的光环)。电影圈中与周星驰合作过的人,几乎被他们喷了个遍,周星驰偷情出轨被捉奸,他们喷朱茵,周星驰忘恩负义不懂感恩,他们喷李修贤,周星驰不懂礼尚往来,他们喷冯小刚,周星驰压榨黄圣依(法院判决认定的),他们喷黄圣依,周星驰耍大牌、看不起大陆人,他们喷陆树铭。凡是与周星驰有矛盾的人,几乎都被黑成了负面的存在,难道周星驰是天生的伟光正?娱乐圈只有周星驰一朵白莲花?其他所有的人都是人渣?他们一旦发现不利于周的言论,就发出一支穿云箭,群起而攻之。周星驰拍了西游,演了孙悟空,作为最经典的孙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龄童,再加上六小龄童批评恶搞西游,怎么可能避免被喷的命运呢?


没有经典文化的民族是可悲的,而有经典文化却不懂得珍惜的民族更是可悲的,不仅不懂得珍惜而且还为糟蹋恶搞经典的行为大唱赞歌的民族是最为可悲的。


猴神大叔的小萝莉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说六小龄童在消费《西游记》情怀,我可以肯定的是自己绝对不会对一位老艺术家恶言相向,对陪伴自己童年经典的人进行谩骂,人家年轻的时候给你成就了经典,到了六十岁还要遭到谩骂,真的世态炎凉

在网上翻阅了一下,说六小龄童消费情怀的是因为他的新片《财迷》一个小成本电影,从预告片可以看出六小龄童饰演的是一位财迷,在得到巨大财富之后,想象着成就一番大事业,最终因为什么变故开始收敛贪性,回到家庭的故事

从海报上可以看出,主演是六小龄童、马德华、刘大刚、汪粤,西游记师徒四人再度合体了。电影本来是准备在年前上映的,作为一个小成本电影也没想和那些贺岁片抢票房什么的......


可奇怪的点就来了,一部还没上映的电影立马被炮轰烂片?真是厉害了啊,看都没看就知道,可能是骂的太难听了,最终六小龄童宣布《财迷》在年后上映,嗯,一直到现在还没上映

网友们骂的也有板有眼的,首先是六小龄童的扮相问题,演了那么多年的孙悟空,有谁看过你别的出彩的角色的?再就是电影中的“笑料问题”,有自媒体指出其中的笑料已经是“百年老梗”了,还指出电影中一直在消费着“西游记情怀”,什么扮孙悟空之类的。最后总结一点,近六十岁的六小龄童已经与我们的审美脱轨了,喜欢的是他的过去而非现在

还有人好像要和六小龄童本人开撕,我真是不敢想象,要是六小龄童本人看到这样的对话会怎么想?

先不说六小龄童的身份,单单人家是一位近60的老人,中国人都知道“尊老”的传统美德,更何况这还是一位为我们创造经典几十年的老艺术家,某些国民的素质真的很让旁人感觉脸辣

想看就看,不想看就不看,多么简单的事情。。。还非要在这儿加上个“消费情怀”!人家六小龄童到处宣传逼着你看了?可能是我孤陋寡闻了,我也是刚刚上网查阅才知道还有《财迷》这部电影,看来六小龄童的“消费情怀”宣传的不是很成功啊

对了,还有一些人说六小龄童一辈子都在拿“孙悟空”说事儿,这个都能变成喷点,我真的无语了......

六小龄童本身就是猴王世家,六岁就开始学猴戏,就算不拍《西游记》也会一辈子拿“孙悟空”说事儿,怎么着,塑造了个经典,反而还不能说“西游记”了?这都是些什么逻辑


六小龄童消费西游情怀事件,大家怎么看呢?


爱电影小青年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为什么认为六小龄童在消费《西游记》的人越来越多?那是因为有那么一小撮永远以最大的恶意去猜想任何“人”和“事”的人,在这个打字不用负责任的年代带动了另一批没有自己主见,听别人说啥就是啥的人。

举个例子,现在很多人经常用六小龄童垄断了孙悟空除了六小龄童,没人能演孙悟空来攻击他,但是却拿不出任何六小龄童在公共场合说只有他能演孙悟空的证据,给人的感觉就是,这些人一开始先自己YY,然后越想越觉得自己YY的是真的,然后自己就想信了。

说实话,与其说是六小龄童在消费《西游记》,不如说是广大喜爱西游记得观众,强行把六小龄童和西游记绑定在一起,人家可没有说什么西游记是他家的话哦。


余生闲谈


我是一个80后,西游记伴随我走过了每个假期,是我们这代人心中无法超越的经典。

章金莱老师只说西游,因为他塑造的这个经典形象限制了他的戏路。后来也拍过电视剧,反应平平。既然这样,要是你你做一辈子经典人物,还是去改变形象让人去吐槽?

如果你是我们这一代人,如果看到孙悟空拍了一部爱情片,大师兄拍了一部抗日神剧,猴哥拍武侠片了。。。也许感觉怪怪的!

我们小的时候不像现在,这剧那剧,这电影那电影,你们看过还能记住几个?当时过过瘾罢了。我们这代人是有情怀的,恋旧的。每当看到章金莱老师,多多少少会勾起哪个假期的回忆。不像现在,就算是时下在线大片,我不是药神,让你看第二遍你还有兴趣吗?

你等着看下面的回复,你看看那些70后,80后,90后,甚至60后,50后,哪个没把西游记刷了无数遍?我大爷爷10后,那时候那个假期也跟我们看西游,直到我后来上班了,不看了,每次回去,坐着看电视的时候,我大爷爷都问,有孙猴吗(就是有演西游记的吗)?

而且章金莱先生就是出生在猴戏世家,不说西游记说红楼你接受吗?

我倒是想说你们这些八卦,是你们在消遣六小龄童,是你们在侮辱经典,你们在拿我们的回忆蹭热度。闲着没事去村里胡同口找几个老娘们侃侃谁家鸡丢了,谁打麻将输了三毛。

致敬经典,谢谢章金莱先生为西游记作出的贡献,谢谢西游记伴我度过的每个寒暑假,我们的童年因为有西游记,而增添了太多的乐趣。



悟空运动鞋


六小龄童老师其实并不懂《西游记》,他心中的《西游记》是要加一个大大的引号的。

《西游记》的精神本来就是来自于民间传统信仰的,从玄奘法师西行的故事传播以来,从宋到明,说书行当、戏曲行当的无数民间艺术家,对整个故事进行了大量的扩充和改编,逐渐形成了完整的《西游记》故事。

整个过程中,并没有什么“定于一尊”的原教旨《西游记》。

比如,我之前经常提起的元末明初杨景贤创作的戏剧版《西游记》,是较为早期的完整西游故事,在这本书里,很多剧情都是让现代读者大跌眼镜的——

比如,孙悟空在这部戏剧中是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一个弟弟的,还霸占了金鼎国的公主,偷盗王母娘娘的仙衣,被托塔李天王拿下,亏得观音求情才活下来。

恐怕六小龄童先生看到这样的《西游记》也会破口大骂,说这是对孙悟空的亵渎。

但是这偏偏是比通行本的《西游记》早很多的早期版本啊。

所以,六小龄童老师最大的问题在于并不懂《西游记》,他不懂得之所以会有《西游记》,恰恰是因为历代民间艺术家们持续不断的加工、创作,这里头很多的故事不登大雅之堂,也不可能尽数符合当代人的审美品味,但没有他们,《西游记》是不可能诞生的。

被定为圣经的,一字不可易的《西游记》,其实就宣告了《西游记》的死亡。

六小龄童老师出身猴戏世家,演绎的孙悟空形象深入人心,这是别人无论如何也无法贬低的成就,但如果因此就把自己定位为《西游记》的专家,到初宣扬西游记不能恶搞,这就违背了《西游记》最大的精神。


夜小紫


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但音调和先前很不同;也还和她讲话,但笑容却冷冷的了。她全不理会那些事,只是直着眼睛,和大家讲她自己日夜不忘的故事: “我真傻,真的,”她说,“我单知道雪天是野兽在深山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狼……”

她于是淌下眼泪来,声音也呜咽了。 这故事倒颇有效,男人听到这里,往往敛起笑容,没趣的走了开去;女人们却不独宽恕了她似的,脸上立刻改换了鄙薄的神气,还要陪出许多眼泪来。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一面还纷纷的评论着。

她就只是反复的向人说她悲惨的故事,常常引住了三五个人来听她。但不久,大家也都听得纯熟了,便是最慈悲的念佛的老太太们,眼里也再不见有一点泪的痕迹。后来全镇的人们几乎都能背诵她的话,一听到就烦厌得头痛。 “我真傻,真的,”她开首说。 “是的,你是单知道雪天野兽在深山里没有食吃,才会到村里来的。”

他们立即打断她的话,走开去了。 她张着口怔怔的站着,直着眼睛看他们,接着也就走了,似乎自己也觉得没趣。但她还妄想,希图从别的事,如小篮,豆,别人的孩子上,引出她的阿毛的故事来。倘一看见两三岁的小孩子,她就说: “唉唉,我们的阿毛如果还在,也就有这么大了……” 孩子看见她的眼光就吃惊,牵着母亲的衣襟催她走。

于是又只剩下她一个,终于没趣的也走了,后来大家又都知道了她的脾气,只要有孩子在眼前,便似笑非笑的先问她,道: “祥林嫂,你们的阿毛如果还在,不是也就有这么大了么?” 她未必知道她的悲哀经大家咀嚼赏鉴了许多天,早已成为渣滓,只值得烦厌和唾弃;但从人们的笑影上,也仿佛觉得这又冷又尖,自己再没有开口的必要了。

看得懂的,肯定看的懂,看不懂的,也正好省心。


扣毛


其实我知道回答这个问题会挨骂。

《西游记》作为我们这一代印象最深刻的电视剧,他的经典性已经毋庸置疑。每到寒假暑假我们最爱的就是坐在小板凳前等着电视机里传来那熟悉的片头曲。据统计西游记已经反复播出了3000次,这也说明了这部电视剧惊人的影响力。剧中章金莱老师塑造的孙悟空更是经典中的经典。成为一种无法超越的存在。无数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叫孙悟空的英雄,而孙悟空的形象就是章金莱老师扮演的版本。




章金莱老师和孙悟空的渊源大家已经耳熟能详,我就不多说了。为了塑造这个角色章金莱老师也是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最终也获得了大家的认可。这也是我们国内影视的一段佳话。

但章金莱老师和一些观众出现分歧也是在前两年。《西游记》这部电视剧倾入了他太多的心血,所以他对它格外珍惜,章老也一直以宣传西游文化为己任。但是问题此时也出现了。除了电视剧《西游记》外。中国后来又出现了一些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西游题材影视作品。一代经典电影《大话西游》就是其中的最杰出代表。这部电影也是我的最爱。但《大话西游》是对西游故事的全新解构,并不是根据小说《西游记》创作的。所以在塑造经典的同时看起来非常具有颠覆性。这是和章金莱老师理解的西游是不同的。最终他开始不断批评类似作品是对经典的破坏与侮辱。但是没想到很多观众并不买账,认为他过于霸道和自私,依仗自己曾经塑造的经典角色而把孙悟空和西游作为自己私产,不允许别人有其他的解读与创新。这些争论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影响。至今还在争论。



我其实一直都很喜欢章老的孙悟空的角色,但在这件事上我也觉得章老有点过了,有点以自己的地位给人扣帽子的感觉。艺术本应争鸣与创新。在吴承恩写小说《西游记》之前西游的故事在民间早已流传。所以小说《西游记》也是对这些传说的再加工,也是一种创作。章老出于对电视剧《西游记》的热爱处处维护我们是理解的,也是赞同的。但一千个观众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更别说西游的故事流传到更注重文化多元的今天。就必须允许现代的人对西游记有不同的解读,而不是只能听一家之言。电视剧《西游记》我爱看,《大话西游》也是我喜欢的经典。非要分个高低我觉得实在没必要,百花齐放才是艺术繁荣的前提,万马齐喑才是艺术最大的悲剧。最后,希望我们能看到更多的西游题材的经典作品。




朱铁平


六小龄童,原名章金莱,1959年出生,1982年出演《西游记》,他为人谦虚,处事低调,他是四代传承的“猴王世家”,父亲六岁学艺取艺名六龄童,哥哥跟随父亲学艺取名小六龄童,后哥哥不幸患病去世,他也秉承父业,为以示尊重,取名六小龄童。

他主演的影视作品很多,只是人们记住的角色很少,单单记住了那个大闹天宫的孙猴子,所以只要他出面,就有有人觉得他消费了猴王这个角色


其是不然,他以深入人心角色,来成就了这部西游记,后续又出版了《两代美猴王》和《猴王》,只能说六小龄童老师在成就这个美猴王,传承这一经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