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茶:從品讀開始,從追問契入,讓味蕾帶你進入美妙的普洱茶世界

學茶:從品讀開始,從追問契入,讓味蕾帶你進入美妙的普洱茶世界

許多人覺得,中國茶文化博大精深,很難搞清楚,尤其是普洱茶。有些人學了多年的茶,仍然不得要領,雲裡霧裡。

誠然,普洱茶的物質內涵和文化內涵極為豐富,涉及的知識面非常廣泛,包括植物生態學、環境地理學、氣象天文學、土壤結構學、生物化學、食品工程學以及歷史、文化、藝術、宗教、哲學等等,學習確實有一定的難度。但只要能夠培養對普洱茶的興趣,並且能夠掌握學習的方法和要領,照樣可以輕鬆入門,進入美妙的普洱茶世界。那麼,學習普洱茶的要領是什麼呢?

從品讀開始,從追問契入。

一、從品讀開始

學習任何事物,首先要有興趣,興趣是第一老師。學茶亦然,要從培養興趣開始,而培養興趣就是學會品茶。試想,一個連茶都沒有喝懂的人,怎麼會喜歡茶?怎麼會有興趣學茶?因此,學茶從品茶讀茶開始,品讀它的形色香味,品讀它的苦澀甘甜,品讀它的醇厚綿滑,品讀它的回甘和生津。當你弄懂了以後,你自然會喜歡上它,會對它有興趣,而且會越懂越喜歡。

二、從追問契入

當你讀懂了普洱茶的色香味後,就可以開始追問,通過不斷追問去學習和了解形成普洱茶色香味的內含物質及其茶樹品種、生長環境、製作工藝、貯藏條件、沖泡技藝、品飲方法等豐富的普洱茶知識,從而進入美妙的普洱茶世界。

第一個問題:普洱茶的色香味是如何形成的?

決定普洱茶的色香味是茶葉中的三大物質,即呈色物質、芳香物質和呈味物質。

呈色物質包括葉綠素、葉黃素、胡蘿蔔素、花黃素、花青素、茶黃素、茶紅素、茶褐素等,分別形成了茶湯的綠色、黃色、橙色、青色、紅色、褐色等(見表一)。

表一:普洱茶中的呈色物質

學茶:從品讀開始,從追問契入,讓味蕾帶你進入美妙的普洱茶世界

芳香物質包括萜類化合物、含氧萜類化合物、甲氧基苯化合物、脂類、醛類、碳氫、醇類等化合物,分別形成茶湯的清香、花香、果香、蜜香、糖香等自然香,及棗香、米香、糯香、陳香等工藝香,以及樟香、木香、參香、藥香等貯藏香(見表二)。

表二:普洱茶的芳香物質

學茶:從品讀開始,從追問契入,讓味蕾帶你進入美妙的普洱茶世界

呈味物質包括鹼類(咖啡鹼、生物鹼、茶葉鹼)、酚類(茶多酚、兒茶素)、糖類(單糖、雙糖、多糖)、氨基酸、酸類(檸檬酸、蘋果酸、沒食子酸)等,分別形成茶湯的苦澀甜爽酸等味道(見表三)。

表三:普洱茶的呈味物質

學茶:從品讀開始,從追問契入,讓味蕾帶你進入美妙的普洱茶世界

第二個問題:為什麼茶樹品種和樹齡不同其茶葉的色香味也隨著不同?

眾所周知,普洱茶的色香味由茶葉的內含物質決定,而內含物質則由茶樹品種和樹齡決定。

普洱茶為大葉種茶,有勐庫大葉種、鳳慶大葉種、勐海大葉種、景東大葉茶、景谷大白茶等有性系品種,以及雲抗10號、雲抗14號、雲抗43號等無性系品種。而無論是有性系的勐庫大葉種、鳳慶大葉種、勐海大葉種、景東大葉茶、景谷大白茶,還是無性系的雲抗10號、雲抗14號、雲抗43號,其茶多酚、兒茶素、咖啡鹼、糖類、氨基酸等內含物質都有所差異,因而其品質和風味也有所差異。

此外,普洱茶按樹齡分類,分為古樹茶、大樹茶和臺地茶。不同樹齡的茶葉其內在的養分也不一樣,其品質和風味自然也差別很大。

古樹茶:樹齡在100年以上,具有以下特點:1)根植較深,所需水分和營養都考樹根自身去完成,無需人工施肥和澆水;2)已適應了所生長區域的生態環境,抗病蟲害強,無需使用農藥;3)根部深入土壤,利於吸收地下深層土壤的養分。其品質特徵為湯色清澈透亮;香氣深沉、厚重;悠長,滋味豐富、層次豐滿,口感細膩、醇厚,穿透力較強,韻味十足,茶氣明顯。

大樹茶:樹齡約在五六十年以上至百年左右。茶種因種生而稍有變異,葉質肥厚、色澤較深,香氣口感介於栽培型野生茶與茶園茶之間。主要在於其兼具野生茶與茶園茶優點。香氣較茶園茶為沉穩,但比野生茶揚香。湯質不若野生茶細膩,但較茶園茶甜而綿。喉韻雖不如野生茶內斂,但口感更具全面性。

臺地茶:即茶園茶,樹齡較短,並且集中連片、高產,需要“噴藥施肥、中耕修剪”。其特點是:1)密植種植,單位面積的土壤能提供的土壤養分有限;2)根系入土淺,不能吸收到土壤深層的養分。3)沒有高大的植物遮陰,光照過強,芽葉生長易粗老,纖維素含量高,兒茶素多酚類化合物也大量生成,茶的苦澀較重。

學茶:從品讀開始,從追問契入,讓味蕾帶你進入美妙的普洱茶世界

第三個問題:為什麼同樣的茶樹生長在不同茶區其色香味不同?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種風土養一種茶,普洱茶的品質和茶性與其生長環境息息相關。而茶的生長環境包括地理環境、土壤環境、氣候環境等,其中,地理環境包括海拔、緯度、地形地貌等,土壤環境包括紅壤、黃壤、赤壤、白壤及其酸鹼度,氣候環境包括光照、溫度、降雨量等。

雲南省的地形、氣候、環境比較特殊,有高緯度、高海拔,也有低緯度、低海拔,加上地理位置特殊、地形複雜,形成區域性大差異,垂直變化十分明顯。年溫差小、曰溫差大;雨量充沛、旱雨季分明,降雨量北少南多,分佈不均的特點。在這樣的條件下,形成了東南西北四個不同口感的茶區,即北部茶區、南部茶區、東部茶區和西部茶區。前人將其總結為“北苦南澀、東柔西剛”的特質。

此外,雲南普洱茶四大茶區(保山、臨滄、普洱、版納)乃至更小的茶區(勐海、勐臘)和山寨,由於小環境的差異,其茶葉的風味也有所差異。

第四個問題:為什麼同一茶樹的茶葉經過不同的製茶師製作其色香味也不同?

普洱茶的製作包括初制和精製,工藝相對於烏龍茶和紅茶比較簡單,影響茶葉製作品質的最主要環節主要為殺青,殺青溫度過高或不足都會影響普洱茶的品質會風味。

如果茶葉殺青不足,新茶會有青味,而青味無論從香氣還是滋味來說,都會令人不悅。雖然青味在後期的存放中會逐漸消失,但殺青不足所產生的微生物活動依然存在,茶葉內質的穩定性就會有問題,可能發生質變,出現發酸。

如果茶葉殺青過重,殺青溫度過高時,葉片易焦邊,煙焦味重,茶中碎末多;同時,葉綠素破壞較多,葉色泛黃;咖啡鹼、氨基酸、可溶性糖類含量下降。新茶可能會出現焦味,或是較為明顯的苦味,並且香氣和滋味都會過於濃郁,也會影響品飲的口感。同時,殺青過重,茶葉的茶性太過穩定,內含物質和微生物存留量小,影響茶葉的後期轉化,貯存價值不大。

由此可見,掌握殺青溫度是保證茶葉質量的主要因素,而每個茶廠或每個製茶師都很難做到殺青溫度統一無差別,故即使是同一個茶樹採摘的茶葉,不同的茶廠和製茶師製作,其品質也有所差異。

第五個問題:為什麼同一款茶存放在不同的地方其色香味也有所不同?

普洱茶是後發酵茶,有越陳越香的特點,被譽為“可入口古董”。但茶葉要真正達到越陳越香,必須有好的貯藏,而茶的貯藏又受溫度、溼度、光線、通風等因素影響。

溫度:相對恆定和適宜溫度,是普洱茶貯藏的首要條件。從專業貯藏角度來說,普洱茶的貯藏溫度在20℃-25℃最為適宜,因為這個溫度區間酶的活性最佳,低於20℃會減緩普洱茶轉化,高於25℃會加快普洱茶轉化。

溼度:溼度對普洱茶貯藏品質的影響最大,業內普遍認為普洱茶的貯藏溼度最好是在60%-70%之間。低於60%,轉化速度慢,高於70%,轉化速度快。

光線:光線的本質是一種能量,普洱茶後期貯存陳化其本質是生物化學反應。光線作為一種外部能量,會使得反應條件發生改變,從而破壞普洱茶各種物質轉化反應的平衡,產生“光氧化”,形成“日光臭”的酸味。因此,普洱茶貯藏要儘量避光。

通風:關於通風問題,目前存茶界分歧比較大,有人主張密閉有人主張通風。實際上,密閉和通風都不科學,密閉不利於後期轉化,通風不利於藏香藏氣。最好的方法是微風循環,既利於後期轉化,又利於藏香藏氣。

學茶:從品讀開始,從追問契入,讓味蕾帶你進入美妙的普洱茶世界

如果有興趣,還可以繼續追問下去,通過不斷品讀、追問,認識博大精深的普洱茶文化。考慮篇幅問題,我們暫時到此為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