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被 IBM 收購的紅帽,它的下一站是中國

剛被 IBM 收購的紅帽,它的下一站是中國

前不久 IBM 斥資 340 億美元收購紅帽的新聞震驚了所有人,這個金額是互聯網上第三大交易,也是開源史上最大交易。這個收購背後到底有哪些目的?紅帽接下來會做什麼?11 月 6 日紅帽在北京舉辦紅帽論壇,向外界介紹了紅帽的想法。

紅帽為何值 340 億美元?

很多人注意到 IBM 在收購紅帽的價格裡,相比紅帽當時的市值溢價超過 60%,IBM 為何願意出這麼多錢?

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紅帽目前是商業開源領域最優質的資產。在紅帽最新財報中,它實現了連續 66 個季度業務增長,這本身已經十分難得。紅帽參與了眾多開源項目和社區,並在部分關鍵開源項目組織,如 Linux、OpenStack、CNCF 中承擔重要角色,甚至能影響部分開源項目走向。

開源與開放的基因深植在紅帽的基因當中。紅帽執行副總裁兼 CMO Tim Yeaton 說:“紅帽在利用開源代碼時,如果做了任何改變,會 100% 的把信息反饋回社區,這是一個良性循環。”如果你知道最近 MongoDB 因為某些企業使用開源代碼卻不回饋社區而特意修改開源協議,你就明白為什麼這種行為會為紅帽在開源社區贏得良好聲譽了。

相比之下,IBM 其實開源做的並不差,在多個開源社區都有重要貢獻,但以 IBM 龐大的體量,很難做出開放的承諾,因此在外界眼裡 IBM 在開源方面名聲不顯。

難得的是,基於開源,紅帽實現了這樣一種商業模式:藉由對開源技術的深刻洞察,將其轉換為商業上的前瞻眼光。在這方面,尚沒有哪家公司比紅帽做得更好。

在押注有潛力的開源技術時,幾乎每一步紅帽都走對了:

  • Linus 在 1991 年發佈 Linux,93 年紅帽就發佈了 RedHat Linux(後進化為 RHEL);
  • 2000 年後虛擬化技術開始盛行,紅帽在早期對 Xen 進行了支持,在 KVM 出現後很快收購;
  • 2010 年後,OpenStack 出現,雲計算不再是高不可攀的技術,紅帽藉由對 Mirantis 投資和收購 eNovance,最終推出了自己的 OpenStack 發行版;
  • 2015 年前後,Docker 和 Kubernetes 相繼誕生,雲原生概念隨之而來,紅帽作為創始成員加入 OCI 和 CNCF,今年又收購 CoreOS,打造 openshift.io 集成雲原生的最佳實踐,開始未雨綢繆。

紅帽還通過投資收購網羅了一批有價值的開源技術,除了上面提到的以外,還包括包括 Linux 應用服務器 JBoss、廣受歡迎的 Linux 發行版 CentOS、自動化運維神器 Ansible、分佈式文件系統 Ceph 和 GlusterFS 等。

通過支持和投資這些基礎技術,紅帽打造了極其強大的武器庫:

剛被 IBM 收購的紅帽,它的下一站是中國


在基礎設施、容器平臺、中間件和應用服務、開發工具、安全和管理工具等方面,紅帽都擁有強大的軟件能力,這支撐了紅帽的主要商業模式,包括諮詢、軟件授權、培訓認證和企業服務。而隨著推出 OpenShift,紅帽向混合雲市場發起了進攻。

如果說開源商業模式支持了紅帽原有的市值,那麼正是混合雲市場的想象空間支撐了收購的高溢價。

混合雲合縱連橫

在 IBM 宣佈收購紅帽的官方發言裡,IBM 董事會主席和 CEO Ginni Rometty 說:“(收購紅帽之後,)IBM 將成為世界第一的混合雲供應商。”

混合云為什麼重要?因為它是當下大中型傳統企業上雲最現實的選擇。雲計算發展已經超過十年,大部分技術早已成熟,甚至迭代過好幾次。對某些大中型傳統企業來說,上雲技術並不是難題,難點在於你根本不可能說服它們將核心敏感數據放到公有云上。

解決問題的辦法是私有云,像 IBM、Oracle 等傳統軟件服務商就直接將它們的很多客戶搬到自家的私有云上,以這種方式實現上雲。

但是,私有云雖說是雲,卻無法享受公有云彈性伸縮資源隨取隨用的優勢,因此無法很好的應對一些流量暴增和流量尖峰的情況。對企業來說,將部分創新和不那麼敏感的業務放到公有云上,就能同時享受到公有云和私有云的好處,於是混合雲也就應運而生了。

近年來,混合雲市場競爭激烈,雲計算市場上的高瞻遠矚者都瞄準了這一塊。公有云廠商通過代理商、私有云產品等變通的方式來進入這個市場,如微軟推出私有云平臺 Azure Stack、AWS 與 VMware 合作、GCP 則與 VMware 和 Nutanix 合作。而 IBM、Oracle 等傳統軟件服務商也將混合雲視為趁機發展公有云、與 AWS 等公有云廠商競爭的制勝法寶。

不久之前,混合雲市場仍陷入膠著當中,並無有明顯優勢的領先者。要想打破這個局面,通過資本層面的合作是最快的方式,這就是 IBM 收購紅帽的另一層邏輯。

紅帽也早就瞄準了混合雲。紅帽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曹衡康表示,紅帽目標成為全球領先的混合雲方案公司。在不做硬件、不做應用的前提下,要想迅速擴大市場份額,紅帽急需夠分量的合作伙伴,這是紅帽為何會接受 IBM 收購的邏輯

。曹衡康說,IBM 38 萬員工將與紅帽交叉銷售彼此產品,這個做法既可以迅速擴大紅帽混合雲解決方案的市場,也可以擴大 IBM 雲平臺的銷售,一石二鳥。

紅帽在混合雲上的發展策略是:開放、混合、多雲。開放和混合不必多說,多雲是比混合雲更進一步的理念。大部分提出混合雲解決方案的公有云廠商那裡,私有云只能對接到自家的公有云平臺,一旦使用,也就與這家供應商綁定了。如果想使用其它雲平臺的部分產品,在這種情況下無能為力。

多雲戰略(Multi-Cloud strategy)就是解決這種問題的良方,同時它還可以解決困擾 IT 部門的“影子 IT”問題。多雲經常被人誤解的一個地方是成本,其實它並不是一個模塊要採購多個雲計算供應商的產品,而是不同模塊挑選不同供應商的產品,從而提高性價比。

藉助多雲戰略,紅帽可以和不同的公有云廠商建立合作,完善自己的混合雲解決方案,從而比提供單獨雲平臺的混合雲更具有競爭力。

多雲也受到開源社區的支持,很多自由軟件的信奉者不願意綁定在一家供應商上,Kubernetes 在設計上也充分考慮了多雲,Kubernetes 貢獻者、紅帽首席架構師 Bilgin Ibryam 表示:“在 Kubernetes 上進行設計、實現和運行應用程序可以讓你在不同的雲提供商、Kubernetes 發行版和服務提供商之間自由地對應用程序進行遷移。”

剛被 IBM 收購的紅帽,它的下一站是中國


紅帽的多雲管理架構

為了執行這種多雲策略,紅帽必須保持自身的獨立地位,將 IBM 雲平臺作為其多雲平臺的供應商之一,不能予以其特殊地位,否則其它公有云將拒絕與紅帽合作。這是紅帽為何在收購後反覆強調其獨立性的原因。

現在 IBM 聲稱自己成為混合雲市場第一,可能有不少雲計算公司並不同意,但如果 IBM 能很好的支持紅帽推行其開放混合多雲戰略,那麼這個目標並非不可能。

下一站中國

紅帽很早就進入了中國。2004 年紅帽在北京設立辦事處,現在已在上海、深圳、香港都擁有辦事處。之前在中國的主要業務是紅帽企業級 Linux(RHEL),2016 年號稱佔國內 Linux 市場份額 70%。

在本次紅帽論壇上,紅帽宣佈將於 2018 年底在中國區成立開放創新實驗室,正式開展其諮詢和企業服務。

這個實驗室並非我們一般想象中的實驗室,而是紅帽諮詢業務的延伸。據實驗室負責人 David Worthington 介紹,實驗室一次服務流程通常首先是諮詢,與客戶在半天到一天時間內通過頭腦風暴找出面臨的具體問題和解決方案;然後是研發,紅帽會派出一個團隊,通過一到三個月的駐場研發(也可以是其它地點,甚至是紅帽自己的辦公室),與客戶結對編程,完成項目進行交付。

實驗室目前有三種目標客戶類型:

  • 顛覆型創新。快速合作創造出創新或顛覆式的產品。多發生於創業公司或創業團隊。
  • 轉型。傳統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或者採用全新的技術架構。
  • 汽車旅行。當客戶不確定是否要採用新技術時,紅帽可以提供一次新技術的試運行,以展示這些技術是否適合。

開放創新實驗室對紅帽來說也是一個創新業務,紅帽以前更關注技術,與企業打交道的多是 CTO、CIO 等技術高管,而實驗室更關注業務,會更多與客戶的 CMO、項目經理、產品經理等溝通。開放創新實驗室於 2016 年首次創立,目前有倫敦、波士頓、新加坡三個指定實驗室,在中國,紅帽不會成立新的實驗室,而是通過國內的辦事處開展實驗室業務。

據紅帽調查,中國 500 強企業中有 424 家未使用紅帽服務,這對於紅帽來說充滿了可挖掘的商機,在未來紅帽將在中國投入更多的精力發展業務。

結語

IBM 收購紅帽,對於互聯網和開源來說影響深遠。有人認為這是開源的挫折,筆者認為恰恰相反,開源成為 IBM 衝擊混合雲霸主地位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助力,這證明了開源的重要性和地位。IBM 讓紅帽保持獨立,也是看中開源和開放的文化基因,相信這種基因在未來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當然,收購帶來的結果並不一定都是好的,要想收購劃上完美的句話,需要 IBM 保持讓紅帽獨立的承諾,還要雙方在業務上能夠很好的配合。在風雲變幻、競爭激烈的雲計算市場上,做到這些並不容易。

總之,已經 25 歲的紅帽未來將會如何,讓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