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俄5款4代機彈倉比拼,只有兩款有側彈倉,殲20設計最巧妙!

隨著殲20在珠海打開內置彈倉上演“最後的晚餐”,熱熱鬧鬧的第十二屆珠海航展已完美落幕,時間匆匆,有點還沒看夠就結束了的味道,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是目前很多軍迷內心的真實寫照。

中美俄5款4代機彈倉比拼,只有兩款有側彈倉,殲20設計最巧妙!

殲31的側面佈置不下彈倉

隨著殲20打開彈倉,關於四代機的彈倉也引發了軍迷新一輪熱議,世界現有的五款四代機:F22、F35、殲20、蘇57、殲31,誰的彈倉更完美,更優秀。三款重型隱身戰機的主彈倉都差不多,殲20更深更長一些,但寬度和F22差不多,但都比蘇57四個短窄的彈倉更方便攜帶更長更大的導彈,下面主要說說側彈倉。

從觀察來看,目前有側彈倉的4代機只有美國的F22和中國的殲20,俄羅斯的蘇50、美國的F35、中國的殲31都沒有設置側彈倉。F35及殲31由於是中型四代機,本身體型還是較小,在側面已沒有足夠的空間設置側彈倉,但蘇57這個重型隱身戰機也沒有側彈倉就讓人有些不解了。

中美俄5款4代機彈倉比拼,只有兩款有側彈倉,殲20設計最巧妙!

F35機腹下大鼓包讓側面沒了空間

這並非蘇57不想設置側彈倉,實在是沒了位置,俄式戰機進氣道是一個大問題,中美殲20、殲31和F22發動機進氣道和機腹融合為一個平整的平面,不但利於佈置彈倉,且利於隱身和氣動,而蘇57的進氣道仍然和蘇27系列一樣,並未和機腹整合成一體,發動機段暴露於外,凸出於機體,其主彈倉比殲20和F22更窄,被迫採用兩段式結構,勉強能帶四枚較短的導彈。

中美俄5款4代機彈倉比拼,只有兩款有側彈倉,殲20設計最巧妙!

蘇57起落架佔用了側彈倉位置

俄式這種設計造成了雷達反射面積明顯更大,不利於隱身,而且對整體升力面產生不利影響,為何要這樣設計?無外乎就是和側衛系列保持一致的話,能大幅減少了設計難度,縮短研製時間,降低成本等綜合考慮,所以蘇57被人說成是“拍扁的蘇27”也並非胡說八道,其隱身能力在三款重型隱身戰機中是最弱的。

本身這種設計就不利於佈置側彈倉,加上蘇57的起落架緊貼進氣道前緣,導致側彈倉更沒了位置。而網絡上關於蘇57究竟有沒有側彈倉的話題早就有了,甚至是主彈倉能不能打開也爭論了很激烈,最後有了蘇57在敘利亞發射隱身導彈的圖片後,才告一段落。觀察蘇57的機腹,可發現它的兩個起落架外側有兩個大鼓包,關於這個鼓包的用途一直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人認為這就是蘇57的側彈倉。

中美俄5款4代機彈倉比拼,只有兩款有側彈倉,殲20設計最巧妙!

蘇57起落架外側稜形鼓包非側彈倉

然而從細節圖看,這個稜角分明的長條形鼓包,上面並沒有任何開口,整個造型很奇特,前寬後窄,中間是稜線,兩面也不平直,裝彈都困難。如果格鬥彈採用半埋於機身,那也需要如F22一樣,將導彈的導引頭伸出機身外才能發射,然而這個位置明顯機身厚度不夠,且這個鼓包和進氣道之間還有一個鼓包,也沒有了位置安放導彈。所以蘇57的這個鼓包,並非側彈倉,更像是內部有什麼設備凸出的太多,所以才設置了鼓包來容納,或是雷達或其他傳感器之類,總之並非側彈倉。

中美俄5款4代機彈倉比拼,只有兩款有側彈倉,殲20設計最巧妙!

F22發射導彈需要將導彈伸出側彈倉

F22的側彈倉,採用上下雙開的方式,長度很大,能掛載中距彈或近距彈,然而該彈倉在發射導彈時,必須艙門全開,將導彈的導引頭伸出彈倉,遠不如殲20設計的巧妙!殲20側彈倉是單開,導彈伸出機身後,倉門可關閉,對飛機氣動影響比起F22小得多,且更利於隱身,發射時間也快,殲20可早早將導彈伸出,F22還需打開彈倉然後伸出,要晚好幾秒,這無疑再次凸顯了中國軍工的無上智慧。

J20的側彈倉設計的巧妙,不但節省資源,且維護又方便,在超音速下發射導彈,導彈也不受艙門的氣流乾擾,且還不需要像F22一樣怕高溫尾焰燒蝕機體,還要專門加裝一個類似航母上的擋焰板,造成結構複雜、重量增加,一個妙招,好處多多。

中美俄5款4代機彈倉比拼,只有兩款有側彈倉,殲20設計最巧妙!

殲20只需要外掛出來就好了

以至於有網友開玩笑說,這個爹不好找啊,世界上還沒有那款戰機採用類似的側彈倉設計,殲20是第一個,誰在說山寨就是汙衊了,就看哪個國家以後來模仿了,嘿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