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聪明的人,都会说“看情况”

为了方便后期不断给宝宝们带来精彩内容,点击右上角关注我哟。已关注的宝宝,后期精彩内容不容错过哟!

真正聪明的人,都会说“看情况”

1、

有一个笑话是这样的,古代有两个老农民畅想皇帝的奢华生活,一个说:“我想皇帝肯定天天吃白面膜吃到饱!”另一个说:“不止不止,我想皇帝肯定下地都用的金锄头!”

我第一次看到这个笑话的时候,先是觉得蛮有意思,然后就在心里默默嘲笑着这两个农民的“无知”。但现在想起这个笑话,我却不那么认为了,因为我发现我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这样一个“无知的农民”。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一直反复调侃着一句话,那就是王健林随口说的一句话:“定个小目标,先挣一个亿”。

我也一直都觉得这是一句玩笑话,但后来对王健林的财富有所了解到之后,我才知道自己看事情是多么的肤浅。我看到过一个比方:对王健林来讲,买一架波音767飞机相当于一个BAT三家公司里的总监买一辆普通汽车,或者一个富士康的普通工人买一辆山地自行车那么容易。

在我眼里,一个亿是一个巨大无比的数字!对于我们每个普通人来讲,这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但是对于王健林来说,这不过是一个小数字罢了。我用我的几千块去衡量他的一个亿,当然会觉得不实际,因为我想象不到小目标是一个亿的生活,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我就是那个“无知的农民”。

那两个生活在古代的农民虽然无法想象到皇帝的世界,但也不会因此而影响到他们的生活。但是身为一个21世纪的现代人就不能那样了,在一个复杂多变的环境下,如果看事情还那么单一的话,那肯定是活不好的。

真正聪明的人,都会说“看情况”

2、

我想不仅是我,很多人也都会犯“断章取义”的错误罢。有些人仅是看到事情某些细节就草率地对整件事下判断做结论,这其实是非常危险的。

就拿飞机的安全性来说吧,一旦有新闻报道飞机出事故了,那就会有很多人都不敢做飞机了。但其实论每公里死亡率,飞机比汽车安全22倍。实际上,在飞机事故后的生还率在90%以上,而在中国道路交通事故每年大概会有20万次。

很明显,飞机就是比汽车安全,为什么人们听到飞机事故之后,还是不敢去坐飞机呢?这其实是因为大家的关注点都在媒体报道上,而问题也就出在这了,媒体对稀松平常的事没兴趣报道,却总对少见的事故添油加醋的宣传。从而导致大家看到的信息都很片面,做出错误的选择。

在古代的时候,没有那么多交通工具,因此出远门的人,风险和路程是成正比的。但现在时代变了,出远门反倒不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但是大多数人的思维方式却还是停留在以前。

真正聪明的人,都会说“看情况”


3、

一个成熟的人应该知道,世界上并不存在绝对的对错。很多时候事情都有两面性,甚至多面性,有可能两个截然相反的看法都是对的。这时候又应该选择什么立场呢?

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没有绝对的正确,只有相对的正确。

了解到这一点,我也就知道,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定式,每个人看到的都是世界的局部,因此人与人之间想法上有冲突是很正常的。没必要非分出谁对谁错不可。如果用一个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各个不同的观点,那就可以让自己多一个维度看待世界了。

这就让我想起了在网上盛传的一个故事,说大英图书馆建了一栋漂亮的新楼,准备整体搬迁过去。但你知道,书多重啊,还这么多,搬家是非常大的工作量。有人估算,做这件事要花350万美元,好大一笔钱。请问,如果你是馆长,怎样才能用尽量少的钱,把海量的书,搬到新馆去?

在这件事上,人们正常能想到的肯定是,如何雇更便宜的人?发动所有员工和家属?

有位年轻人对馆长说:我来帮你搬,只要150万。年轻人在报纸上登了一则消息:“从即日起,大英图书馆免费、无限量向市民借阅图书,条件是从老馆借出,还到新馆去……”

这就是多维度看待事物的例子,如果只停留在“搬书”的思维上,那就很难找到更好的方案了,而只要换一个角度看待问题,那可能会带来惊喜。

真正聪明的人,都会说“看情况”

4、

那么,如何让自己可以从多个维度看待事情呢?辩论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方式。有一个综艺叫《奇葩说》,每次我看他们辩论,都会让我对某件事情的看待方式多几个维度。

马东在《奇葩说》评论那些奇葩辩手们说:“这帮家伙最可怕的是别看它们现在说的头头是道,但把他们换个位置,换到对面,他们又会有另一套说辞。”

我想,越是成熟的人,遇到一个情况就越是会说:“看情况”。这三个字听上去像是捣浆糊,但其实这是一个成熟的人理解了世界的复杂度之后的新高度。因为他们清楚的知道,所谓的最优选择是不存在的,只有一个相对来说好一点的选择。

作家“菲茨杰拉德”说过一句话:“第一流的智慧,就是能在头脑中同时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还能保持正常行事的能力。”

为了方便后期不断给宝宝们带来精彩内容,点击右上角关注我哟。已关注的宝宝,后期精彩内容不容错过哟!


分享到:


相關文章: